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09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架及在形状及结构与出线架相匹配的导电布,其中所述的出线架包括有第一折面及第二折面,所述的第二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每个通孔的边缘都开设有一直到第二折面边缘的开口;所述导电布相应于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穿透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的机械设备,具体指一种出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性能及功能的不断增加,通信系统集成度也不断提高,进而导致集成在通信设备中的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数量大增,而所述的集成电路由于频率很高,所以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所述的辐射又会对通信系统的运行性能及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在现有通信设备中,为达到产品规定的电磁兼容要求,需要设计能够实现电磁屏蔽的屏蔽结构。但所述屏蔽结构会因通信设备中有各种电缆和光纤向外出线而被破会屏蔽体的连续性,可见,如果对出线不作处理,就会影响到系统的屏蔽性能。同时设备的集成度提高,也表现在设备的线缆(如光纤、电缆等)的出线量急剧增加。对于电缆由于其外层有屏蔽层且电缆不怕挤压,所以通过剥离电缆外保护层使其屏蔽层与机箱出线孔接触就可实现大量电缆出机箱的屏蔽体,但是对于光纤则不一样,原因是光纤不能挤压且需要经常操作,所以除了考虑出线量外,还要考虑光纤的防护等。在现有技术中光纤从屏蔽体的出线方式一般是在屏蔽体上开出线孔,这种方式在设备频率低、出纤量少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随着光纤出线量的不断增加,此种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设备要求。可见,如何设计一种既能保证系统屏蔽性能又能使通信设备的出线量大且出线方便的出线装置是业界极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出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线装置不能既保证系统屏蔽性能又使通信设备的出线量大且出线方便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出线装置,包括出线架及在形状及结构与出线架相匹配的导电布,其中所述的出线架包括有第一折面及第二折面,所述的第二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每个通孔的边缘都开设有一直到第二折面边缘的开口;所述导电布相应于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穿透孔。所述的出线架由一金属板经弯折而成,呈“L”状。所述出线架第一折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导电布的穿透孔呈圆形。所述的穿透孔的直径要比通孔的小一些。由于使用了上述的结构设计,所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出线架上的通孔的直径要比导电布上的穿透孔大,所以可以容纳更多的光纤,同时由于导电布上的穿透孔较小可满足屏蔽要求,另外由于导电布是柔软的,也可使塞入的光纤量增加;2、导电布上的穿透孔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可避免出线架的锋利边缘将光纤破坏;3、导电布上沿每一个穿透孔剪开一条缝,光纤可沿此缝滑入到穿透孔内,但光纤不会自己脱出穿透孔外,这样既保证光纤的稳定性又使操作非常方便;4、由于导电布上的穿透孔的直径相较于出线架的通孔小,所以当通信设备插箱前盖板(图未示)盖上后,出线架的外边缘与盖板上的导电布相接触,将屏蔽体封闭起来,而通过光纤的穿透孔的尺寸仍满足屏蔽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出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出线装置中出线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出线装置包括出线架10及在形状及结构与出线架10相匹配的导电布20。请参考图2,所述的出线架10是由一金属板经弯折而成,呈“L”状,其包括第一折面11及第二折面13。所述的第一折面11上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孔111,通过所述的固定孔111可以将出线架10固定在通信设备上。所述的第二折面13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131,所述每个通孔131的边缘都开设有一直到第二折面13边缘的开口133。在本技术中,为了既保证系统屏蔽性能又使通信设备的出线量大且出线方便,所述导电布20相应于第二折面13通孔131的位置处也开设有穿透孔201,但所述穿透孔201的直径要比通孔131的小一些且呈圆形。在使用时,先在出线架10的上面贴有一层导电布20,并使导电布20的穿透孔201与出线架10上的通孔131相对应;然后沿着出线架的开口133方向将导电布20剪开至穿透孔201位置,最后将光纤先后穿过出线架10及导电布20,进而导出通信设备。本技术由于使用了上述的结构设计,所以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出线架10上的通孔131的直径要比导电布20上的穿透孔201大,所以可以容纳更多的光纤,同时由于导电布20上的穿透孔201较小可满足屏蔽要求,另外由于导电布20是柔软的,也可使塞入的光纤量增加;2、导电布20上的穿透孔201对光纤起保护作用,可避免出线架10的锋利边缘将光纤破坏;3、导电布20上沿每一个穿透孔201剪开一条缝,光纤可沿此缝滑入到穿透孔201内,但光纤不会自己脱出穿透孔201外,这样既保证光纤的稳定性又使操作非常方便;4、由于导电布20上的穿透孔201的直径相较于出线架10的通孔131小,所以当通信设备插箱前盖板(图未示)盖上后,出线架10的外边缘与盖板上的导电布20相接触,将屏蔽体封闭起来,而通过光纤的穿透孔201的尺寸仍满足屏蔽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架及在形状及结构与出线架相匹配的导电布,其中所述的出线架包括有第一折面及第二折面,所述的第二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每个通孔的边缘都开设有一直到第二折面边缘的开口;所述导电布相应于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穿透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架由一金属板经弯折而成,呈“L”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架第一折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的穿透孔呈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透孔的直径要比通孔的小一些。专利摘要一种出线装置,包括出线架及在形状及结构与出线架相匹配的导电布,其中所述的出线架包括有第一折面及第二折面,所述的第二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每个通孔的边缘都开设有一直到第二折面边缘的开口;所述导电布相应于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穿透孔。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线装置不能既保证系统屏蔽性能又使通信设备的出线量大且出线方便的问题。文档编号H05K7/02GK2681529SQ200320126089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润孝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孝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