一种载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44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具循环装置。所述载具循环装置包括换轨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换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换轨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换轨座之间;所述输送机构设有相对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换轨座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输送部设有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动子组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定子组件;其中,所述换轨座能够将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定子组件,来实现灵活地换轨。换轨。换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具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线电机可以看做是沿径向平面切割并展开的旋转电机,由电磁直驱,不接触零件,可以消除齿隙、缠绕、磨损等问题。目前直线电机被广泛运用于精度要求高的环形线,可以实现载具高速运动、精准定位、节拍控制等功能。
[0003]但是,现有的直线电机循环线大多都是环形线模式,载具只能在一整条环形导轨上运动,并且必须配以一整套环形直线电机模组驱动,输送的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载具循环装置,能够实现灵活换轨。
[0005]一种载具循环装置,所述载具循环装置包括:
[0006]换轨机构,所述换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换轨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换轨座之间;以及
[0007]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相对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换轨机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输送部设有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动子组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定子组件;
[0008]其中,所述换轨座能够将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定子组件。
[0009]现有的直线电机循环线大多都是环形线模式,载具只能在一整条环形导轨上运动,并且必须配以一整套环形直线电机模组驱动,输送的灵活性差。一些应用场景中并不是所有区域都需要高精度的定位,该模式的循环线就会体现不必要的浪费和不适用性。
[0010]上述实施例中,呈线性延伸排布的定子组件用于承载动子组件,动子组件用于承载产品,由于动子组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与动子组件能够配合驱动承载着产品的动子组件沿定子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相对设置,且第二输送部用于输送动子组件,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分别设置于换轨座的两侧,驱动部与换轨座驱动连接,用于将位于定子组件的动子组件移送至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第二输送部输送的动子组件移动至定子组件,以实现不同运输线路的更换,灵活性更强。进一步地,由于多条运输线路并列设置,相较于一整条环形导轨占用的空间较小。此外,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作为单独的运输线,可根据需求改变运输长度,适应性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载具及装设于所述载具的动子,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载具滑动配合的横移导轨及沿所述横移导轨长度方向排布的定子。
[0012]如此设置,载具与横移导轨滑动配合,定子通过与动子配合,用于将载具运输至第一输送部的输出端。驱动部与换轨座驱动连接,用于将位于定子组件的动子组件移送至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第二输送部输送的动子组件移动至定子组件,以实现不同运输线路的
更换,灵活性更强。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轨座包括与所述横移导轨对应的对位导轨及沿所述对位导轨长度方向排布的对位定子,所述动子与所述对位定子配合,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沿所述对位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4]如此设置,横移导轨与对位导轨配合,对位定子与定子配合。当驱动部驱动换轨座移动至第一输送部的输出端时,此时,横移导轨与对位导轨齐平,对位定子与定子齐平,以便将载具移送至换轨座,实现平稳对接;当驱动部驱动换轨座移动至第一输送部的输入端时,此时,横移导轨与对位导轨齐平,对位定子与定子齐平,以便将载具移送至定子组件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与所述载具滑动配合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横移导轨,以遮挡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所述动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动子与所述定子悬浮移动配合。
[0016]如此设置,可防止产品组装过程中有异物落入,损坏定子和动子;且动子与定子悬浮移动配合,用于将载具运输至第一输送部的输出端。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轨机构的数量为多组,其中一组所述换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入端,其中一组所述换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出端。
[0018]如此设置,其中一组换轨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输入端,将经由第二输送部输送的动子组件移送至定子组件,其中一组换轨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输出端,用于将动子组件移送至第二输送部,进而形成循环线。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轨机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装设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换轨座的相对位置。
[0020]如此设置,在换轨座的移动过程中,位置传感器装设在驱动组件,用于检测换轨座的是否到达对接位,以便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精准对接。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部为带传送线。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传送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带传送线的传送面均齐平设置,靠近所述第一输送部输出端的所述带传送线的输送速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输送部输入端的所述带传送线的输送速度。
[0023]如此设置,靠近第一输送部输出端的带传送线高速输送动子组件;靠近第一输送部输入端的带传送线低速输送动子组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出现靠近第一输送部输入端的带传送线的动子组件彼此相撞。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传送线包括输送驱动件及传送带,所述输送驱动件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子组件随所述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移动。
[0025]如此设置,可单独运输动子组件,无需采用对有定位精度有要求的直线电机驱动,对于没有定位精度要求的载具回流线使用皮带输送,适应性好,且能够节约成本。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循环装置还包括机架主体及装设于所述机架主体的第一挡料组件和第二挡料组件,所述第一挡料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述第一挡料组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带传送线之间,所述第二挡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入端。
[0027]如此设置,第一挡料组件设于两个带传送线之间,用于减缓处于靠近第一输送部输出端的带传送线上的载具的输送速度,保证处于靠近第一输送部输入端的带传送线上的载具不被后面的载具撞击,损坏载具;第二挡料组件设于第一输送部的输入端,用于实现动
子组件与换轨机构的平稳对接,避免载具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冲下该传送带,损坏动子组件。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9]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分别设置于换轨机构的两侧,驱动部与换轨座驱动连接,用于将位于定子组件的动子组件移送至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第二输送部输送的动子组件移动至定子组件,以实现不同运输线路的更换,灵活性更强。进一步地,由于多条运输线路并列设置,相较于一整条环形导轨占用的空间较小。此外,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作为单独的运输线,可根据需求改变运输长度,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载具循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循环装置包括:换轨机构,所述换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换轨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换轨座之间;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相对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换轨机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输送部设有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动子组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定子组件;其中,所述换轨座能够将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部,或将经由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动子组件移送至所述定子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组件包括载具及装设于所述载具的动子,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载具滑动配合的横移导轨及沿所述横移导轨长度方向排布的定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轨座包括与所述横移导轨对应的对位导轨及沿所述对位导轨长度方向排布的对位定子,所述动子与所述对位定子配合,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沿所述对位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与所述载具滑动配合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横移导轨,以遮挡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所述动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动子与所述定子悬浮移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吴汉森罗坚沈友贵肖杭岳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