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20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包括扭力梁、框型副车架、减振弹簧和减振器,该结构在传统扭力梁悬架结构基础上引入副车架结构,副车架四角压装有橡胶衬套,增加二级减振同时可通过调整副车架前后方向跨距及前后橡胶衬套刚度优化后悬架K&C特性,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扭力梁因安装在后副车架上,后副车架四角衬套内套管可与安装螺栓预留一定调整间隙,为后轮前束角超差提供调整空间,增加整车下线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

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梁结构中的前端衬套为普通橡胶衬套,例如某方向挖孔,挖孔可以降低衬套相应径向刚度,减小因地面凹凸不平后轴对车身的冲击。但是衬套被挖孔后同样会降低其轴向刚度,其直接影响扭力梁悬架侧向刚度。如图3所示,当整车转弯左、右车轮受到同向侧向力时后扭力梁会产生横向位移及偏转角度,轴转向方向将使整车趋于过度转向趋势。扭力梁后悬架由于从轮胎到车身只有前衬套一级隔振,NVH性能劣于多连杆悬架,影响舒适性。目前扭力梁后悬架车轮前束角为焊接保证,如果因车身安装支架焊接偏差导致车轮前束角超差则无法调整。另外扭力梁由于左、右前衬套轴线存在夹角,在总装线上与车身合装比较困难,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梁结构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副车架扭力梁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梁、框型副车架和减振器;所述扭力梁的两侧前端设置有实心衬套,所述扭力梁的两侧后端设置有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上设置有减振弹簧;所述框型副车架的主体由两根副车架横梁和两根副车架边梁连接而成,而所述两根副车架边梁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前衬套,所述两根副车架边梁的后端各设置有一个后衬套,所述前衬套和后衬套的挖孔方向不同;所述前衬套内设置有前内套管,所述后衬套内设置有后内套管;所述两根副车架边梁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弹簧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减振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橡胶垫接触;前端的副车架横梁下方两侧设置有扭力梁安装支架;所述扭力梁螺接在所述扭力梁安装支架上,而所述框型副车架通过穿过所述前内套管和后内套管与车身固定,并且所述螺栓与所述前内套管,以及所述螺栓与所述后内套管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高海龙张皓博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