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118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对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该方法包括:获取中冷后温度;中冷后温度为空气经过米勒循环发动机的中冷器后的温度;若中冷后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一VVTmap图对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若中冷后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二VVTmap图对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第一VVTmap图对应的有效压缩比小于第二VVTmap图对应的有效压缩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规避米勒机型高中冷后温度下异常燃烧的缺陷,同时兼顾低中冷后温度下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高转速大负荷动力性,提高发动机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提高发动机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提高发动机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节能减排,降低油耗的大环境下,各种新型的降油耗技术被开发并应用到发动机研发中。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发动机的膨胀比是提高热效率的有效措施(膨胀行程中活塞运动的距离更远、气体膨胀的倍数更多、做的功也就越多,动力输出就越大,热效率就越高)。发动机按工作循环方式可分为奥托循环和米勒循环两种,奥托循环的压缩比等于膨胀比,意味着增大膨胀比的同时压缩比也同样增大(压缩比受制于缸内爆震无法提高太多)。米勒循环发动机在增大几何压缩比的同时,通过进气门关闭时刻的调整来实现有效压缩比的可变,相比于奥托循环,米勒循环在提高发动机中小负荷等常用工况热效率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米勒循环发动机存在以下缺陷:
[0003]第一,为增大膨胀比实现高热效率,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变大,在压缩行程结束后,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高于奥托循环发动机,发动机爆震、早燃等异常燃烧现象加剧,活塞、气门、火花塞等硬件损坏概率增大。
[0004]第二,与同排量的奥托循环发动机相比,米勒循环发动机由于进气门早关导致发动机进气量变小,发动机高速功率输出弱于奥托循环发动机。
[0005]因此,如何减少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异常燃烧现象、提升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以减少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异常燃烧现象、提升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对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中冷后温度;其中,所述中冷后温度指的是空气经过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的中冷器后的气体温度;
[0009]若所述中冷后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一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
[0010]若所述中冷后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二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
[0011]其中,所述第一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小于所述第二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范围中的角度;
[0013]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一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
闭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二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
[0015]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包括:
[0016]确定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
[0017]将所述角度范围划分为两个角度范围,将所述两个角度范围中角度较大的角度范围确定为第一角度范围,将所述两个角度范围中角度较小的角度范围确定为第二角度范围。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
[0019]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包括:
[0020]确定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有效压缩比的范围;
[0021]将所述有效压缩比的范围划分为两个范围,将所述两个范围中有效压缩比较小的范围确定为第一范围,将所述两个范围中有效压缩比较大的范围确定为第二范围;
[0022]基于所述第一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基于所述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二角度范围。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预设温度;
[0024]所述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包括:
[0025]获取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在各个中冷后温度下发生异常燃烧的频率;
[0026]基于所述在各个中冷后温度下发生异常燃烧的频率确定所述预设温度。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在各个中冷后温度下发生异常燃烧的频率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包括:
[0028]将发生异常燃烧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中冷后温度确定为目标温度;
[0029]将所述目标温度中的最小温度确定为所述预设温度。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对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所述装置包括:
[0031]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冷后温度;其中,所述中冷后温度指的是空气经过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的中冷器后的气体温度;
[0032]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中冷后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一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在所述中冷后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时,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二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
[0033]其中,所述第一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小于所述第二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
[00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范围中的角度;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一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二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
[0035]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装置还包括:
[0036]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温度、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基于不同中冷后温度的VVT控制策略,也即预先标定两张VVTmap图,以中冷后温度作为切换开关选择不同的VVTmap进行VVT控制。
[0041]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中冷后温度作为切换开关可有效避免部分现有手段中以负荷作为VVT调整依据的弊端。比如,依据现有手段的vvt控制策略,高负荷低中冷温度时仍然使用低有效压缩比的策略,会导致燃油经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对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中冷后温度;其中,所述中冷后温度指的是空气经过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的中冷器后的气体温度;若所述中冷后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一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若所述中冷后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则基于预先标定的第二VVTmap图对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小于所述第二VVTmap图对应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一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二VVTmap图中进气门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包括:确定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相对于进气下止点提前关闭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划分为两个角度范围,将所述两个角度范围中角度较大的角度范围确定为第一角度范围,将所述两个角度范围中角度较小的角度范围确定为第二角度范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和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包括:确定所述米勒循环发动机有效压缩比的范围;将所述有效压缩比的范围划分为两个范围,将所述两个范围中有效压缩比较小的范围确定为第一范围,将所述两个范围中有效压缩比较大的范围确定为第二范围;基于所述第一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基于所述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第二角度范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栓柱王勇杰闫鑫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