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洁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及机理技术

技术编号:373455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效果及内在机理,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竹荪或其他菌、(2)翻耕覆膜、(3)第二次轮作、(4)翻耕覆膜、(5)第三次轮作竹荪、(6)种三七、(7)对土壤各处理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不同轮作过程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效果及机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食用菌轮作,强力改善三七连作土壤的物理结构、理化环境和微生物群落。通过间隔期覆膜处理,促使前茬菌丝和其他好氧微生物及虫卵进一步死亡,促进后续轮作的成功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及机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处理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宿根植物,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三七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等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三七的原产区在云南文山和广西田阳的部分地区。其他地方不适宜栽培三七,特别是三七的育苗和出芽,必须在这两个地区气候条件下才能成活。近年来,三七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加,导致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地都被开发栽培过三七。然而,由于三七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栽种过三七的土地一般要进行25~30年的玉米、蔬菜、豆科类等植物的轮作才能再次种植三七,导致目前原产地已经稀有未被栽培过三七的土地可利用。三七连作障碍的成因主要有营养失衡、自毒物质累积和根腐病爆发等,主要表现为三七连种过程中益生菌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增加病害侵染导致复种的三七根腐严重致使三七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甚至绝收。当前业内对三七连作障碍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种植过三七的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毒和抑制的处理,包括化学农药土壤消毒法、高温水蒸汽土壤消毒法、火焰煅烧土壤消毒法、益生微生物菌剂添加法、氯化苦土壤熏蒸消毒法。然而,以上方法除氯化苦消毒后再施加大量的益生菌能够实现部分面积推广外,其余方法均处于试验阶段且方法单一,三七生长后期存苗率低、产量低、部分三七农残重金属不达标等,以其方法所述,操作步骤繁琐成本高,难以在三七上推广。氯化苦土壤熏蒸消毒法虽可以在三七种植业上实现规模化推广,但其成本高,且氯化苦毒性高对人畜具有极大危害,在三七种植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三七种植户中毒住院险情,因此因其属于高毒化学危险品已被国家列入农业禁用化学药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利用食用菌轮作处理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解决三七连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营养失衡、自毒化感物质积累导致微生物群落失衡、病原微生物和土传病害增加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对三七连作土壤进行轮作处理并在生产上验证的其修复效果,同时对其土壤改良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采挖过三七的连作地栽培竹荪等食用菌,进行第一轮轮作处理,其具体方法为:采挖过三七的土壤揭棚翻耕,进行晾晒。之后挖畦栽培竹荪(或根据季节选择先轮作栽培其他食用菌)。培养料为锯木屑50

80%,玉米芯50

20%,堆料发酵7天。挖畦深20公分,宽60公分,填料播种竹荪或其他食用菌菌种。覆土浇水盖草保湿。根据气温条件,后期搭建遮阳棚,以遮阴出菇。(栽培不同食用菌,其配方好和料处理方法需进行调整)
(2)翻耕覆膜处理具体方法为,将栽培竹荪等食用菌并出菇完成的土壤进行翻耕,洒水,用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并将边界压实、密封,使连作地中土壤处于厌氧环境,使未完全分解的培养基质继续分解,同时使竹荪菌丝和其他好氧病菌及虫卵进一步死亡。
[0005](3) 继续轮作栽培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其具体方法为:将覆盖1月以上的土壤揭膜透气、挖畦、铺料、播种大球盖菇或其他食用菌菌种,播种后覆土、浇水、盖草保湿,使菌丝生长。其培养料为锯木屑50

80%、玉米芯50

20%,堆料发酵7

10天。铺料后根据季节和气温条件及时搭建遮阳棚等待出菇(栽培不同食用菌,其配方和料处理方法需进行调整)。
[0006](4)再次进行翻耕覆膜,其具体方法为:采收完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后,翻耕土地并浇水覆膜1月以上,使未完全分解的培养料在厌氧条件下继续分解,同时使大球盖菇菌丝、好氧病菌和虫卵死亡。
[0007](5) 继续轮作栽培竹荪或其他食用菌品种,其具体方法为:将覆盖1月以上的土壤揭膜透气、挖畦、铺料、第三轮播种竹荪或其他食用菌菌种,播种后覆土、浇水、盖草保湿,使菌丝生长。其培养料为锯木屑、竹片等0

