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处理器夹取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5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央处理器夹取件,包含二弹性臂,限定该二弹性臂相接处为封闭头端,远离相接处为开放末端;该二弹性臂包括二施力段、二延伸段及二夹持段。该二施力段邻近头端且朝末端延伸,自然状态下相互远离,受力状态下相互靠近且有一相互远离的回复力。该二延伸段分别连接该二施力段且朝末端延伸,至少一延伸段朝另一延伸段弯折并相互交错。该二夹持段分别连接该二延伸段而邻近末端,该二夹持段分别具有一相向的凹口,共同界定出夹持空间,该二夹持段在自然状态下最靠近而夹持空间最小,在受力状态下相互远离而夹持空间增大且有相互靠近的回复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取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央处理器夹取件。技术背景当装设于主机板上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发生问 题时,必须取出CPU去作测试或更换,然而,若直接用手取出CPU,容易 因施力不平均而造成主机板上供CPU插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变形受损;而 且, 一般为了防止CPU过热,都会在CPU顶面涂布导热膏,则用手拿取 CPU时,手容易沾到导热膏,甚至使导热膏污染到主机板上的其他元件。参阅图1,基于上述缺点,目前市面上有一种价格昂贵且结构复杂的真 空吸盘ll,其可吸住中央处理器12顶面121而自主机板13的电连接器131 中取出中央处理器12,但若中央处理器12顶面121有导热膏,则导热膏会 被吸入真空吸盘11的真空腔111中而致使真空吸盘11失效,故真空吸盘 11无法拿取顶面121涂布有导热膏的中央处理器1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而易于制造的中央 处理器夹取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取中央处理器时主机板的电连 接器的端子不易受损的中央处理器夹取件。本技术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夹取顶面涂布有导热膏的中央 处理器的中央处理器夹取件。于是,本新型中央处理器夹取件包含一第一弹性臂及一第二弹性臂。第 一弹性臂包括一位于 一 中轴的 一侧且具有一 下端的第 一接合段、一 自该第 一接合段下端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该中轴间的距离渐增的第 一施 力段、 一 自该第 一施力段末端弯折朝下延伸至该中轴的另 一側的第 一延伸段,以及一设于该第一延伸段末端并弯折形成一朝向该中轴的凹口的第一 夹持段。第二弹性臂包括 一 连接于该第 一接合段并位于该中轴的另 一侧且具有 一下端的第二接合段、 一 自该第二接合段下端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该中 轴间的距离渐增的第二施力段、 一 自该第二施力段末端弯折朝下延伸且与 该第一延伸段交错的第二延伸段,以及一设于该第二延伸段末端并弯折形 成一朝向该中轴的凹口的第二夹持段,该第一、第二夹持段共同界定出一 夹持空间。换句话说,本技术中央处理器夹取件包含二相接的弹性臂,并限 定该二弹性臂相接处为该夹取件的 一 封闭头端,远离该相接处则为该夹取件的一开放末端;该二弹性臂并包括二施力段、二延伸段,以及二夹持段。 该二施力段邻近该头端且朝向该末端延伸,自然状态下相互远离,受 力状态下则相互靠近且具有一相互远离的回复弹力。该二延伸段分别连接 于该二施力段且朝向该末端延伸,其中至少 一 延伸段朝另 一 延伸段弯折并 相互交错。该二夹持段分别连接于该二延伸段而邻近该末端,该二夹持段分别具 有一相向的凹口,共同界定出一夹持空间,该二夹持段在自然状态下最靠 近而夹持空间最小,在受力状态下则相互远离而夹持空间增大,同时具有 一相互靠近的回复弹力。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在于,利用中央处理器夹取件的夹持段夹住 中央处理器的两相反边缘当夹取件的施力段在受力状态下相互靠近时, 夹持空间增大而可使中央处理器位于该二夹持段间,则当施力段不受外力 时,回复弹力会使该二夹持段相互靠近而夹紧中央处理器,故无论中央处 理器顶面有无涂布导热膏,本技术均可轻易地夹取中央处理器,且手 上不会沾到导热膏,而且,因为低成本且结构简单而易于制造的夹取件可 均匀地对中央处理器施力,在夹取时主机板的电连接器的端子不易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一侧视图,其说明现有用真空吸盘吸取中央处理器;图2是一立体图,其说明本技术中央处理器夹取件的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侧视图,其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在自然状态下;图4是一侧视图,其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在受力状态下;及 图5是一立体图,其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夹取中央处理器。