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78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锅炉,包括炉体和烟道,炉体内设有煤燃烧室、CO燃烧室、烟箱、烟火道和储灰室;烟道设于炉体一侧且底部与烟火道底部连通;炉体内煤燃烧室和CO燃烧室两个燃烧室与水套之间设有风道,CO燃烧室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通风口,风道的下方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储灰室相联通;煤燃烧室和CO燃烧室之间设有旋流片,煤燃烧室和储灰室之间设有炉箅子,储灰室设有灰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煤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可以使封火状态的煤层表面处于有氧状态,冒出煤层的CO立刻燃烧,既节约了能源,又大幅降低了有毒气体排放。降低了有毒气体排放。降低了有毒气体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多燃料家用锅炉。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家用小锅炉由于炉膛结构和炉内温度、排烟温度等缺陷,导致燃烧效率较低。有些产品即便是增加了二次配风的气化燃烧炉,很多也会受风门位置与炉膛结构的制约,燃烧室内过氧与欠氧同时存在,烟气中的CO含量仍然很高。尤其是封火阶段,由于炉内缺氧而且温度低于煤气的燃点CO无法燃烧,不仅大量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而且稍有失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恶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锅炉。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锅炉,包括炉体和烟道,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煤燃烧室、CO燃烧室、烟箱、烟火道和储灰室;所述烟箱由所述CO燃烧室顶端和所述炉体内壁顶端间隔形成,所述烟火道由所述煤燃烧室和CO燃烧室侧壁与所述炉体内侧壁间隔形成,所述烟箱和所述烟火道连通,所述煤燃烧室位于所述CO燃烧室下方,所述烟火道的外侧设有水套;所述炉体顶端设有炉口,所述炉口与所述烟箱连通,所述烟道设于所述炉体一侧且其底部与所述烟火道底部连通,顶端开设有排烟口;
[0005]其中,所述煤燃烧室和所述CO燃烧室与所述水套之间设有风道,所述风道从上至下依次通过CO燃烧室、煤燃烧室和储灰室,所述CO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煤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储灰室连通;所述CO燃烧室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烟箱连通的通道,所述CO燃烧室和所述煤燃烧室之间设有旋流片,所述煤燃烧室顶端开设有与所述CO燃烧室连通的火焰通道,所述煤燃烧室和所述储灰室之间设有炉箅子,所述储灰室设有灰斗。
[0006]优选的是,所述炉体上设有炉门,所述炉门内侧与所述煤燃烧室连通。
[0007]优选的是,所述炉口处设有火圈和炉盖。
[0008]优选的是,所述烟道外侧为水套。
[0009]优选的是,还包括设于所述炉体一侧的储煤斗,所述储煤斗的底板和所述煤燃烧室相联通,所述储煤斗的顶端开设有加煤口,所述加煤口设有密封门。
[0010]优选的是,所述煤燃烧室的材质为耐火保温材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在煤燃烧室和CO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口,多次配风可以使CO充分燃烧,还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也使封火状态的煤层表面处于有氧状态,冒出煤层的CO立刻燃烧使封火状态炉内的温度也较高,避免了很多煤炉无烟煤封火后的熄火现象,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大幅降低了有毒气体排放。由于该炉具有较大的水套换热面积,可以减低烟温减少排烟热损失,有利于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型家用锅炉的主视内部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型家用锅炉的左视内部结构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家用锅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锅炉,包括炉体1和烟道2,炉体内部设有煤燃烧室32、CO燃烧室31、烟箱4、烟火道5和储灰室33,烟箱4由CO燃烧室顶端32和炉体1内壁顶端间隔形成,烟火道5由煤燃烧室32和CO燃烧室31侧壁与炉体1内侧壁间隔形成,且烟箱4和烟火道5连通;煤燃烧室32位于CO燃烧室31下方,烟火道5的外侧设有水套;炉体1顶端设有炉口6,炉口6与烟箱4连通,烟道2设于炉体1一侧且其底部与烟火道5底部连通,顶端开设有排烟口21;
