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硅棒头尾料、片自动刻码、送检、分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611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单晶硅棒机加工领域中的一种单晶硅棒头尾料、片自动刻码、送检、分类方法,将头尾料、头尾样片下料至专用小车,扫码绑定晶编信息,AGV专用小车搬运自动流转至头尾料、片的打码工位进行晶编、二维码、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雕刻,将头尾料转运至回收料的收集区,人工根据打码信息分类装箱,头尾样片送样至检测区进行氧碳检测:不易产生混料,减少了头尾段标准棒因氧碳数据检测不及时造成自动线堵料现象,提高了转运效率,节省了送检工序作业人力,使机加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智能化程度更高。智能化程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硅棒头尾料、片自动刻码、送检、分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单晶硅棒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晶硅棒截断后的头尾料、头尾片的刻码标识、头尾料回收分类、头尾片送检及信息录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4.0的兴起,大部分光伏企业其机加工车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用于截断后标准圆棒、半成品方棒、成品方棒的流转加工及信息传递。在截断工序,通过单刀头截断机、多刀头截断机截断的长毛棒会产生三种产品:一是标准圆棒(直径60

900mm),二是头尾料,三是头尾样片(厚度1.6

2.0mm),其中,标准圆棒经开方、磨倒、检验包装工序产生成品方棒,供应下游切片厂;而经截断后产生的头尾料、头尾样片为机加工附属产品,不能作为产品直接出售。其中,头尾料的主要作用为:作为整根毛棒电性能数据(例如电阻、少子寿命)检测的依据来源,检测完成后可根据不同电阻分档、分类装箱转运至清洗车间回收二次利用。头尾样片的主要作用为:通过取小样、打磨、抛光、泡碱工艺检测氧碳含量,其数据可做为整根毛棒氧碳含量是否合格的判定标准。
[0003]少子寿命、电阻、氧含量、碳含量作为判定晶棒质量等级是否合格的重要参数,必须保证晶棒实物与晶体编码、检测数据一一准确对应。由于头尾料外形极不规则,头尾样片又极薄,实现这两者物料的自动运输及信息流转,目前的技术层面还非常困难,投入成本又高,自动信息绑定错误率高,极易发生混料。
[0004]目前,针对截断后的头尾料和头尾样片,一般是将头尾料先贴上标识签,人工收集满一箱后,使用叉车转运至质量检测室进行电性能检测,信息录入MES。而头尾样片经取片后,人工收集送检样片检测,测试氧碳含量并将信息录入上传MES系统,与头尾料信息同步。待所有头尾料、头尾片的电性能检测数据、氧碳检测数据都上传MES系统后,按照电阻分档将其分类放入回收料箱。这种对头尾料和头尾样片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为了防止混料,下料时需要人工打印标签,将标签贴在截断端面处,为了保证自动化线上标准圆棒电性能、氧碳数据及时同步性,每截断一根毛棒,需人工送检一次,否则因晶棒检测信息同步不及时会造成自动化生产线堵料,导致生产效率低、加工产能低。2、人工粘贴的标签,易在转运过程中丢失,造成晶棒信息混乱,最终导致棒票信息不符,发生混料异常。3、粘贴标签的背胶在清洗车间不易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单晶硅棒机加工过程头尾料、头尾样片收集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单晶硅棒头尾料、片自动刻码、送检和分类方法,实现头尾料和头尾样片的自动转运、刻码、检验、分类、信息录入,减少送检人员配置,保证物料流转信息准确性,提高自动线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车间产能最大化。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多台截断机将单晶硅棒截断,人工将头尾料和头尾样片放置在AGV专用小
