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76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装设于具有散热作用的一电子装置上,包括一导热凸块,具有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该下平面附着该电子装置;一导热管,成型于该导热凸块的该上平面,该导热管外围呈流线型;以及复数片散热鳍片,间隔成型于该导热管外壁。从而,可降低热阻,加速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导流作用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因应而生,多数的电子产品中,需因应高功率或高效能的运作使用,相对而生的散热问题,成为设计者必需克服的问题,因为高功率或高效能的运作,会使电子装置产生工作温度,且功率或运作效能越高,其所产生的工作温度也越高,例如电脑主机中的运算晶片或逻辑晶片,因高运算速度,故会产生相当高的温度,若设计时未考虑到其散热的效率,则运算晶片于运作时,极可能因本身温度到达临界点,而产生运作上的错误,导致电脑系统停机或损坏,一般,为了预防电子装置于运作时所产生的工作温度过高,多会加装一散热装置,并利用散热风扇引入外部的冷空气吹拂散热装置,以使其能有效且快速的散热,其应用的原理为利用热传导及对流,经由接触,使电子装置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以热传导的原理,将热能传导至散热装置,再利用散热风扇所引入的冷空气气流,将散热装置上的热能带离,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散热的作用。习用的散热装置种类非常多,一般是以散热鳍片作为散热的主要结构,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即为一习用的散热结构10,其主要是一导热块11、一导热管12及复数片散热鳍片13所组成,导热管12是成型于导热块11的上方,复数片散热鳍片13则间隔成型于导热管12外围;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是为习用散热结构的应用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当散热风扇20将外部冷空气引入时,气流(箭头)经过导热管12时,会往两边散开,因为习用的导热管12多为方型或如图中所示的圆柱形,所以,当气流绕过导热管12时,会于导热管12的前方形成回流,因而阻碍了空气的流动,如此一来,则会增加了散热结构各散热鳍片13间的气流流阻,因而降低了散热结构整体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主要是由导热管、导热凸块,以及复数片散热鳍片所组成,且该导热管外围是呈流线型,具有导流作用,可将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顺着导热管流线外围,通过各散热片,以使气流的流通更为顺畅,并将热气快速带离散热片;解决习用散热结构造成空气扰流的问题,可使气流于通过散热结构时,经由导流设计的引导,降低热阻,加速散热效率。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装设于具有散热作用的一电子装置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导热凸块,具有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该下平面附着该电子装置;一导热管,成型于该导热凸块的该上平面,该导热管外围呈流线型;以及复数片散热鳍片,间隔成型于该导热管外壁。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导热管是呈中空状。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导热鳍片的边缘呈锯齿状。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散热鳍片的边缘呈波浪状。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导热凸块上形成有复数个导热管,且各导热管彼此间相距一段距离以形成一气流通道。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导热管中间形成一气流通道。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该导热管是呈中空状。本技术可降低热阻,加速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的散热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用散热结构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上视图。图5为本技术应用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是为本技术散热的改良结构,图中的散热结构30主要是由一导热凸块31、一导热管32及复数片散热鳍片33所组成;导热凸块31具有上平面311及下平面312,下平面是呈平面状,可供与一电子装置作贴合,一般是以散热胶贴合于电子装置的接触面;导热管32是成型于导热凸块31的上平面311,其外围321呈流线型且有导流作用,以使气流通过时,可顺畅无阻,又,导热管32中间为中空状,可使热能除了能藉由导热凸块31作热传导外,亦具有流线外型,可使热空气对流加速;散热鳍片33,成型于导热管32的外围,散热鳍片33呈平板状,另,为增加散热面积,可将散热鳍片33的边缘成型为锯齿状或波浪状。请参阅图4,图中所是为本技术的上视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导热管32的外围321是形成流线型,对气流而言,具有相当好的导流作用;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是为本技术散热的改良结构于应用时的气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散热风扇20将外部冷空气引入时,气流(箭头所示)会朝向散热结构30吹拂,亦即气流会流向散热结构30,当气流到达导热管32时,气流会顺着导热管32呈流线型的外围流动,并向前移动,当气流到达导热管32前端时,亦不会形成扰流,可直接将散热鳍片33的热带离整个散热结构30,如此一来,气流的流通不会受到阻碍,散热效率亦可大幅提升。敬请参阅图6,图中所示是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散热结构40主要由一导热凸块41、一导热管42及复数片散热鳍片43构成,其特征在于导热管42中间更具有一气流通道422;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是为此实施例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散热风扇20将外部冷空气导入后,气流(箭头所示)可顺着呈流线型的导热管12的外围421流动,不会受到扰流及阻碍,另一部份的气流更可顺着气流通道422通过,如此一来,通过通道的气流可形成一股牵引的作用,将绕过导热管42外围421的两气流一起带出,以增加散热效率。请参阅图8,图中所示是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散热结构50是由一导热凸块51、两个导热管52及复数片散热鳍片53所组成,两个导热管52是形成于导热凸块51的上平面,且两个导热管52间相隔一适当距离,以形成一气流通道54,复数片散热鳍片53是形成于两个导热管52的外围,且各散热鳍片53间相距有适当的距离,此一设计,主要是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导热管52,以增加散热的速度及散热的面积,可提升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且各导热管52彼此相距所形成气流通道,可使气流通过时,产生气流的牵引作用,使气流的流通更为顺畅。本技术的功效由以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散热的改良结构其据以实施后,至少可产生下列数项优点(1)导热管外围呈流线型,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降低热阻,可加速气流通过的速度。(2)导热管外围呈流线型,不会造成空气扰流。(3)导热管中空的设计,产生流线造型,加速热对流的作用,可使热能快速传导至各散热鳍片。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散热的改良结构是利用具流线外围的导热管,使通过的气流不会产生扰流,可使不断导入的冷空气快速通过,以带走热气,可有效的提升散热效率,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解决习用散热结构造成空气回流的问题,可使气流于通过散热结构时,经由导流设计的引导,畅行无阻,及加速散热效率的目的。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不悖离本技术专利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装设于具有散热作用的一电子装置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导热凸块,具有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该下平面附着该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的改良结构,装设于具有散热作用的一电子装置上,其特征是:包括一导热凸块,具有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该下平面附着该电子装置;一导热管,成型于该导热凸块的该上平面,该导热管外围呈流线型;以及复数片散热鳍片,间隔成型于该导热管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