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2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包括涡流检测线圈,还包括履带板、安装座、以及用于驱动履带板运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板的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履带板的内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涡流检测线圈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增强检测抗干扰能力。增强检测抗干扰能力。增强检测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通常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结构件会受到焊接工艺、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材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缺陷,且随着服役年限增加,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很多关键的焊接部位会因为疲劳而产生裂纹。在动车组日常运营维护中,受限于场地、时间等因素,不具备进行脱漆PT探伤(Penetrant Testing,渗透检验)的条件,关键位置如果缺乏有效的检查方式,造成结构件焊缝的裂纹不能及时发现,将直接对安全使用构成威胁,埋下重大行车事故的隐患。因此开展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有效保障轨道交通车辆的正常运行,提升轨道交通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一般是在高级修过程中采用脱漆、PT探伤的方式对结构件焊缝进行检测,造成检修周期长、检修人工和耗材成本高。开展轨道交通结构件焊缝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对于有效的降低高级修的检修维护成本、压缩检修周期、提升检修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4]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对涡流检测带来较大干扰信号,常规的涡流焊缝探头在检测时存在较大噪声信号,检测灵敏度低。而单通道焊缝探头检测效率低,对检测时间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现车检测。现有自适应探头在行进过程中仍会受到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而形成硬接触,极易产生晃动和提离,对信号分辨造成极大干扰,不利于缺陷的分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增强检测抗干扰能力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包括涡流检测线圈,还包括履带板、安装座、以及用于驱动履带板运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板的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履带板的内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涡流检测线圈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流检测线圈设有多个并呈矩阵式布置,多个所述涡流检测线圈分别连接激励信号。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流检测线圈为自感式线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衬体层包括多个柔性衬块,多个所述柔性衬块沿所述履带板的周向间隔布置。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衬块为橡胶衬块。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轮轴、第二轮轴、及套设于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履带板的内侧,所述安装座位于
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之间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上均安装有履带轮,所述履带板绕设于两所述履带轮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履带板上开设有传动槽,所述履带轮上设有与所述传动槽配合的传动齿。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发动机,所述第一轮轴或所述第二轮轴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设有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一轮轴或所述第二轮轴与所述变速齿轮箱的输出端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驱动机构驱动履带板运转,履带板利用与结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移动,从而带动驱动机构、安装座及涡流检测线圈整体移动,涡流检测线圈移动过程中完成自动扫查;履带板在结构件上移动时稳定性、可靠性好,有利于缩短检测时间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检测成本;履带板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一方面可以增加履带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检测过程中填充焊缝不平整区域,避免涡流检测线圈检测过程中撞击焊缝凹部部分,使得整个检测过程稳定,避免晃动、提离,从而可以适应复杂工况,增加抗干扰能力,优化焊缝涡流探伤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标号表示:1、涡流检测线圈;2、履带板;21、传动槽;3、安装座;4、驱动机构;41、第一轮轴;42、第二轮轴;43、履带轮;44、传动齿;45、发动机;46、变速齿轮箱;47、连接座;5、柔性衬体层;51、柔性衬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包括涡流检测线圈1,还包括履带板2、安装座3、以及用于驱动履带板2运转的驱动机构4,履带板2的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5,安装座3位于履带板2的内侧(也即安装座3位于履带板2环绕起来的区域,相应的履带板2环绕区域之外的部分为外侧)并与驱动机构4连接,涡流检测线圈1设于安装座3上。
[0024]该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驱动机构4驱动履带板2运转,履带板2利用与结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行走,从而带动驱动机构4、安装座3及涡流检测线圈1整体移动,涡流检测线圈1移动过程中完成自动扫查;履带板2在结构件上移动时稳定性、可靠性好,有利于缩短检测时间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检测成本;履带板2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5,一方面可以增加履带板2自身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检测过程中填充焊缝不平整区域,避免涡流检测线圈1检测过程中撞击焊缝凹部部分,使得整个检测过程稳定,避免晃
动、提离,从而可以适应复杂工况,增加抗干扰能力,优化焊缝涡流探伤效果。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涡流检测线圈1设有多个并呈矩阵式布置,多个涡流检测线圈1分别连接激励信号。检测过程中,各涡流检测线圈1可以按照设定的顺序(例如沿Z字形路径)依次进行检测,采集的涡流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上传至涡流成像检测仪,显示及存储检测结果,有利于扩大检测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002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涡流检测线圈1为自感式线圈,也即涡流检测线圈1既是激励线圈又是检测线圈,有利于简化探头的结构,减少体积,方便在履带板2内侧安装。
[00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柔性衬体层5包括多个柔性衬块51,多个柔性衬块51沿履带板2的周向间隔布置。相较于一体式的柔性衬体层5,采用多个间隔布置的柔性衬块51,方便柔性衬体层5与履带板2之间的连接固定,具体的可将各柔性衬块51粘接固定于履带板2上,易于加工制造。
[002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柔性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包括涡流检测线圈(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板(2)、安装座(3)、以及用于驱动履带板(2)运转的驱动机构(4),所述履带板(2)的外侧设有柔性衬体层(5),所述安装座(3)位于所述履带板(2)的内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涡流检测线圈(1)设于所述安装座(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检测线圈(1)设有多个并呈矩阵式布置,多个所述涡流检测线圈(1)分别连接激励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检测线圈(1)为自感式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体层(5)包括多个柔性衬块(51),多个所述柔性衬块(51)沿所述履带板(2)的周向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块(51)为橡胶衬块。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件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轮轴(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德张学志李焕军曹梦军李雪江段紫微杨昌文任小冬贺钦向文锋张乃政黄嵩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