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47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口腔牙槽外科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领域,其包括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所述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均至少包括基础形状骨片和带凸起结构的骨片,每种骨片均包含多组不同大小的骨片结构用于不同缺损空间牙槽嵴的填充;本方案中设置多型号的选择,可以实现在不切磨的情况下与缺损区域堆叠适配。减少由于切磨骨块而增加的临床操作时间。降低骨块的耗损率从而降低骨增量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的难易程度,保证了术后的效果以及术后的美观程度。的效果以及术后的美观程度。的效果以及术后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牙槽外科和口腔种植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口腔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的主流修复方式。该技术将人工牙根,也称之为种植体,植入颌骨代替天然牙根。再于种植体上进行冠修复,恢复其功能与美观。
[0003]种植体的稳定是种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其稳定性受到种植体类型,颌骨类型及骨结合情况的影响。人们的颌骨常常因为感染、肿瘤、创伤或长期缺牙等原因造成缺损,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种植手术。此时医者将对患者进行骨增量手术。常采用屏障膜技术或骨移植材料进行颌骨增量。相较于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屏障膜的应用可以达到较好的增量效果。但是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受限于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移植材料方面有自体骨和骨替代材料。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创伤较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风险。骨替代材料中,块状骨的稳定性较好。然而,目前的预成骨块形状与缺损区域常常不匹配,需要术者大量的切磨。切磨增加了手术的时间,也对术者手部操作有一定要求;如果采用钛网等增量术,会出现后期并发症高的问题;同时如果采用个性化制成骨块进行增量,其价格高,时间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成骨块形状与缺损区域常常不匹配,需要术者大量的切磨,切磨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同时也会增加手术难度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包括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所述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均至少包括基础形状骨片和带凸起结构的骨片,每种骨片均包含多组不同大小的骨片结构用于不同缺损空间牙槽嵴的填充。
[0006]基于上述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结构,所述基础形状骨片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具体包括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别,每种类别包含至少2种相近尺寸的骨片。
[0007]基于上述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结构,所述带凸起结构的骨片包括骨片本体和突出于骨片端面的凸起物,所述凸起物与骨片本体连接,凸起物设置在骨片本体端面上,使骨片本体能够与其相接触的骨片产生一定的空间距离。
[0008]基于上述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结构,所述凸起物为矩形结构,其垂直于骨片本体的端面设置;所述凸起物设置在等腰梯形的上底或下底上。
[0009]基于上述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结构,所述基础形状骨片的型号具体为:大一号:下底15mm,上底18mm,高17mm;大二号:下底11mm,上底14mm,高15mm;中
一号:下底9mm,上底11mm,高10mm;中二号:下底7mm,上底9mm,高8mm;小一号:下底5mm,上底7mm,高6mm;小二号:下底3mm,上底5mm,高4mm,每种骨片的厚度范围为0.5~5mm。
[0010]基于上述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结构,所述带凸起结构的骨片的型号具体为:大一号:下底15mm,上底18mm,高17mm;大二号:下底11mm,上底14mm,高15mm;中一号:下底9mm,上底11mm,高10mm;中二号:下底7mm,上底9mm,高8mm;小一号:下底5mm,上底7mm,高6mm;小二号:下底3mm,上底5mm,高4mm;每种骨片的厚度范围为0.5~5mm。
