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2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的活性成分为氨基酸序列为QDPLFPL、FPGVSPF、QPAGLLPF或SPAQLLPF的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小米蛋白中发现的上述四种功能性多肽是纯天然的、无毒无害的植物源物质,并且具备显著的ACE抑制功效。四种多肽是通过抑制ACE的活性从而达到降血压的作用,并且这也得到体外酶活性抑制实验的证实。因此,四种多肽作为降血压成分,具有良好的ACE抑制作用,无毒,并且其作用机理清楚、靶点明确,符合药物制剂开发的要求,同时也易作为功能因子添加到各类保健食品中,在医药和食品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食品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律失常、中风、动脉粥状硬化等中高风险疾病的诱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又称肽基二肽酶,是一个Zn
2+
依赖型二肽酶,催化位点主要由C端和N端结构域组成,其中C端结构域参与人体的血压调节。ACE在控制人体内血压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和激肽

激肽生成酶系统(kallikrein

kinin system,KKS)中起到促进血压升高的作用。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能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增高;在KKS系统中,激肽原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能生成具有舒压活性的缓激肽,缓激肽在ACE的作用下水解成失活多肽片段,进而导致舒压活性失效,血压升高。因此,对ACE的抑制被认为是降低高血压的关键。
[0003]目前在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其中ACE抑制剂的使用最为普遍。传统的ACE抑制剂为人工合成药物,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这类药物效果显著的同时常伴随着副作用,如头晕、咳嗽、恶心、心率加快等。因此,高效、稳定、安全的ACE抑制剂在食药领域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势。从可食用性和安全性角度考虑,基于食品的生物活性肽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也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食品源蛋白水解物对动物血压水平有调节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四种来源于小米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应用,从小米蛋白中发现的四种功能性多肽是纯天然的、无毒无害的植物源物质,并且具备显著的ACE抑制功效,可用于制备降血压产品。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多肽,为如下(a1)、(a2)、(a3)或(a4):
[0006](a1)氨基酸序列为QDPLFPL的多肽;
[0007](a2)氨基酸序列为FPGVSPF的多肽;
[0008](a3)氨基酸序列为QPAGLLPF的多肽;
[0009](a4)氨基酸序列为SPAQLLPF的多肽。
[0010](a1)中,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QDPLFPL)所示的多肽即氨基酸序列为谷氨酰胺

天冬氨酸

脯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脯氨酸

亮氨酸(Gln

Asp

Pro

Leu

Phe

Pro

Leu)的多肽;
[0011](a2)中,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FPGVSPF)所示的多肽即氨基酸序列为苯丙氨酸

脯氨酸

甘氨酸

缬氨酸

丝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Phe

Pro

Gly

Val

Ser

Pro

Phe)的多肽;
[0012](a3)中,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QPAGLLPF)所示的多肽即氨基酸序列为谷氨酰胺

脯氨酸

丙氨酸

甘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Gln

Pro

Ala

Gly

Leu

Leu

Pro

Phe)的多肽;
[0013](a4)中,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4(SPAQLLPF)所示的多肽即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

脯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酰胺

亮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Ser

Pro

Ala

Gln

Leu

Leu

Pro

Phe)的多肽。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多肽在下述(b1)、(b2)或(b3)中的应用:
[0015](b1)制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0016](b2)制备降血压产品;
[0017](b3)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产品。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所述的多肽。
[0019]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血压药物或保健食品,其活性成分为所述的多肽。
[0020]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用α

淀粉酶、糖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对脱脂小米粉进行第一次酶解,得到小米蛋白;
[0022]S2、用碱性蛋白酶对所述小米蛋白进行第二次酶解,得到小米蛋白酶解产物;
[0023]S3、对所述小米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超滤,收集MW<3kDa的第一组分;
[0024]S4、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所述第一组分进行分离,收集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活性最高的组分,得到所述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
[0025]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α

淀粉酶、所述糖化酶和所述复合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2:2:1;
[0026]所述复合纤维素酶中的酶为β

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
[0027]所述第一次酶解中酶的总量为所述脱脂小米粉质量的2.2%;
[0028]所述第一次酶解的pH值为4.7,温度为48℃,时间为10h,料液比为1g:20mL;
[0029]步骤S1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次酶解后的体系灭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水洗后调节pH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小米蛋白;
[0030]步骤S2中,所述碱性蛋白酶与所述小米蛋白的比例为4000U:1g;
[0031]所述第二次酶解的pH值为8.0,温度为60℃,时间为4h,料液比为1g:20mL;
[0032]步骤S2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次酶解后的体系灭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小米蛋白酶解产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肽,为如下(a1)、(a2)、(a3)或(a4):(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多肽;(a2)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多肽;(a3)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多肽;(a4)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多肽。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下述(b1)、(b2)或(b3)中的应用:(b1)制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b2)制备降血压产品;(b3)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产品。3.一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4.一种降血压药物或保健食品,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5.一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α

淀粉酶、糖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对脱脂小米粉进行第一次酶解,得到小米蛋白;S2、用碱性蛋白酶对所述小米蛋白进行第二次酶解,得到小米蛋白酶解产物;S3、对所述小米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超滤,收集MW<3kDa的第一组分;S4、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所述第一组分进行分离,收集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活性最高的组分,得到所述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α

淀粉酶、所述糖化酶和所述复合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2:2:1;所述复合纤维素酶中的酶为β

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所述第一次酶解中酶的总量为所述脱脂小米粉质量的2.2%;所述第一次酶解的pH值为4.7,温度为48℃,时间为10h,料液比为1g:20mL;步骤S1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次酶解后的体系灭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水洗后调节pH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小米蛋白;步骤S2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群陈昶宇赵卿宇王超薛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