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81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髌骨假体,包括:髌骨假体主体,髌骨假体主体的表面具有滑槽配合部;凸板,连接在髌骨假体主体上并向髌骨假体主体的外侧凸出设置,凸板上设置有软组织连接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较小或者较薄时,无法进行髌骨假体安装的问题。骨假体安装的问题。骨假体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髌骨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髌骨假体。

技术介绍

[0002]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参与膝关节的构成。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避免股四头肌腱对股骨髁软骨面摩擦的功能,有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参与构成伸膝装置功能;有维持膝关节在半蹲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过度内收、外展和伸屈活动的功能,以及有车链作用,增加膝关节回转能力的功能。髌骨假体置换术主要应用于髌骨软化症(CP,chondromalacia patellae)、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roarthritis)、髌骨骨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total knee arthroplasty)或单纯髌骨假体翻修(Isolated patellar revision)等疾病临床治疗。
[0003]人体当中最大的滑车关节是髌骨和股骨滑槽关节,也就是髌骨关节,在股骨滑槽和髌骨相关结的时候,髌骨可以在股骨滑槽上滑动。随着屈伸膝关节的时候,髌骨可以在股骨滑槽上滑动以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配合膝关节正常的屈伸活动和功能训练。
[0004]相关技术中的髌骨置换为不完全置换,对原有髌骨进行截骨后,将髌骨假体使用多个螺钉与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进行固定连接。但当原有髌骨较小导致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较小时,截骨后的剩余髌骨因尺寸原因,不便于多个螺钉的设置,减少螺钉使用数量会影响髌骨假体与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无法进行髌骨假体安装。当截掉的髌骨较多导致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较薄时,截骨后的剩余髌骨因强度较差,会影响髌骨假体与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无法进行髌骨假体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髌骨假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较小或者较薄时,无法进行髌骨假体安装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髌骨假体,包括:髌骨假体主体,髌骨假体主体的表面具有滑槽配合部;凸板,连接在髌骨假体主体上并向髌骨假体主体的外侧凸出设置,凸板上设置有软组织连接部。
[0007]进一步地,髌骨假体主体相对于凸板可转动地设置。
[0008]进一步地,髌骨假体主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髌骨假体主体与凸板相交的表面。
[0009]进一步地,髌骨假体主体与凸板通过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的配合可转动地连接,环形凸起设置在凸板和髌骨假体主体中的一个上,环形凹槽设置在凸板和髌骨假体主体中的另一个上。
[0010]进一步地,软组织连接部为缝合孔或者缝合槽。
[0011]进一步地,软组织连接部为缝合孔,缝合孔为多个,多个缝合孔分布在髌骨假体主体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髌骨假体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与凸板可转动地连接,滑槽配合部设置在第二主体背离第一主体的表面。
[0013]进一步地,第一主体为刚性材质,第二主体为柔性材质。
[0014]进一步地,第一主体朝向第二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容纳槽,第二主体朝向第一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粘合剂容纳槽连通的第二粘合剂容纳槽。
[0015]进一步地,第一粘合剂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及与第一槽段连接的第二槽段,第二槽段相对于第一槽段远离第二主体,第二槽段的槽宽大于第一槽段的槽宽。
[0016]进一步地,第二粘合剂容纳槽的槽侧壁上设置有嵌入凸起,嵌入凸起由第二粘合剂容纳槽的外部向第二粘合剂容纳槽的内部延伸设置。
[0017]进一步地,嵌入凸起为多个,多个嵌入凸起沿第二粘合剂容纳槽的周向间隔布置,嵌入凸起包括外凸弧段及连接在外凸弧段两侧的两个内凹弧段,两个内凹弧段连接在第二粘合剂容纳槽的槽侧壁上。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髌骨假体包括:髌骨假体主体以及凸板。髌骨假体主体的表面具有滑槽配合部,滑槽配合部与人体的股骨滑槽配合,以使髌骨假体在股骨滑槽上的滑动更加顺畅,以使髌骨假体能够更好地配合膝关节正常的屈伸活动。凸板连接在髌骨假体主体上并向髌骨假体主体的外侧凸出设置,凸板上设置有软组织连接部。凸板上的软组织连接部连接于股四头肌的肌腱和髌韧带,以使髌骨假体主体能够通过凸板连接于股四头肌的肌腱和髌韧带。这样,通过股四头肌的肌腱和髌韧带与凸板的软组织连接部的连接,髌骨假体能够固定在股骨滑槽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依赖于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进行髌骨假体的置换的问题。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截骨后的剩余髌骨较小或者较薄时,无法进行髌骨假体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髌骨假体与股四头肌的肌腱和髌韧带连接的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的髌骨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正视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图4的髌骨假体的A

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髌骨假体主体的侧视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凸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第二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示出了图8的髌骨假体的第二主体的侧视示意图;
[0029]图10示出了图8的髌骨假体的第二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11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第二主体的仰视示意图;
[0031]图12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第一主体的仰视示意图;
[0032]图13示出了图2的髌骨假体的第一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003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4]10、髌骨假体主体;11、第一主体;12、第二主体;13、滑槽配合部;14、环形凹槽;15、第一粘合剂容纳槽;151、第一槽段;152、第二槽段;16、第二粘合剂容纳槽;17、嵌入凸起;171、外凸弧段;172、内凹弧段;
[0035]20、凸板;21、缝合孔;22、环形凸起;23、环板;24、第一凸段;25、第二凸段;
[0036]30、股四头肌的肌腱;
[0037]40、髌韧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髌骨假体主体(10),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的表面具有滑槽配合部(13);凸板(20),连接在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上并向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的外侧凸出设置,所述凸板(20)上设置有软组织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相对于所述凸板(20)可转动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与所述凸板(20)相交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与所述凸板(20)通过环形凸起(22)和环形凹槽(14)的配合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环形凸起(22)设置在所述凸板(20)和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中的一个上,所述环形凹槽(14)设置在所述凸板(20)和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中的另一个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连接部为缝合孔(21)或者缝合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连接部为缝合孔(21),所述缝合孔(21)为多个,多个所述缝合孔(21)分布在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假体主体(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凸板(2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滑槽配合部(13)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12)背离所述第一主体(11)的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髌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为第一扁平体,所述第二主体为第二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