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干细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癌症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94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干细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癌症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异性的开发了针对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乳腺癌细胞的特性同时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效果,将所述单克隆抗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用具有增强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增殖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干细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癌症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具体的涉及包含干细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癌症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同时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共存的局面。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万,死亡620万,癌症现患者2240万。过去10年间,全球癌症的发病及死亡增长了约22%。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12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测算,中国恶性肿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多亿元人民币。
[0003]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肿瘤治疗方法,都存在着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又会杀伤正常细胞的“弊端”,因此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对恶性肿瘤“定点清除”或称为“靶向治疗”的新思路,癌症“靶向治疗”的最大好处就在于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在杀伤癌细胞时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组织,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包括肿瘤抗体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细胞载体的靶向治疗等全新的肿瘤靶向治疗方法涌现出来。特别是作为与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的抗体靶向药物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0004]由于抗体技术的发展,至今全球已报道的抗体有10多万种,其中基因工程抗体有1000多种,人源化抗体200多种。目前国际上已有500多种抗体用于诊断与治疗,FDA至今已批准18个抗体上市,其中8个是用于肿瘤治疗的靶向抗体。单克隆抗体之所以颇受青睐,是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即它比传统生物药物产品开发过程更快捷,疾病治疗的靶点特异性高、副作用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具有携带各种药物或毒素等到达靶目标的能力,以及诱导针对疾病的免疫反应的能力。
[0005]越来越多的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表明,抗体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动物试验有更高的疗效或较低的毒性,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与肿瘤相关分子靶点有特异性作用;对抗药性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0006]抗肿瘤Mab药物一般包括2类:一类是抗肿瘤Mab,这些Mab所针对的靶点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另一类是抗肿瘤Mab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免疫偶联物由Mab与抗肿瘤物质(放射性核素、毒素和药物)2部分构成,其中与放射性核素连接者称放射免疫偶联物,与毒素连接者称免疫毒素,与药物连接者称化学免疫偶联物。这类抗肿瘤Mab本身如果能够抑制癌干细胞的增殖就可以避免后续花费大量的资源去研发偶联物。
[0007]干细胞(stemcell)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是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
能够自我更新并特化形成该类型组织。例如,造血干细胞(haematopoieticstemcell,HSC)、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神经干细胞、内皮干细胞及骨骼肌干细胞等。ESC由于培养获得需破坏胚胎而受到伦理学限制,还没有用于临床。目前,可应用于癌症治疗的干细胞有HSC和MSC。
[0008]MSC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与HSC的研究相比,对MSC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研究发现,MSC可以定向归巢到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组织中存活和增殖,在体外对MSC进行基因修饰后注入体内,能够归巢到肿瘤基质而杀死肿瘤细胞,这一特点使MSC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极好的细胞载体。
[0009]研究发现MSC可直接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发现MS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及肺转移,机制是MS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细胞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增加。也有研究证实,MSC与肿瘤细胞接触时,可通过抑制靶细胞磷脂酰肌醇
‑3‑
激酶和Akt信号途径中的Akt蛋白激酶活性,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此外,MSC还可分泌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

1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也有研究表明,在成瘤后的MDA

MB

231人乳腺癌的瘤组织内分次注射等数量的MSCs,利用分子成像技术检测到CD31的表达在MSCs治疗组中表达减少,且肿瘤的凋亡指数在该组明显增加,MSCs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成瘤后再输入MSCs多表现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SCs输入的时机可能影响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MSCs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
[0010]虽然目前针对癌症治疗的研究很多,但是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MSCs一起联用目前报道的还很少。如果能获得特异性靶向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并与干细胞治疗方案联合,建立以癌干细胞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新方案,将为靶向癌干细胞治疗癌提供抗体候选药物和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特异性针对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及使用该抗体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0012]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特异性针对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4D21,其轻链可变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重链可变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13]轻链可变区:
[0014]DIVITQRPALMAASPGEKVTITCVCYYVMKLPKQHWYQQKSGISPKPWIYVEYKMGVGVPARFSGSGSGTSYSLTITSMEAEDAATYYCGTWSHSMAKFGAGTKLELK
[0015]重链可变区:
[0016]EVQLEESATELARPGASVKLSCKASGYIFSTLLCQWIKQRPGQGLEWIGLEENGQIKRICRMQYQGKATLTADKSSSTAYMQLSSLASEDSAVYYCAGMEAKGSCWGLGTTLAVSS。
[0017]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具有亲和力的结合乳腺癌细胞(例如,通过KD)不不大于5.0
×
10
‑6M,不大于1.0
×
10
‑7M,不大于5.0
×
10
‑7M,不大于1.0
×
10
‑8M,不大于5.0
×
10
‑8M,或不大于1.0
×
10
‑9M,不大于5.0
×
10
‑9M。KD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已知方法用感兴趣抗体及其抗原的Fab版本进行的放射性标记抗原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4D21,其轻链可变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重链可变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2.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4D21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4D21,其轻链可变区序列如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晚秋赵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诺赛国际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