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现有11 真空吸盘 111 真空腔12 中央处理器 121 顶面13 主机板 131电连接器 本技术18 中央处理器19 主机板 191电连接器200中央处理器夹取件21 封闭头端22 开放末端23 中轴24 夹持空间3 第一弹性臂31 第一接合段 311 下端32 第一施力段33 第一延伸段331 上延伸部332 下延伸部34 第一夹持段340 凹口341 上倾斜部342 下倾斜部35 肋条4第二弹性臂41第二接合段411下端42第二施力段43第二延伸段431上延伸部432下延伸部44第二夹持段440凹口441上倾斜部442下倾斜部45肋条具4本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 考图式的 一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夹取件200,其包含相接的一第一弹性臂3及一第二 弹性臂4,限定第一、第二弹性臂3、 4相接处为夹取件200的一封闭头端 21,远离该相接处则为夹取件200的一开放末端22,且限定一由封闭头端 21延伸至开放末端22的中轴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3包括由上而下依序连接的一第一接合段 31、 一第一施力段32、 一第一延伸段33,以及一第一夹持段34;第二弹性 臂4则对称地包括一第二接合段41、 一第二施力段42、 一第二延伸段43, 以及一第二夹持段44。第一接合段31位于中轴23的一侧且具有一下端311,第二接合段41 则是位于中轴23的另一侧且具有一下端411,第一、第二接合段31、 41相 互接合以使第一、第二弹性臂3、 4相接,且下端311、 411朝向开放末端 22。第一弹性臂3的第一施力段32在未受力的自然状态下,是自第一接合 段31下端311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中轴23间的距离渐增,而第一延伸段33自第一施力段32末端弯折朝下延伸至中轴23的另一側,第一夹持段 34则设于第一延伸段33末端并弯折形成一朝向中轴23的凹口 340。第二弹性臂4的第二施力段42在自然状态下则是自第二接合段41下 端411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中轴23间的距离渐增,而第二延伸段43自 第二施力段42末端弯折朝下延伸且与第一延伸段33交错,第二夹持段44 则设于第二延伸段43末端并弯折形成一朝向中轴23的凹口 440。换句话说,第一、第二施力段32、 42是邻近封闭头端21且朝向开放 末端22延伸,其在自然状态下是相互远离延伸,第一、第二延伸段33、 43 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施力段32、 42且朝向开放末端22延伸。在本实施 例中,第 一延伸段33朝第二延伸段43弯折且第二延伸段43朝第 一延伸段 33弯折而相互交错,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只有第一、第二延伸段33、 43的其中之一朝另一延伸段33、 43弯折而相互交错。第一、第二夹持段34、 44则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延伸段33、 43而 邻近开放末端22,第一、第二夹持段34、 44的凹口 340、 440相向而共同 界定出一夹持空间24,在自然状态下,第一、第二夹持段34、 44最靠近而 夹持空间24相比较于下述的受力状态为最小。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延伸段33、 43具有一窄于施力段32、 42的上延 伸部331、 431及一恢复宽度的下延伸部332、 432;每一夹持段34、 44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处理器夹取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弹性臂,包括一位于一中轴的一侧且具有一下端的第一接合段、一自该第一接合段下端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该中轴间的距离渐增的第一施力段、一自该第一施力段末端弯折朝下延伸至该中轴的另一侧的第一延伸段,以及一设于该第一延伸段末端并弯折形成一朝向该中轴的凹口的第一夹持段;及一第二弹性臂,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接合段并位于该中轴的另一侧且具有一下端的第二接合段、一自该第二接合段下端弯折朝下倾斜延伸且与该中轴间的距离渐增的第二施力段、一自该第二施力段末端弯折朝下延伸且与该第一延伸段交错的第二延伸段,以及一设于该第二延伸段末端并弯折形成一朝向该中轴的凹口的第二夹持段,该第一、第二夹持段共同界定出一夹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华廖忠雄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