[0019]具体地,炉口6处设有火圈7和炉盖8,需要时取下火圈7和炉盖8,换上锅盆就可以烧水煮饭,使用操作十分简单。
[0020]参照图2,煤燃烧室32和CO燃烧室31与水套之间设有风道3,煤燃烧室32侧壁的材质为耐火保温材料;风道3从上至下依次通过CO燃烧室31、煤燃烧室32和储灰室33,CO燃烧室3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道3连通的第一通风口312,煤燃烧室32的侧壁上开设与风道3连通的第二通风口322,风道3的进风口与储灰室33连通;CO燃烧室31顶端开设有与烟箱4连通的通道311,CO燃烧室31和煤燃烧室32之间设有旋流片313,且煤燃烧室32顶端开设有与CO燃烧室31连通的火焰通道321,煤燃烧室32和储灰室33之间设有炉箅子323,储灰室33设有灰斗。CO燃烧室31的侧壁上开设的第一通风口312,既可以使CO良好燃烧,又可以降低Nox排放,煤燃烧室32侧壁开设的第二通风口322,可以使封火状态的煤层表面处于有氧状态,冒出煤层的CO立刻燃烧;加上炉壁保温性能较好,封火状态炉内的温度也较高,避免了很多煤炉无烟煤封火后的熄火现象,使烟气中的CO含量远低于0.2%的国家标准,既节约了能源,又大幅降低了有毒气体排放;在CO燃烧室31采用旋风混流,可以使CO在较低空气过剩系数的状态下充分燃烧,确保CO含量都能符合国家民用煤炉的烟气排放标准。
[0021]进一步地,炉体1上设有炉门10,炉门10内侧与煤燃烧室32连通。该炉门10除了添加劈材等较长燃料以外,运行中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这样就规避了户外刮风导致炉门10向室内倒溢煤气的现象。当室外因刮风导致炉内烟气倒流时,煤层的高温CO流入到灰斗33内遇到空气就会马上燃烧。因此CO溢出炉外的可能性很小,只要盖严炉顶的炉盖8、火圈7,就不存在烟气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且调节炉底灰斗的拉出距离就能控制火焰大小,拉出越多火就越大,推入灰斗就可以封火停炉,火焰控制简单方便。
[0022]在本实施例中,烟火道5和烟道2的外侧均设有换热水套,该水套上还设有进水口
和出水口。高温烟气经过两侧的烟火道5,可以大幅降低排烟温度;烟气在烟火道5内自上而下流动,重力除尘的功能将烟气中的飞灰留在左右下烟火道5内,可以大大降低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0023]参照图2和3,本技术还包括设于炉体1一侧的储煤斗9,储煤斗底端设有底板92,底板92与煤燃烧室相联,储煤斗9的顶端开设有加煤口91,加煤口91设有密封门。储煤斗底板92和煤燃烧室32底端形成一倾斜角,通过该储煤斗9,可以一次性加入多于一天燃用的煤块,使得储煤斗9内的煤块在底板92倾斜作用下会自动向煤燃烧室滑落补煤。由于不存在一次性加煤过多导致煤燃烧室32内温度骤降的情况,从而规避了加煤初期大量排放CO的问题,而且还没有频繁加煤带来的麻烦,也使CO在高温环境下得以充分燃烧。因此,正常运行和封火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烟道,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煤燃烧室、CO燃烧室、烟箱、烟火道和储灰室;所述烟箱由所述CO燃烧室顶端和所述炉体内壁顶端间隔形成,所述烟火道由所述煤燃烧室和CO燃烧室侧壁与所述炉体内侧壁间隔形成,且所述烟箱和所述烟火道连通,所述烟火道的外侧设有换热水套;所述炉体顶端设有炉口,所述炉口与所述烟箱连通,所述烟道设于所述炉体一侧且其底部与所述烟火道底部连通,顶端开设有排烟口;其中,所述煤燃烧室和所述CO燃烧室与所述水套之间设有风道,所述风道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所述CO燃烧室、所述煤燃烧室和所述储灰室,所述CO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煤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储灰室连通;所述CO燃烧室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新
申请(专利权)人:怀来蒂吉博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