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18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单元、第一机体以及第二机体,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设有该电机单元,该电机单元包括散热外壳,该散热外壳内设有散热通道,该第一机体以及该第二机体内均设有流动通道,该电机单元通过管道与该第一机体以及该第二机体之间相互连接,使该散热通道与该流动通道之间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氧机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制氧机由通过空气压缩机工作制造氧气,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比较稀薄因此制氧机是常用制氧设备,但是由于高海拔的环境比较恶劣风沙大等问题,制氧机的空气压缩机都是安装于机体的内侧,但是由于空气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空气压缩机安装内机体的内侧空气不能形成流动,空气压缩机的散热速度慢,导致空气压缩机内的部件因为温度高影响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所以现有技术的高原上使用的制氧机的空气压缩机使用寿命短以及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制氧机内的空气压缩机散热速度慢,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单元、第一机体以及第二机体,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设有该电机单元,该电机单元包括散热外壳,该散热外壳内设有散热通道,该第一机体以及该第二机体内均设有流动通道,该电机单元通过管道与该第一机体以及该第二机体之间相互连接,使该散热通道与该流动通道之间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
[000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电机单元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循环通道,冷却液通过循环通道在该第一机体、该第二机体以及该电机单元之间循环流动能够对压缩机进行散热降温,使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更加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07]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08]图3为本技术的散热外壳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阀板以及第二阀板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剖面图。
[0011]图6为本技术的循环通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至6所述,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单元10、第一机体20以及第二机体30,该第一机体20与该第二机体30之间设有该电机单元10,该电机单元10包括散热外壳40,该散热外壳40内设有散热通道41,该第一机体20以及该第二机体30内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电机单元10通过管道11与该第一机体20以及该第二机体30之间相互连接,使该散热通道41与该流动通道31之间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在使用的时候,循环通道内设有冷却液,冷却
液通过该散热通道41以及该流动通道31,能够在该电机单元10、该第一机体20以及该第二机体30之间循环流动降低各部件的温度,有助于压缩机的散热使其的工作更加稳定。
[0013]该第一机体20包括第一阀板21以及第一气缸22,该第一阀板21与该第一气缸22内侧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第一阀板2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第一气缸22的进液口连接,使用时,该第一阀板21的冷却液能够顺着管道11流向该第一气缸22。
[0014]该第二机体30包括第二阀板32以及第二气缸33,该第二阀板32与该第二气缸33内侧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第二阀板32的出液口与该第二气缸33的进液口通过管道11连接,使用时,该第二阀板32的冷却液能够顺着管道流向该第二气缸33。
[0015]该散热外壳40圆形阵列设有四组散热通道41,该散热外壳40的第一散热通道411的进液口通过管道11与该第一气缸22的出液口连接,使该第一机体20内冷却液能够流向该电机单元10中,该第一散热通道41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连接第二散热通道412的进液口连接,该第二散热通道41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该第二阀板32的进液口连接,使该电机单元10的冷却液流向该第二机体30,再从该第二气缸33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第三散热通道413的进液口连接,使该第二机体30内的冷却液能够流向该电机单元10内,第三散热通道413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第四散热通道414连接,该第四散热通道414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该第一阀板21的进液口连接,使该第一机体20、该第二机体30以及该电机单元10之间形成循环通道,冷却液能够在该第一机体20、该第二机体30以及该电机单元10内侧循环流动对其进行散热降温。
[0016]该散热外壳40的散热通道41由若干通孔42组成,通孔42之间设有缺口43,使冷却液从通孔42的缺口43流向另一通孔42中。
[0017]该第一阀板21以及该第二阀板32内侧设有若干流动槽23,由若干该流动槽23形成流动通道31,该流动槽23与进液口以及出液口相互贯通,使冷却液能够在该第一阀板21以及该第二阀板32内流动。
[0018]该第一气缸22以及该第二气缸33内侧设有环状通孔24,该环状通孔24沿该第一气缸22与该第二气缸33侧壁环绕形成流动通道31。
[0019]管道11与进液口以及出液口之间通过接头连接,管道11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通过接头连接是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空气压缩机,该第一机体20、第二机体30以及电机单元10之间通过管道10连接形成循环通道,冷却液通过循环通道在该第一机体20、该第二机体30以及该电机单元10之间循环流动能够对压缩机进行散热降温,使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更加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单元(10)、第一机体(20)以及第二机体(30),该第一机体(20)与该第二机体(30)之间设有该电机单元(10),其特征在于:该电机单元(10)包括散热外壳(40),该散热外壳(40)内设有散热通道(41),该第一机体(20)以及该第二机体(30)内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电机单元(10)通过管道(11)与该第一机体(20)以及该第二机体(30)之间相互连接,使该散热通道(41)与该流动通道(31)之间相互贯通形成循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20)包括第一阀板(21)以及第一气缸(22),该第一阀板(21)与该第一气缸(22)内侧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第一阀板(2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11)与第一气缸(22)的进液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30)包括第二阀板(32)以及第二气缸(33),该第二阀板(32)与该第二气缸(33)内侧均设有流动通道(31),该第二阀板(32)的出液口与该第二气缸(33)的进液口通过管道(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外壳(40)设有多组散热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郭伟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豪兴伟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