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91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包括支脚、固定板和海绵垫圈,固定板连接在支脚上,固定板包括96孔固定板和海绵垫连接固定板两种,海绵垫连接固定板中部设有纵向贯通该固定板的海绵垫定位环,海绵垫圈卡接连接在海绵垫固定环内,海绵垫圈包括垫圈一、垫圈二和垫圈三,在垫圈一、垫圈二和垫圈三分别均布有数个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96孔固定板上均布96个定位小孔。该支架是基于传统涡旋振荡器的使用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良后设计的组件,配置该支架后,现有的涡旋设备可继续使用,支架本身的成本不高,使得设备购置更新成本显著降低,且配置该支架后,振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人力依赖程度降低,实验人员的人身健康得到保证。康得到保证。康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现有的传统涡旋振荡器改良的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涡旋振荡器,是一种通用迷你振荡器,可根据需要用来振荡试管或者其它型号小容器,可使试管、EP管等常用实验容器中的溶剂充分混合,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0003]传统的涡旋振荡器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包括振荡器主体和设在其顶部的一个三英寸左右的平板振荡盘,振荡盘上可以放置试管、锥形瓶、酶标板或者其他小型容器进行振荡操作。但是该仪器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放置空间有限,且针对性不强,所以放置相应容器时通常需要试验人员手持控制,且振荡时通常需要一支支独立完成,如果需要处理的样品过多,这样的处理方法就显得非常的耗费时间和人员精力,实验人员长时间手持振荡也会导致出现手部发麻甚至受伤等不良情况。
[0004]中国专利CN 209771979 U公开过一种用于生物实验的震荡装置,其在使用时,将试管放入放置板上的放置孔中,第一电动气缸驱动支撑板升降,通过支撑柱和支撑框带动放置板升降,支撑内柱对支撑板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同时,第二电动气缸驱动底座沿滑轨水平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放置板水平往复移动,装置同时对试管进行上下水平振荡,使得试管内的实验对象能混合得更加均匀,提高了振荡效率。该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振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但是完全摒弃了涡旋振荡器的使用而单独设置一套振荡系统的情况下,振荡效果能否达到相应水平首先不得而知;另外,该装置主要只适用于试管的振荡,在实验室这样的使用环境下,通用性较差。
[0005]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场上推出了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震荡混匀仪,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块可适用多种容器的混合振荡,适用性强,全程无需操作人员手持固定,且振荡混匀效率高,实用性很强。但是,该类设备的购置成本很高,实验室整体迭代更换该类新型设备的直接影响是会造成实验室经费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费不是特别充足的实验室而言,通过购置贵价仪器来部分提高实验效率和减轻人员劳动强度通常都不是最佳选择。
[0006]因此,如能在现有传统涡旋振荡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良,既能提高实验效率、解放人力,又能降低经费投入,无论从经济性还是实用性上来看都将是最佳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其可配合传统涡旋振荡器进行使用,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减轻了人力消耗,又能降低实验室的设备购置更新成本。
[0008]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包括支脚、固定板和海绵垫圈,固定板连接在支脚上,固定板包括96孔固定板和海绵垫连接固定板两种,海绵垫连
接固定板中部设有纵向贯通该固定板的海绵垫定位环,海绵垫圈卡接连接在海绵垫固定环内,海绵垫圈包括垫圈一、垫圈二和垫圈三,在垫圈一上均布数个第一插孔,在垫圈二上均布数个第二插孔,垫圈三上均布数个第三插孔, 96孔固定板上均布96个定位小孔。
[0009]进一步地,海绵垫圈的外径与海绵垫定位环的内径大小相适应,第一插孔的孔径与2.0 m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第二插孔的孔径与1.5 m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第三插孔的孔径与600
ꢀµ
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定位小孔的孔径与96孔板上各小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
[0010]进一步地,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和定位小孔均为底部封口的结构。
[0011]进一步地,在固定板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通孔,在支脚上与连接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一组连接耳,在连接耳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连接孔,连接件穿过对应设置的连接孔和连接通孔后实现固定板和支架的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弹簧,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部形状与连接孔的内孔形状相适应,连接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顶部设有限位帽,在第二连接部底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插接固定杆,位于下方的连接耳的底面上与插接固定杆两侧插接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插接孔。
[001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柱状体结构,且横截面为矩形,插接固定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且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与位于上方的连接耳的高度相适应,插接固定杆插接在位于下方的连接耳的底面上的插接孔中后,第二连接部的顶面不高于下方的连接耳的顶面。
[0015]进一步地,固定板的高度小于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耳之间的距离。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脚为纵向可伸缩结构,支脚的高度通过支脚本体上的旋钮进行调节。
[0017]进一步地,在支脚底部设有吸盘。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9]1. 本申请公开的振荡混匀支架是基于传统涡旋振荡器的使用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良后设计得到的组件,配置该支架后,现有的涡旋设备可继续使用,相比于购置全新的整套设备而言,购置支架的成本明显低很多,所以整体来看不会对实验室造成过高的经费压力;
[0020]2. 本申请公开的振荡混匀支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振荡混匀操作过程的效率,可实现多个相同规格管材的同步振荡,如需更换不同型号的管材进行振荡操作,只需替换固定板或者垫圈即可,操作便捷性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0021]3. 配合该支架进行使用后,便无需实验人员全程手持控制振荡并一管管进行振荡混匀操作,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显著减少人力损耗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0022]4. 本申请公开的振荡混匀支架是配合传统涡旋振荡器进行振荡混匀操作的,该过程也实现了对传统设备的合理资源化高效创新型再利用,相当于延长了传统设备继续使用的寿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海绵垫连接固定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2是96孔固定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3是垫圈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垫圈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支脚与固定板的连接状态主视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7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连接件连接固定板和连接耳时第二连接部刚穿过底部连接耳、插接固定杆还未完成插接动作时的位于下方的连接耳的仰视示意图;
[0031]图9是连接件连接固定板和连接耳时第二连接部穿过底部连接耳后、插接固定杆完成插接动作后位于下方的连接耳的仰视示意图;
[0032]图10是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与传统涡旋振荡器配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0033]其中,1

支脚,2

固定板,3

海绵垫圈,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脚、固定板和海绵垫圈,固定板连接在支脚上,固定板包括96孔固定板和海绵垫连接固定板两种,海绵垫连接固定板中部设有纵向贯通该固定板的海绵垫定位环,海绵垫圈卡接连接在海绵垫固定环内,海绵垫圈包括垫圈一、垫圈二和垫圈三,在垫圈一上均布数个第一插孔,在垫圈二上均布数个第二插孔,垫圈三上均布数个第三插孔,96孔固定板上均布96个定位小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其特征在于,海绵垫圈的外径与海绵垫定位环的内径大小相适应,第一插孔的孔径与2.0 m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第二插孔的孔径与1.5 m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第三插孔的孔径与600
ꢀµ
L离心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定位小孔的孔径与96孔板上各小管的外径大小相适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和定位小孔均为底部封口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振荡混匀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通孔,在支脚上与连接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一组连接耳,在连接耳上设有纵向贯通的连接孔,连接件穿过对应设置的连接孔和连接通孔后实现固定板和支架的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炤源王浩章婷婷吴小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