车上;步骤2):使用手持式扫码枪扫描工单二维码,获取晶棒编码信息,并将工单二维码、晶棒编码信息传送给MES系统;步骤3):HMI控制盒控制发送信号给AGV专用小车,AGV专用小车沿着AGV路径行走,将头尾料和头尾样片托运到打码机工位时停止行走;步骤4):MES系统接收打码机发送的打码请求信号,将晶棒编码、工单二维码以及预先存储的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发送到打码机,打码机将晶棒编码、工单二维码以及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雕刻在头尾料和头尾样片上;步骤5):HMI控制盒控制AGV专用小车沿着AGV路径继续前行,到达检测区后,由人工取下头尾样片检测;步骤6):HMI控制盒控制AGV专用小车沿着AGV路径继续前行,到达收集区后,人工根据晶棒编码、工单二维码、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信息将头尾料放置至相应类别的收集箱中,实现分类。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相比传统的头尾料、头尾样片收集方式,本专利技术运输过程中由AGV小车转运取代了人工送料分类和检测,提高了转运效率,节省了送检工序作业人力,使机加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0008]2、本专利技术由单车送检头尾样片,进行样片刻码,对整根晶棒唯一标识,氧碳检测数据准确性可达100%,不易产生混料风险,配合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检验数据实时上传及时性,减少了头尾段标准棒因氧碳数据检测不及时造成自动线堵料现象。
[0009]3、本专利技术实现头尾料电阻分档,装箱容错率高达100%,在转运过程减少了人员疲劳强度。
[0010]4、对晶棒电性能、氧碳检测效率较人工送检效率提升幅度巨大,为未来实现无人化车间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车间平面布置图;图中:1.车间;2.AGV专用小车;3.HMI控制盒;4.自动化控制系统;5.AGV路径;6.打码机;7.检测区;8.收集区;9.截断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图1,在车间1内设置一块截断区域、一块检测区7、一块收集区8和一块打码机6区域,在截断区域布置自动化控制系统4和多台截断机9(图1中仅示出三台截断机9),自动化控制系统4控制多台截断机9工作,多台截断机9将单晶硅长晶棒截断。每台多台截断机9旁边的下料工位处存放两辆AGV专用小车2,用于存放截下的单晶硅的头尾料和头尾样片,人工将头尾料和头尾样片放在置AGV专用小车2上。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人工将头尾料、头尾样片下料至专用小车,扫码绑定晶编信息,AGV专用小车2搬运自动流转至头尾料、片的打码工位进行晶编、二维码、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雕刻,将头尾料转运至回收料的收集区8,人工根据打码信息分类装箱,头尾样片送样至检测
区7进行氧碳检测,检测结果自动上传MES系统同步自动化信息库。具体是:在每台截断机9的下料侧放置一台HMI控制盒3,HMI控制盒3与AGV专用小车2通过蓝牙互联。HMI控制盒3的操作界面上设置有“呼叫AGV下料”、“晶编信息与AGV绑定”、“绑定信息确认”、“AGV放行”功能选项。
[0014]自动化控制系统4控制截断机9完成截断后,人工选择HMI控制盒3的“呼叫AGV下料”选项,HMI控制盒3发送下料信号给AGV专用小车2,AGV专用小车2运动到下头尾料机台,人工将单晶硅毛棒的头尾料、头尾样片放置在AGV专用小车2上。人工选择HMI控制盒3的“晶编信息与AGV绑定”选项,同时,使用手持式扫码枪扫描工单二维码,获取晶棒编码信息,并将工单二维码、晶棒编码信息传送给MES系统。
[0015]确定信息无误后选择HMI控制盒3的“绑定信息确认”选项,最后选择HMI控制盒3的“AGV放行”选项,HMI控制盒3发送信号给AGV专用小车2,AGV专用小车2沿着AGV路径5行走,将头尾料、头尾样片托运到打码机6工位时停止行走。
[0016]AGV专用小车2托运头尾料、头尾样片至打码机6工位,打码机6发送请求打码信息,MES系统接收打码请求后,将该单晶硅毛棒的晶棒编码、二维码以及预先存储在其中的规格等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硅棒头尾料、片自动刻码、送检、分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多台截断机将单晶硅棒截断,人工将头尾料和头尾样片放置在AGV专用小车上;步骤2):使用手持式扫码枪扫描工单二维码,获取晶棒编码信息,并将工单二维码、晶棒编码信息传送给MES系统;步骤3):HMI控制盒控制发送信号给AGV专用小车,AGV专用小车沿着AGV路径行走,将头尾料和头尾样片托运到打码机工位时停止行走;步骤4):MES系统接收打码机发送的打码请求信号,将晶棒编码、工单二维码以及预先存储的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发送到打码机,打码机将晶棒编码、工单二维码以及规格等级、电性能数据雕刻在头尾料和头尾样片上;步骤5):HMI控制盒控制AGV专用小车沿着AGV路径继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锋王军磊王艺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