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710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涉及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茯苓液体菌种接入茯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获得长满茯苓菌丝的菌袋,将培养好的长满茯苓菌丝菌袋划开,覆土继续培养6~9个月即可获得富硒茯苓。本发明专利技术培养获得的富硒茯苓,产量可达2000kg/亩以上;收获的富硒茯苓的有机硒含量达0.6mg/kg~2.6mg/kg。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获得的富硒茯苓为人类提供补硒防癌抗癌保健绿色食品和药品,提高了茯苓的食药价值和生产效益。苓的食药价值和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茯苓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健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人们在补硒时,通常选用无机硒和有机硒产品。无机硒常用产品大都是亚硒酸钠,它存在很大的毒性,生物利用效性低,对人体有着潜在的危害。对于有机硒而言,只有硒代蛋氨酸可直接参入到蛋白质中而贮存于机体内,并可通过正常的代谢过程可逆性地释放出来。由于有机硒补剂特别是富含硒代氨基酸的产品在毒理安全性、生理活性和吸收率上的优越性,因此这类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一直广为关注。
[0003]生物有机硒开发通常是通过添加亚硒酸钠,结合自身的转化特性将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因此,目前广泛应用的获取生物有机硒的方式是生物转化法。主要包括植物法、微生物法、动物法等3种方法。目前,人们主要青睐前两种合成有机硒的方法。由于微生物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培养环境易于控制,已经成为转化合成有机硒的首选方法。在微生物法转化有机硒中,目前比较多的是酵母法。但酵母及其培养液残留给产品带来较大的味道,其产品形态大多是片剂,以保健品的形态进行销售,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
[0004]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茯苓药食两用,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效。茯苓常规生产获得的茯苓含硒量不足,不能满足现代人群对硒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可促进茯苓对硒源吸收与转化,获得的富硒茯苓有机硒含量达0.6mg/kg~2.6mg/kg,品质优良。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0ml~100ml茯苓液体菌种接入茯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至茯苓菌丝体长满菌袋,将所述菌袋划开部分袋体后覆土继续培养6~9个月即可采收富硒茯苓。
[0008]优选地,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80~90%松木屑、8~15%麦麸、0.5~2%石膏粉、0.5~2%白糖、0.5~2.5%亚硒酸钠。
[0009]优选地,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含水量为45~60%。
[0010]优选地,所述茯苓菌丝体培养条件为25~28℃黑暗培养20~30d。
[0011]优选地,所述茯苓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茯苓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5~20d即可。
[0012]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由15~25g/L葡萄糖、3~8g/L蛋白胨、0.5~2g/L磷酸二氢钾、2~5g/L硫酸镁、8~15mg/L维生素B1、100~200g/L马铃薯、20~35g/L酵母粉、50~100mg/L亚硒酸钠配制而成。
[0013]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5~7。
[0014]优选地,所述培养条件为于温度为20~25℃条件下,在100~120r/min旋转摇床上培养。
[0015]优选地,所述覆土继续培养的温度条件为10~30℃,湿度条件为40~60%。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栽培方法得到的富硒茯苓在制备防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菌袋培养富硒茯苓,可促进茯苓对硒源吸收与转化。本专利技术培养获得的富硒茯苓,产量达2000kg/亩以上,有机硒含量达0.6mg/kg~2.6mg/kg,品质十分优良。本专利技术栽培获得的富硒茯苓为人类提供补硒防癌抗癌保健绿色食品和药品,即提高了茯苓的食药价值和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0ml~100ml茯苓液体菌种接入茯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至茯苓菌丝体长满菌袋,将所述菌袋划开部分袋体后覆土继续培养6~9个月即可采收富硒茯苓。本专利技术选择菌袋栽培便于添加外源硒和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减少菌材浪费,降低水分散失,提高菌丝体生长速度,减少杂菌污染。本专利技术栽培方式培育富硒茯苓,可以促进茯苓对硒源的吸收,更利于茯苓对无机硒的转化,提高茯苓有机硒含量。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优选的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80~90%松木屑、8~15%麦麸、0.5~2%石膏粉、0.5~2%白糖、0.5~2.5%亚硒酸钠。更优选地,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85~88%松木屑、10~12%麦麸、1~1.5%石膏粉、1~1.5%白糖、1~2%亚硒酸钠。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无机硒以达到茯苓富集硒源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有利于茯苓对无机硒亚硒酸钠的转化,提高茯苓有机硒的含量。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优选的含水量为45~60%;更优选地,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含水量为50~55%。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培养条件优选的为25~28℃黑暗培养20~30d;更优选地,所述培养条件为26~27℃黑暗培养25~28d。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茯苓液体菌种优选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茯苓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5~20d即可。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优选的由15~25g/L葡萄糖、3~8g/L蛋白胨、0.5~2g/L磷酸二氢钾、2~5g/L硫酸镁、8~15mg/L维生素B1、100~200g/L马铃薯、20~35g/L酵母粉、50~100mg/L亚硒酸钠配制而成。更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由18~20g/L葡萄糖、5~7g/L蛋白胨、1~1.5g/L磷酸二氢钾、3~4g/L硫酸镁、10~12mg/L维生素B1、120~150g/L马铃薯、25~30g/L酵母粉、60~80mg/L亚硒酸钠配制而成。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优选的pH为5~7。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培养条件优选的为于温度为20~25℃条件下,在100~120r/min旋转摇床上培养。所述培养温度更优选地为22~24℃。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覆土继续培养优选的温度条件为10~30℃,湿度条件为40~
60%。更优选地,所述覆土继续培养优选的温度条件为20~25℃,湿度条件为45~55%。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栽培方法得到的富硒茯苓在制备防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茯苓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0033]茯苓发酵培养基是由20.0g/L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茯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50ml~100ml茯苓液体菌种接入茯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至茯苓菌丝体长满菌袋,将所述菌袋划开部分袋体后覆土继续培养6~9个月即可采收富硒茯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80~90%松木屑、8~15%麦麸、0.5~2%石膏粉、0.5~2%白糖、0.5~2.5%亚硒酸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袋料培养基含水量为45~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菌丝体培养条件为25~28℃黑暗培养20~30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茯苓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康康王继朋张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