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20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γ

丁内酯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制药行业等,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γ

丁内酯有多种生成工艺:第一种,催化加氢法:顺酐催化加氢法(顺酐液相催化加氢法、顺酐气相催化加氢法、顺酐酯化催化加氢法、顺酐均相催化加氢法、顺酐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加氢法)、丁二酸催化加氢法和糠醛催化加氢法等;第二种,催化脱氢法:1,4

丁二醇催化脱氢法等。顺酐催化加氢法对于工艺装置中的加氢设备防爆要求高、产物中有酸对设备材质要求高,而1,4

丁二醇催化脱氢法产物的副产物少,产物易于分离,设备投资少。因此,国内工业主要使用1,4

丁二醇催化脱氢法,已经建设了多条1,4

丁二醇催化脱氢生产线。但1,4

丁二醇催化脱氢法也普遍存在脱氢的尾气废气分离提纯成本高,循环利用困难的问题。
[0003]异丙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特别在石油行业和制药行业被广泛的应用。异丙醇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丙烯水合法、丙酮加氢法和醋酸异丙酯加氢法等。丙烯水合法包括丙烯间接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水合法。现在,国内主要依靠丙酮加氢法生产异丙醇。丙酮的转化率和异丙醇选择性较高,副产物较少,反应条件温和,能耗较低,设备腐蚀问题较少,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低。
[0004]1,4

丁二醇脱氢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副产氢气。丙酮加氢反应为强放热反应,且消耗氢气,因此两反应均需采用移热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但是两反应常规一般使用铜系催化剂,但在此系列催化剂上,两者使用温差较大,丙酮加氢一般在130~160℃,而1,4

丁二醇脱氢一般在200~230℃,因此两者的耦合需要新的催化剂体系才可实现。因此,需要提供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通过耦合反应可实现氢气的循环利用,同时筛选较好的工艺参数可以控制两反应的反应热基本一致,实现高效反应。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1,4

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1.8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40~20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得到反应后的物料;
[0009]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0010]所述催化剂包括钴源、铜源、助剂A和二氧化硅,所述助剂A为锡源或铬源;按重量
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5~25%,铜源含量为2~6%,助剂A含量为8~15%,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
[0011]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

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0012]进一步的,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8~22%,铜源含量为2.5~4%,助剂A含量为10~12%,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
[0013]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
[0014]所述钴源、铜源和助剂A采用硝酸盐、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中的一种,二氧化硅采用硅溶胶,共沉淀PH值控制在6.5

8。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为绝热式固定床。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2000

5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为0.2~0.8h
‑1。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反应压力0.8~1.2MPa。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1,4

丁二醇与丙酮进料摩尔比为1:1.2~1.5,预热和过热至温度为160~19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以1,4

丁二醇脱氢制γ

丁内酯与丙酮加氢制异丙醇相耦合,将1,4

丁二醇脱氢制γ

丁内酯副产的氢气供丙酮加氢制异丙醇使用,实现氢气的原位利用,解决了尾气脱氢的问题;
[0022]2、筛出并发现了适宜的催化剂和操作工艺参数,有效的控制两反应的反应热基本保持一致,将丙酮加氢制异丙醇反应放出的热量供1,4

丁二醇脱氢制γ

丁内酯使用,以实现反应的高效进行;
[0023]3、降低了1,4

丁二醇催化脱氢制γ

丁内酯的氢气处理成本,同时避免了丙酮加氢中的氢气加压循环问题,有效回收利用了丁二醇脱氢和丙酮加氢反应的反应热,具有反应效率高,经济性好,绿色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氢气增压再处理能耗高、反应热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本质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催化剂为Co

Cu

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27]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

Cu

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0028]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

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
合成催化剂Cu

ZnO/Al2O3一致。即得Co

Cu

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

Cu

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

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1,4

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1.8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40~20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得到反应后的物料;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所述催化剂包括钴源、铜源、助剂A和二氧化硅,所述助剂A为锡源或铬源;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5~25%,铜源含量为2~6%,助剂A含量为8~15%,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

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8~22%,铜源含量为2.5~4%,助剂A含量为10~12%,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γ

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所述钴源、铜源和助剂A采用硝酸盐、氧化物或碱式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莺李治王佳吴国印李德俊任志垒肖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汇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