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箱体、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4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箱体、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的箱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内壳体设有适于容纳电池包的电池组件的容纳腔且适与电池组件导热接触,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箱体,通过将箱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电池组件安装在内壳体内并与内壳体导热接触,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导热系数较低的外壳体可以对电池组件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的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也迅速发展,同时,市场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力电池模组温度过低时,会影响电池模组的低温性能。
[0003]目前市场中电池包的箱体一般采用金属箱体,当电池模组的温度过低,需要对电池模组加热时,金属箱体会把热量传递至外界,影响加热效率和保温性能,导致加热时消耗的功率较大,消耗电能较多,并且实现的电池包加热效果较差,进而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的箱体,通过将箱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两个部分,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电池组件安装在内壳体内并与内壳体导热接触,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导热系数较低的外壳体可以对电池组件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箱体的电池包。
[0006]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向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箱体,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组件的容纳腔且适与所述电池组件导热接触,所述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外壳体的导热系数。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箱体,通过将箱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两个部分,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电池组件安装在内壳体内并与内壳体导热接触,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导热系数较低的外壳体可以对电池组件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底壳和盖体,所述底壳包括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在同侧敞开设置以形成所述底壳的开口,所述外壳体的敞开端和所述内壳体的敞开端之间连接有密封件,所述盖体覆盖所述底壳的开口并与所述内壳体相连,所述盖体和所述内壳体所限定的空间适于容纳所述电池组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体由高分子保温材料制成。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外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多个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导向流道,多个所述导向流道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导向所述出风口。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壳体本体和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设在所述内壳体本体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壁,所述散热凸起为多个且形成为长条形,多个所述散热凸起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导向流道。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以及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导向流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多个所述导向流道包括第一导向流道、第二导向流道以及第三导向流道,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向两侧且均沿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三导向流道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底面。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凸起分为第一散热凸起组、第二散热凸起组以及第三散热凸起组,
[0017]所述第一散热凸起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凸起,所述第二散热凸起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凸起,所述第三散热凸起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散热凸起,所述内壳体本体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
[0018]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凸起组和所述第二散热凸起组设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并沿所述内壳体本体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散热凸起组的周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凸起组的周向两端相互靠近并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以及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凸起和所述第二散热凸起均沿所述内壳体本体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导向流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导向流道;所述第三散热凸起组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散热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导向流道。
[00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箱体;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内壳体内。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的箱体,通过将箱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两个部分,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电池组件安装在内壳体内并与内壳体导热接触,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导热系数较低的外壳体可以对电池组件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绝缘导热结构,以使得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导热接触。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每个所述电池除去极耳输出面的其他表面均设有所述绝缘导热结构。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箱体,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内与所述内壳体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0024]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包,通过将箱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两个部分,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壳体的导热系数,电池组件安装在内壳体
内并与内壳体导热接触,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导热系数较低的外壳体可以对电池组件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组件的整体性能。
[002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立体图;
[0029]图2是图1中的电池包的分解图;
[0030]图3是图2中的内壳体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图3中的内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2]图5是图4中的内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3]图6是图2中的外壳体的立体图;
[0034]图7是图2中内壳体与外壳体的装配立体图;
[0035]图8是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组件的容纳腔且适与所述电池组件导热接触,所述内壳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外壳体的导热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底壳和盖体,所述底壳包括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在同侧敞开设置以形成所述底壳的开口,所述外壳体的敞开端和所述内壳体的敞开端之间连接有密封件,所述盖体覆盖所述底壳的开口并与所述内壳体相连,所述盖体和所述内壳体所限定的空间适于容纳所述电池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体由高分子保温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外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多个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导向流道,多个所述导向流道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导向所述出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壳体本体和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设在所述内壳体本体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壁,所述散热凸起为多个且形成为长条形,多个所述散热凸起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导向流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以及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导向流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多个所述导向流道包括第一导向流道、第二导向流道以及第三导向流道,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超郭永明刘波吴丹苏李彤晖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