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69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该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电芯和支撑梁,电池包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壳体,上盖板盖设在下壳体上并与下壳体共同围成容纳空间;电芯位于容纳空间内,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柱,电芯本体的上表面安装于上盖板的下表面,极柱向下凸出于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极柱与下壳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梁位于下壳体的底部与电芯之间,支撑梁的上表面支撑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支撑梁的下表面与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极柱的下表面与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壳体的侧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能够止挡下壳体的底部朝向于电芯发生的变形,从而对电芯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对电芯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对电芯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撞击低矮障碍物、底部剐蹭及底托障碍物等情况,容易造成动力电池壳体的底部发生变形,动力电池壳体向上变形容易撞击或者挤压电芯本体,特别是在电芯倒置的动力电池中,电芯的极柱布置在电芯的下部,在动力电池壳体受到下方的撞击而产生变形时,动力电池壳体容易和电芯的极柱接触而造成电芯的短路,导致电池失控,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0005]电池包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壳体,所述上盖板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围成容纳空间;
[0006]电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柱,所述电芯本体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极柱向下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所述极柱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0007]支撑梁,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支撑所述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梁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极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
[0008]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连接块,所述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所述连接块,所述支撑梁与所述连接块在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上层叠布置,且所述支撑梁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所述支撑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连接块上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焊接。
[0010]可选地,所述电芯为多个,每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的下表面均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梁支撑,且每个所述电芯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位于该电芯的极柱的两侧。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组,多个所述电芯组沿与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的下表面相邻的位置由同一所述支撑梁支撑。
[0012]可选地,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沿与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同时支撑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的下表面。
[0013]可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两个吸能腔,至少两个所述吸能腔中的一个吸能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中的一个电芯的电芯本体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至少两个所述吸能腔中的另一个吸能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另一个电芯的电芯本体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
[0014]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缓冲层,至少部分所述缓冲层夹持在所述支撑梁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包括底护板和通过第一胶层粘接于所述底护板上方的隔热保护板,所述缓冲层通过第二胶层粘接于所述隔热保护板的上方。
[0016]可选地,所述缓冲层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胶层为环氧结构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为双面胶层。
[0017]可选地,所述支撑梁由刚性绝缘材料制成。
[0018]可选地,所述支撑梁由弹性模量大于或者等于50Gpa的材料制成。
[0019]可选地,所述支撑梁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002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一方面能够起到为电芯的极柱和下壳体的底部之间预留间隙的作用,使得下壳体的底部在发生小变形的情况下不与电芯的极柱产生碰撞。另一方面,在下壳体的底部发生朝向于电芯的大变形时,支撑梁能够抵顶于下壳体的底部,以阻挡或者减小下壳体的底部的变形,支撑梁另一方面能够将受到的外力传递给电芯本体和下壳体的侧部,以将外力分散出去,减少电芯本体所受到的应力集中的峰值,从而降低减少应力集中对电芯本体、下壳体和支撑梁本身产生的损害和变形,避免降低下壳体的底部继续朝向电芯变形而和电芯的极柱产生接触所导致的电芯短路的风险,从而对电池包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电池包的整体安全性。
[002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沿图1中“A

A”线进行剖切后的截面图;
[0026]图3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4是沿图1中“B

B”线进行剖切后的截面图;
[0028]图5是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电池包壳体;11

上盖板;12

下壳体;121

第一边框梁;122

第二边框梁;123

缓冲层;124

底护板;125

隔热保护板;126

第一胶层;127

第二胶层;13

容纳空间;2

电芯;21

电芯本体;22

极柱;3

支撑梁;31

吸能腔;4

连接块;5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2]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电池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上、下,具体可以参考图2和图4所示,“第一方向”是指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是指如图1和图4所示的第二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003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1、电芯2以及支撑梁3,电池包壳体1包括上盖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壳体,所述上盖板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围成容纳空间;电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柱,所述电芯本体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极柱向下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所述极柱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梁,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支撑所述电芯本体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梁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极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连接块,所述支撑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所述连接块,所述支撑梁与所述连接块在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上层叠布置,且所述支撑梁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所述支撑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连接块上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多个,每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的下表面均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梁支撑,且每个所述电芯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位于该电芯的极柱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组,多个所述电芯组沿与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的下表面相邻的位置由同一所述支撑梁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沿与所述电池包的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