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11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用于整压电子元件的引脚,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有承导部及第一结合部,该承导部用于承载该电子元件,并引导该电子元件从该装置本体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路径;以及整压单元,设有结合到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及对应该承导部的整压部,通过整压部整压该电子元件的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可提供符合规格的整压效果,在提升了调整后引脚的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整压的速度,降低引脚损伤机率。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具有便于操控、成本低的特点,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调整引脚的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电子元件引脚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的电子工业领域,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元件广泛应用在电路设计以及电子产品的生产。同时,随着产业发展,电路板构造也越来越复杂,且为提升电路板的整体功能,电路板表面往往接置了大量的电子元件。目前,这些电子元件大致可依接置方式分为表面粘着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与插件型(Pin-Techrough-Hole,PTH),若依引脚分布型态则可分为单边引脚、双边引脚、四边引脚与底部引脚等四种引脚分布型态。此外,由于电子元件有时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诸如校正、调整引脚的作业,使电子元件的多条引脚能顺利安装在电路板上,这一工作通常是由生产线人员直接利用镊子、夹具或其它工具依序地对电子元件的各引脚进行强制性的调整。上述调整引脚的技术是采手动调整,无法控制调整后引脚的质量,造成各引脚不符合规格,从而影响后续的插置效果,此时必须进行返工处理。同时,在进行引脚的调整作业时,一次只能对单个或少数几个引脚进行整压,电子元件一般具有几十甚至几百个引脚,若全部引脚都进行整压,非常费时费力,不仅提高人力成本,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人提出相关的引脚调整技术,例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公告第372677号、公告第510575号、专利技术专利证书号第221654号、及美国专利公告第4,945,953号等相关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或调整引脚的工具,以克服上述人工调整引脚造成的缺失。然而,如图6所示,上述技术是将电子元件(未标出)设在承载件20上,电子元件引脚则分别位于该承载件20的第一整压面201与第二整压面203,且该第一整压面201与该承载件20的顶面所夹角度及该第二整压面203与该承载件20的顶面所夹角度均为α,例如为90度。当以箭头A的方向施力整压电子元件引脚时,位于该第二整压面203的引脚先接触挡板30,故位于该第二整压面203的引脚会先变形;接着,因该挡板30止挡该第二整压面203,该第一整压面201的引脚会受挤压。如此一来,当挤压力最大时,该第二整压面203的引脚受挤压的变形量大于该第一整压面201的引脚,故电子元件的引脚经整压后是不同的倾斜角度,不符合生产所要求的规格。而且,利用上述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或调整引脚工具强制调整引脚时,易损坏该引脚,尤其在对单一电子元件引脚进行多次调整、操作的情况下,引脚损伤率相对提高,且有可能损坏电子元件。另外,目前通用的专业调整引脚的设备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相对提高成本,并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引脚调整技术,实已成为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脚经整压后符合规格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提升了调整后引脚的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整压速度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提供快速的整压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引脚损伤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控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为达上述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用于整压电子元件的引脚,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有承导部及第一结合部,该承导部用于承载该电子元件,并引导该电子元件从该装置本体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路径;以及整压单元,设有结合到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及对应该承导部的整压部,通过整压部整压该电子元件的引脚。较佳地,该承导部是导棒。该承导部具有第一整压面与相对于该第一整压面的第二整压面,其中,该承导部的顶面与该第一整压面所夹的角度,小于该第二整压面与该承导部的顶面所夹的角度。该装置本体还包括止挡部,该止挡部设在该承导部一侧,该止挡部是挡块或挡板。该整压部是矩形的块体。该整压单元还设有连接该第二结合部与该整压部的连接部;该整压单元还可设有连接该整压部的连接部、用于操作该整压部的操作部、设在远离该整压部末端的挡部以及设在该挡部与该操作部间的弹性部。此外,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还包括罩体,该罩体是罩盖在该承导部的局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通过倾斜角度不同的二个整压面,使挤压该承导部时该第一整压面与该第二整压面的力量能均匀地施加在电子元件的引脚,该电子元件的引脚经整压后可符合规格,因此提升了引脚调整的质量。同时,本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可降低引脚的损伤、便于操控、相对提高了调整引脚的作业速度,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手工作业存在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该装置进行引脚的调整时,与目前通用的专业引脚调整机器相比,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因此,本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具备了较高的产业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承载件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及图4是本技术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图6是现有调整引脚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它是本技术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1实施例1的附图。如图1所示,它是本技术的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1包括装置本体11及设在该装置本体11的整压单元13。该装置本体11设有用于承载电子元件3(如图3所示)的承导部111、远离该承导部111而设置的第一结合部113以及设在该承导部111一侧的止挡部115。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本体11可例如是座体,设置在生产线或其它适当的平台。该承导部111例如是导棒,引导该电子元件3从该装置本体11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路径。如图2所示,且该承导部111的断面是呈例如不规则四边形,该承导部111的顶面与靠近该整压单元13的侧表面(第一整压面1111)所夹角度为a,该承导部111的顶面与靠近该止挡部115的侧表面(第二整压面1113)所夹角度为b,角度a与角度b均小于90度,且角度a小于角度b。该第一结合部113是设在该装置本体11底面,并可例如是螺孔。该止挡部115则可以是用于止挡该承导部111的挡块或挡板。该整压单元13设有结合到该第一结合部113的第二结合部131、对应该承导部111的整压部133、连接该第二结合部131与该整压部133的连接部135以及用于操作该整压部133的操作部13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131可例如是具有螺孔的L型支撑板,由诸如螺丝的锁固元件117穿过该第一结合部113及该第二结合部131,将该整压单元13设在该装置本体11。该整压部133可例如是矩形的块体。该连接部135例如是连接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连接部135也可与该整压部133一体成形,而非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该操作部137则枢接该连接部135,用于作动该整压部133向该承导部111推进。同时,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用于整压电子元件的引脚,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电子元件引脚的装置包括:    装置本体,设有承导部及第一结合部,该承导部用于承载该电子元件,并引导该电子元件从该装置本体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路径;    整压单元,设有结合到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及对应该承导部的整压部,通过整压部整压该电子元件的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逸民鲁彬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