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34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一种自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自唤醒电路包括:偏置单元、自唤醒单元、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偏置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适于生成偏置电压并输出至所述自唤醒单元;所述自唤醒单元,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一自唤醒信号;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二自唤醒信号;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与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互补;所述输出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输出唤醒信号。上述方案,能够实现电子设备连续的自唤醒。子设备连续的自唤醒。子设备连续的自唤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自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物联网
,极低的功耗可以有效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0003]为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通常通过控制电子设备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来实现。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唤醒。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定时器溢出方式实现自唤醒,需要时钟电路的支持。然而,依赖内/外部的时钟电路才能触发类似中断等情况下,实现连续的自唤醒,无法满足极低功耗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是无时钟电路的情况下,难以实现电子设备连续的自唤醒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唤醒电路,包括:偏置单元、自唤醒单元、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偏置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适于生成偏置电压并输出至所述自唤醒单元;所述自唤醒单元,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一自唤醒信号;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二自唤醒信号;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与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互补;所述输出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输出唤醒信号。
[0007]可选的,所述偏置单元,包括:第一阻抗单元、二极管、功率管、第一电容、放大管,其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其第一端输入电源电压,其第二端与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放大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功率管,其控制端输入所述电源电压,其第二端与所述放大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放大管,其控制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二极管,其第二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接地端耦接;所述第一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接地端耦接。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包括:第一PMOS管以及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第一端耦接,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耦接;所述第二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第二端耦接。
[0009]可选的,所述功率管包括第一NMOS管,所述放大管包括第二NMOS管,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三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其漏极为所述功率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为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其源极为所述功率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NMOS管,其漏极为所述放大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为所述放大管的控制端,其源极为所述放大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PMOS管,其源极为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为所述二极
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NMOS管,其栅极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其源极与其漏极耦接,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0010]可选的,所述自唤醒单元,包括三级反相模块、第二阻抗单元以及第二电容,其中:第一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三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入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包括第四PMOS管以及第五PMOS管,其中:所述第四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第一端耦接,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耦接;所述第五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第二端耦接。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容为MOS电容,包括第六PMOS管以及第七PMOS管,其中:所述第六PMOS管,其源极与其漏极耦接,且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其栅极与第七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耦接;所述第七PMOS管,其源极与其漏极耦接,且其源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反相模块包括第八PMOS管以及第四NMOS管,所述第二反相模块包括第九PMOS管以及第五NMOS管,所述第三反相模块包括第十PMOS管以及第六NMOS管,其中:所述第八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电源端耦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四N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九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电源端耦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五N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源极接地;所述第十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三反相模块的电源端耦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三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三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六N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源极接地。
[0014]可选的,所述输出单元,包括电平移位模块以及第四反相模块,其中:所述电平移位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耦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四反相模块,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端耦接。
[0015]可选的,所述电平移位模块,包括:第十一PMOS管、第十二PMOS管、第十三PMOS管、第十四PMOS管、第七NMOS管以及第八NMOS管,其中:所述第十一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电源端耦接,其栅极与所述第十四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三PMOS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十二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电源端耦接,其栅极与所述第十三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十四PMOS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十三P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
耦接;所述第十四P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七N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十三PMOS管的栅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三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源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接地端耦接;所述第八NMOS管,其栅极与所述第十四PMOS管的栅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十四PMOS管的漏极耦接,其源极与所述电平移位模块的接地端耦接。
[0016]可选的,所述第四反相模块,包括第十五PMOS管以及第九NMOS管,其中:所述第十五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偏置单元、自唤醒单元、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偏置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适于生成偏置电压并输出至所述自唤醒单元;所述自唤醒单元,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一自唤醒信号;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输出第二自唤醒信号;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与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互补;所述输出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自唤醒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自唤醒信号,输出唤醒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单元,包括:第一阻抗单元、二极管、功率管、第一电容、放大管,其中: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其第一端输入电源电压,其第二端与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放大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功率管,其控制端输入所述电源电压,其第二端与所述放大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放大管,其控制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二极管,其第二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接地端耦接;所述第一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偏置单元的接地端耦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包括:第一PMOS管以及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第一端耦接,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耦接;所述第二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阻抗单元的第二端耦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管包括第一NMOS管,所述放大管包括第二NMOS管,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三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其漏极为所述功率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为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其源极为所述功率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NMOS管,其漏极为所述放大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为所述放大管的控制端,其源极为所述放大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PMOS管,其源极为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为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NMOS管,其栅极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其源极与其漏极耦接,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唤醒单元,包括第一反相模块、第二反相模块、第三反相模块、第二阻抗单元以及第二电容,其中:第一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
所述第三反相模块,其电源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输入端耦接,其输入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自唤醒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反相模块的输出端耦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包括第四PMOS管以及第五PMOS管,其中:所述第四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第一端耦接,其栅极与其漏极耦接,其漏极与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耦接;所述第五PMOS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阻抗单元的第二端耦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为MOS电容,包括第六PMOS管以及第七PMOS管,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宇超吕洁洁陈光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