80%、玉米芯、稻草等80

20%,其他培养原料若干比例,堆料发酵2

10天。铺料播种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和气温条件及时搭建遮阳棚等待出菇(栽培不同食用菌,其配方和料处理方法需进行调整)。
[0008](6)再次进行翻耕覆膜,其具体方法为:采收完所栽食用菌后,翻耕土地并浇水覆膜1月以上,使未完全分解的培养料在厌氧条件下继续分解,同时使食用菌菌丝、好氧病菌和三七根结线虫等虫卵进一步死亡。
[0009](7)揭膜透气,其具体方法为:覆膜发酵结束后进行揭膜透气,使土壤微生物达到新的平衡。等待时机再次栽培三七。
[0010](8)对不同食用菌轮作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分析,其具体方法为:利用高通测序的方法对轮作与不轮作以及不同轮作处理前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研究了食用菌轮作对土壤修复作用的内在机理。
[00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中的连作地耕翻30cm左右,晾晒7~10天,挖畦20cm深、填料厚度20

30公分,培养料的铺料量约5吨/亩,播种竹荪或其他食用菌菌种后,处理三七连作土壤时竹荪栽培的覆土厚度由正常栽培覆土厚度为5cm,增加至覆土8

10cm,促进竹荪等菌丝更多地向土壤中生长,以增加菌丝与土壤的密切接触,加强处理效果。
[00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2),翻耕深度为40公分,方法式利用大耕土机进行深翻耕,之后利用旋耕机将翻耕上来的20公分土壤打碎并充分混合;覆盖塑料之前,向土壤洒水以排除土壤间隙空气,薄膜厚度为0.5mm,且不破损不透气,四周用土壤封边。
[00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3)中栽培大球盖菇等的覆土层是8

10公分,比普通栽培大球盖菇覆土层为3

5公分厚一倍多,目的也是为了调大球盖菇菌丝,使其大量在覆土层生长,以增加菌丝与土壤的密切接触,加强处理效果。。
[00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4),翻耕深度为30公分深翻耕;覆盖塑料之前,向土壤洒水以排除土壤间隙空气,薄膜厚度为0.5cm,且不破损不透气,四周用土壤封边。
[00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3)、(5)中,栽培竹荪或其他食用菌。其中培养料根据该菌种所需进行调整,比如竹荪培养料为锯木屑、竹片50

100%、玉米芯50

0%,堆料发酵5

10天;草菇培养料为稻草、玉米芯,堆料发酵3

5天;等。
[001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6)中,再次进行翻耕覆膜,其具体方法为:此次翻耕
深度为30cm,覆膜1月后揭膜透气。
[0017]更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三七连作土壤的修复方法及内在机理,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在采挖过三七的连作地块栽培竹荪等食用菌、(2)采收竹笋等食用菌后进行翻耕覆膜处理、(3)揭膜透气后栽培大球盖菇等另外的食用菌品种、(4)收获大球盖菇后再次进行翻耕覆膜处理、(5)揭膜透气后换一个竹荪品种或其他食用菌品种再进行一轮竹荪等食用菌轮作、(6)再次翻耕覆膜处理、(7)揭膜透气,等待时机再次栽培三七、(8)采集轮作和未轮作、覆膜和未覆膜土壤样本,利用高通测序的方法对不同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研究了食用菌轮作对土壤修复作用的内在机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及内在机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在采挖过三七的连作地栽培竹荪等食用菌,进行第一轮轮作处理。其具体方法为:采挖过三七的土壤揭棚翻耕,进行晾晒。之后挖畦栽培竹荪(或其他食用菌)。培养料为锯木屑、竹片等20

80%,玉米芯等80

20%,堆料发酵7天(栽培不同食用菌,其配方需进行调整)。挖畦深20公分,宽60公分,填料播种竹荪或其他食用菌菌种。覆土浇水盖草保湿。根据气温条件,后期搭建遮阳棚,以遮阴出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及内在机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翻耕覆膜处理具体方法为,将栽培竹荪等食用菌并出菇完成的土壤进行翻耕、洒水,用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并将边界压实、密封,使连作地中的土壤处于厌氧环境,使未完全分解的培养基质进行厌氧发酵继续分解,同时使竹荪菌丝和其他好氧病菌及虫卵在厌氧条件下进一步死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轮作修复三七连作土壤的方法及内在机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第二轮轮作栽培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其具体方法为:将覆盖1月以上的土壤揭膜透气、挖畦、铺料、播种大球盖菇或其他食用菌菌种,播种后覆土、浇水、盖草保湿,使菌丝生长。其培养料为锯木屑等50

80%、玉米芯等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