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87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有窑炉结构与回热机构,所述窑炉结构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套接连接的放热组件,且所述放热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净化构件,所述放热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均与回热机构套接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主要是利用吸热机构,在吸热舱之中,将驱动的水体紧密的贴合的分散长管外侧,通过吸收后在泵体的驱动下导入到蛇形管之中,使用蛇形管和多组平行分布的翅片增大换热的面积,经由风罩之中的风扇电机输出动力带动风扇驱动换热空气的运行,这样空气经过相对封闭的外套壳和镂空板快速的换热后具备了顺利导入应用端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换热的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益。有良好的应用效益。有良好的应用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是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虽然工艺窑炉的热利用效率提高,在窑炉燃烧以供热给产品时,通过燃烧燃料散发热量中只有的三分之一左右的热能被有效利用在供给产品使用,其余热量通过窑炉散热和窑头排烟段及窑炉尾直接排出室外,其热效率很低,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需要通过对于余热的利用回收,以增加能源的利用,起到降低能量的浪费的作用。
[0003]现有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一般是将在窑炉之中产生高温高热的气体导流到放热部位,在经由换热物质将废气的热量吸收后输出到换热位置,实现废热利用的效果,如申请号CN201911218695.X公开了一种水泥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外侧套设有套筒,炉体与套筒之间密封连接,且炉体与套筒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腔内充满传热油;然而上述技术中,换热端仅使用换热管道进行放热,虽然换热管道也分布多组,但接触面并不高,这会限制换热效率的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该窑炉余热回收装置主要是利用吸热机构,在吸热舱之中,将驱动的水体紧密的贴合的分散长管外侧,通过吸收后在泵体的驱动下导入到蛇形管之中,使用蛇形管和多组平行分布的翅片增大换热的面积,经由风罩之中的风扇电机输出动力带动风扇驱动换热空气的运行,这样空气经过相对封闭的外套壳和镂空板快速的换热后具备了顺利导入应用端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换热的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有窑炉结构与回热机构,所述窑炉结构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套接连接的放热组件,且所述放热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净化构件,所述放热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均与回热机构套接连接。
[0006]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窑炉结构包括减压垫、基座板、螺栓支台、窑炉本体和进气阀,所述减压垫的上方设置有基座板,且所述基座板的一端上方通过螺栓支台螺栓连接有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气阀。
[0007]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热组件包括排气阀块、侧气缸、阀塞、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杆、内置风扇、密封圈、分气座、分散长管和合气座,所述排气阀块设置在所述窑炉本体的一端上方,所述排气阀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侧气缸输出端的阀塞,所述排气阀块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排气阀块连接有主动齿轮,且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杆,所述传动齿杆的一端设置有内置风扇。
[000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阀块的一端设置有分气座,且所述分气座的外边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分气座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散长管,且所述分散长管的一端设置有合气座。
[000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构件包括套接阀块、净化舱、排气口、内连架、滤棉层和活性炭层,所述套接阀块连接有所述合气座的输出端,所述套接阀块的下方套接连接有安装排气口的净化舱,所述净化舱的内部设置有内连架,且所述内连架的上方内侧设置有两层滤棉层,所述内连架的下方内侧设置有两层活性炭层。
[001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热机构包括吸热舱、支撑架、进水管、输水泵、流量阀块、水箱和托底板,所述吸热舱设置在所述分散长管的外部,所述吸热舱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吸热舱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
[00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输水泵,且所述输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流量阀块,所述流量阀块的一端套接连接有水箱,且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托底板。
[0012]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热机构包括出水管、连套管、分向管、蛇形管、翅片组、外套壳、镂空板、风罩、输出口、内托架、风扇电机和风扇叶片,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吸热舱的输出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连套管,且所述连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分向管,所述分向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蛇形管,且所述蛇形管的外边侧设置有多组平行分布的翅片组。
[0013]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翅片组的外部设置有外套壳,且所述外套壳的上方设置有镂空板,所述外套壳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输出口的风罩,且所述风罩的内部设置有内托架,所述内托架的内边侧设置有风扇电机,且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扇叶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装置主要是利用吸热机构,在吸热舱之中,将驱动的水体紧密的贴合的分散长管外侧,通过吸收后在泵体的驱动下导入到蛇形管之中,使用蛇形管和多组平行分布的翅片增大换热的面积,经由风罩之中的风扇电机输出动力带动风扇驱动换热空气的运行,这样空气经过相对封闭的外套壳和镂空板快速的换热后具备了顺利导入应用端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换热的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放热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吸热舱与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净化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回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风罩与输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窑炉结构;101、减压垫;102、基座板;103、螺栓支台;104、窑炉本体;105、进气阀;2、放热组件;201、排气阀块;202、侧气缸;203、阀塞;204、驱动电机;205、主动齿轮;
206、传动齿杆;207、内置风扇;208、密封圈;209、分气座;2010、分散长管;2011、合气座;3、净化构件;301、套接阀块;302、净化舱;303、排气口;304、内连架;305、滤棉层;306、活性炭层;4、吸热机构;401、吸热舱;402、支撑架;403、进水管;404、输水泵;405、流量阀块;406、水箱;407、托底板;5、回热机构;501、出水管;502、连套管;503、分向管;504、蛇形管;505、翅片组;506、外套壳;507、镂空板;508、风罩;509、输出口;5010、内托架;5011、风扇电机;5012、风扇叶片。
实施方式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中心”、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有窑炉结构(1)与回热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结构(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套接连接的放热组件(2),且所述放热组件(2)的输出端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净化构件(3),所述放热组件(2)的外部设置有套接连接的吸热机构(4),所述吸热机构(4)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均与回热机构(5)套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结构(1)包括减压垫(101)、基座板(102)、螺栓支台(103)、窑炉本体(104)和进气阀(105),所述减压垫(101)的上方设置有基座板(102),且所述基座板(102)的一端上方通过螺栓支台(103)螺栓连接有窑炉本体(104),所述窑炉本体(104)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气阀(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组件(2)包括排气阀块(201)、侧气缸(202)、阀塞(203)、驱动电机(204)、主动齿轮(205)、传动齿杆(206)、内置风扇(207)、密封圈(208)、分气座(209)、分散长管(2010)和合气座(2011),所述排气阀块(201)设置在所述窑炉本体(104)的一端上方,所述排气阀块(2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侧气缸(202)输出端的阀塞(203),所述排气阀块(20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204),所述驱动电机(204)输出端贯穿所述排气阀块(201)连接有主动齿轮(205),且所述主动齿轮(205)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杆(206),所述传动齿杆(206)的一端设置有内置风扇(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块(201)的一端设置有分气座(209),且所述分气座(209)的外边侧设置有密封圈(208),所述分气座(209)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散长管(2010),且所述分散长管(2010)的一端设置有合气座(20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构件(3)包括套接阀块(301)、净化舱(302)、排气口(303)、内连架(304)、滤棉层(305)和活性炭层(306),所述套接阀块(301)连接有所述合气座(2011)的输出端,所述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剑徐胜祥王仁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华窑中亚窑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