[0011]本方案提供一种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使用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病患骨缺损区域,设计骨增量方案,并选择骨片型号预备;步骤二:对术区消毒翻瓣,再次核查骨缺损区域尺寸;按缺损形状大小堆叠入大小合适的骨片,骨片不能充盈的部分填塞骨粉,向骨片穿刺入固定件进行固定,上方覆盖胶原膜,封闭术区,完成作业。
[0012]在步骤一中,测量出骨缺损区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计算出缺损区域的覆盖面积,根据覆盖面积的大小以及深度,确定选取的骨片型号,并确定出骨片所需的层级和类别。
[0013]在步骤二中,根据缺损形状大小堆叠入大小合适的骨片的具体步骤为;若缺损形态的底端较为平整,则在基础形状骨片中选取大一号、大二号、中一号、中二号、小一号、小二号中的至少一种对于缺损区域的第一层级进行填充覆盖;根据缺损区域深度的发展方向,逐层向上填充直至最后一层,使最外层填充的层级基本与原始骨平行;若缺损形态的底端存在深坑区域,基础形状骨片和带凸起结构的骨片中各自选取大一号、大二号、中一号、中二号、小一号、小二号中的至少一种对于缺损区域的第一层级进行填充覆盖,遇到深坑区域,将凸起物填入深坑中,使凸起物与深坑底部接触,在填充至少部分深坑的情况下,改变带凸起结构的骨片的角度,多层叠加后使带凸起结构的骨片的表面与基础形状骨片的表面齐平,然后依次逐层向上填充直至最后一层,使最外层填充的层级基本与原始骨平行;或者在相同深坑区域采用另一方法进行填充:将基础形状骨片填入深坑中,依次逐层向上填充,快到最后一层时,填充带凸起结构的骨片,改变当前填充层级的角度,逐步填充使最外层的层级保持平整。
[0014]在对骨缺损深层(深度>2mm)进行填充时,需要选择松质骨片组中基础形状骨片或带凸起结构的骨片进行填充,在对外部1

2mm范围的骨缺损进行填充时,选择皮质骨片组中的基础形状骨片或带凸起结构的骨片进行填充。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中设置多型号的选择,可以实现在不切磨的情况下与缺损区域堆叠适配。减少由于切磨骨块而增加的临床操作时间。降低骨块的耗损率从而降低骨增量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的难易程度,保证了术后的效果以及术后的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示意图;图2为基础形状骨片和带凸起结构的骨片配合使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深坑区域骨片堆叠示意图;图4为普通坑型骨片堆叠示意图;图5为基础形状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基础形状骨片于上颌骨缺损区域堆叠示意图(靠近牙槽嵴的长边为上底,靠近牙根方向的短边为下底);图7为是短折边(上底)梯形骨片骨增量示意图;图8为基础形状骨片增量根向低平牙槽骨的示意图;图9为为短折边(下底)骨片增量根向低平牙槽骨的示意图;附图说明:1、基础形状骨片;2、带凸起结构的骨片;3、凸起物;4、牙槽嵴;5、缺损区域;6、胶原膜;7、固定件;11、大一号;12、大二号;13、中一号;14、中二号;15、小一号;16、小二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8]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颌骨增量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所述皮质骨片组和松质骨片组均至少包括基础形状骨片和带凸起结构的骨片,每种骨片均包含多组不同大小的骨片结构用于不同缺损空间牙槽嵴的填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形状骨片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具体包括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别,每种类别包含至少2种相近尺寸的骨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凸起结构的骨片包括骨片本体和突出于骨片端面的凸起物,所述凸起物与骨片本体连接,凸起物设置在骨片本体端面上,使骨片本体能够与其相接触的骨片产生一定的空间距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物为矩形结构,其垂直于骨片本体的端面设置;所述凸起物设置在等腰梯形的上底或下底上。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形状骨片的型号具体为:大一号:下底15mm,上底18mm,高17mm;大二号:下底11mm,上底14mm,高15mm;中一号:下底9mm,上底11mm,高10mm;中二号:下底7mm,上底9mm,高8mm;小一号:下底5mm,上底7mm,高6mm;小二号:下底3mm,上底5mm,高4mm,每种骨片的厚度范围为0.5~5mm。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凸起结构的骨片的型号具体为:大一号:下底15mm,上底18mm,高17mm;大二号:下底11mm,上底14mm,高15mm;中一号:下底9mm,上底11mm,高10mm;中二号:下底7mm,上底9mm,高8mm;小一号:下底5mm,上底7mm,高6mm;小二号:下底3mm,上底5mm,高4mm;每种骨片的厚度范围为0.5~5mm。7.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堆叠式超薄预成骨片套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病患骨缺损区域,设计骨增量方案,并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洋方婷露贺子敬钟雨欣解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