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65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扣持装置设有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扣持装置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使用方便且待扣物中间不必设有收容扣持装置的通孔。(*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持装置,尤其一种由塑胶形成的扣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所见的扣持装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金属一体冲压成型的,这种扣持装置结构复杂,且在使用时需用焊接将其固定,成本较高。另一种是用塑料形成的,如美国第US3,701,071号专利,该扣持装置用以连接两电路板,先将扣持装置固定在一母板上,与该母板对接的子板上设有一通孔,扣持装置可穿过上述通孔,由扣持装置上的扣合部将母板与子板固定在一起,而使母板与子板间实现电性导通。这种扣持装置使两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时需在一电路板上设有通孔,使该设有通孔的电路板上的线路需避开通孔,给线路设计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扣持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能有效扣持待扣物的扣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技术扣持装置设有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扣持装置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使用方便且待扣物中间不必设有收容扣持装置的通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扣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扣持装置与电路板组合图;图7是图6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扣持装置与与卡缘连接器及适配卡组合图;图9图1所示扣持装置和卡缘连接器以并排方式安装于电路板上;图10是本技术扣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技术扣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2是图10的左视图;图12是图10扣持装置与电路板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扣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9所示,扣持装置1可固定在电路板5上,用于扣持适配卡6(当然,也可为其它待扣物,如电路板等),是与安装于电路板5上的卡缘连接器7一起使用的,适配卡6的第一端61与卡缘连接器7相连接,扣持装置1固定于适配卡6上与第一端61相对的第二端62,并且朝向适配卡6的第一端61延伸并与所述的第二端62相卡合。扣持装置1包括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10,本体10在水平方向呈长条状,由本体10外侧两端各向上延伸设有两条活动臂12,兩扣合部15位于本体10两端且每一扣合部15位于各端两活动臂间且与相邻两活动臂连接,用以扣合适配卡6的第二端62的外缘,在扣持装置1中间位置设有与活动臂12相连的扳动部13,扳动部13中间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一挡止部14。本体10两侧向上突设两呈阶梯状的定位部17,两定位部17位于本体两侧在纵向相互错开且可避免相邻两扣持装置定位部相干涉的位置,即在纵向错开一段大于两定位部17在纵向上平均长度的距离,当扣持装置1和卡缘连接器7以并排方式安装于电路板5上时,能有效节省空间;本体10外侧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凸设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中间向后凹陷,形成一收容空间16,上述挡止块14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当活动臂12过度后移时,限位部11可通过限制活动臂12上的挡止块14而阻止活动臂过度后移,当活动臂受力左右摆动时,限位部收容空间16两侧壁111可通过限制挡止块14而阻止活动臂过度摆动,防止活动臂因过度摆动而断裂;在本体10底面上设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分别抵接于本体底面与电路板的两柱体19及弹性肋18,两柱体19的末端设有固持部191,弹性肋18两端与本体连接,中间向下凸出。扣持装置1与电路板5连接时,可直接将带有突起固持部191的柱体19插入电路板5上的通孔51,弹性肋18因向下凸出故在扣持装置1的底面抵接电路板5的上表面前先与电路板5接触,当扣持装置的底面与电路板接合时,即柱体19的固持部191与电路板5的底面相卡合时,弹性肋18因受力其凸出部分会上移一段距离(如图6所示),但其与电路板上表面接触的部分受电路板5上表面的作用力,弹性肋18与电路板接触部分也对电路板5上表面有一反作用力,两者处于弹性连接状态,这使得扣持装置1与电路板5连接更稳固,不会因碰撞或振动而松脱。安装适配卡6时,先将适配卡6的第一端61插入卡缘连接器7中,第二端62放置于两定位部间,然后,施力于适配卡6的第二端62向下压,当达到扣合部15时,扣合部15由于受力会往后移动,适配卡6的第二端62被扣持于两扣合部15下,且两侧壁被定位部17所固定,使适配卡6稳固的固定于电路板上。扣合状态时,适配卡6基本平行于电路板。若要拔出适配卡6,只需用力向后扳动扳动部13,使扣合部15向后移动,即可取出所扣持的适配卡6。请参照图9至图12所示,为本技术扣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活动臂21设置在本体20前端且与本体20两端连接,本体与活动臂之间设有凹槽27,使活动臂具有较好的弹性,扣合部22由活动臂21中间位置向前凸设且呈平板状,使扣合部与适配卡扣合稳定,活动臂21向后突出设有扳动部23,扳动部23与扣合部22连接,本体20两侧前端凹陷形成定位部24,用来定位适配卡,在本体20底面上设有抵接于本体底面与电路板的两柱体25,柱体25与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连通的收容孔26,另外,扣持装置2还包括可固定于本体两侧收容孔26的金属弹片4,在金属弹片4末端突出设有固持部41,扣持装置2与电路板5连接时,由于金属弹片4具有弹性,在插入电路板上的通孔时,会向柱体的轴向压缩,当金属弹片4的固持部41抵达电路板5下表面时,会向柱体轴向的方向反弹,这时固持部41与电路板5的底面相卡合,扣持装置即与电路板稳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适配卡时与上一实施例过程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设有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合部由活动臂中间位置向前凸设且呈平板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臂向后突出设有扳动部,扳动部与扣合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与活动臂间设有凹槽。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两侧前端凹陷形成定位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合部位于本体两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两端各向上延伸设有两条活动臂,每一扣合部位于各端两活动臂间且与相邻两活动臂连接。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扣持装置中间位置设有与活动臂相连的扳动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外侧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凸设有防止活动臂过度后移的限位部,相应地,扳动部中间位置向下延伸设有与之配合的挡止部。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两侧向上突设两呈阶梯状的定位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扣持装置设有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本技术扣持装置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使用方便且待扣物中间不必设有收容扣持装置的通孔。文档编号H05K3/36GK280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设有由塑胶材料一体形成的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在活动臂上设有与活动臂连接且可扣持待扣物外缘的扣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