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抓取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抓具
,具体涉及一种抓取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抓取装置应用范围较广,小到螺栓穿装、工件抓取、工件装配,大到管片拼装,都需要利用抓取装置调节末端机械手的位姿。结构简单、具有自动调心、自动复位功能的抓取装置可以提高末端机械手的调节精度。现有的抓取装置大部分不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具有调心功能的抓取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例如:专利申请CN202211354828.8公开了一种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偏心寻位机构及抓取机构,偏心寻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及浮动组件,抓取机构包括抓取组件及触发组件,抓取组件包括夹爪及抓取驱动源,触发组件包括触发件及触发感应器。抓取机构运动至工件所在的位置,当工件位置有偏移或设置角度有倾斜,一触发件抵接于工件上后,浮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件浮动连接,以使连接件能够带动浮动件相对于支撑件浮动,直至其他触发件均能够抵接于工件上,此时所有的触发件的触发感应器均被触发。该专利申请抓取组件连接于浮动件,抓取组件跟随浮动件同步浮动,使得夹爪有效对准工件的夹持位置,然后通过抓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C1)、缸筒(C2)、活塞(C3)和导向组件(C4),所述活塞(C3)在所述电机(C1)和所述导向组件(C4)的作用下在所述缸筒(C2)内往复运动,所述活塞(C3)包括活塞本体(C31)和位于所述活塞本体(C31)内的活塞杆(C32);所述缸筒(C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缸盖(C21)和第二缸盖(C22),用于限制所述活塞本体(C31)与待抓取件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所述活塞杆(C3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轴(2)、十字滑块联轴器(1)和局部凸出于所述缸筒(C2)设置的抓取头(3),所述电机(C1)输出的动力依次通过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1)传递至所述抓取头(3),使所述抓取头(3)旋进或旋出待抓取件上的连接孔,实现对待抓取件的抓取或释放;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1)包括:第一套筒(11),所述第一套筒(11)的中部具有贯穿轴向的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套筒(11)在轴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一套筒(11)在所述第一端面(101)的所述第一通孔(111)处与所述驱动轴(2)连接,所述第一套筒(11)在所述第二端面(102)处形成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圆弧面(103a),所述第一套筒(11)内还形成有第二通孔(112);第二套筒(12),所述第二套筒(12)的中部具有贯穿轴向的第三通孔(121),所述第二套筒(12)在轴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端面(103)和第四端面(104),所述第二套筒(12)在所述第三端面(103)的所述第三通孔(121)处与所述抓取头(3)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2)在所述第四端面(104)处形成沿第二方向布设的第二圆弧面(105a),所述第二套筒(12)内还形成有第四通孔(122);十字滑块(13),所述十字滑块(13)在面向所述第二端面(10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103a)相匹配的第三圆弧面(103b),使得所述十字滑块(13)与所述第一套筒(11)之间可发生绕第一方向的相对转动和沿第一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十字滑块(13)在面向所述第四端面(104)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圆弧面(105a)相匹配的第四圆弧面(105b),使得所述十字滑块(13)与所述第二套筒(12)之间可发生绕第二方向的相对转动和沿第二方向的相对滑动;第一复位组件(14),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112)内,用于为卸载后所述第一套筒(11)与所述十字滑块(13)间的复位提供回复力;和第二复位组件(15),贯穿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12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久宏,国兴玉,杨福广,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