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霉菌及其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00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霉菌及其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和应用,所述青霉菌的保藏名称为Penicillium sp.AHP14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363。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微藻收获率最高达到99.7%,在100%屠宰废水中进行菌藻共培养时,油脂产量提高了24.46%。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产油培养耗时长、油脂含量低、微藻收获的成本高等问题,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油脂,满足商业化生产应用的需求,是微藻产油的一条新途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霉菌及其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青霉菌及其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微藻是一种光合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类、蛋白质和碳氢化合物。微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微藻作为第三代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之一,与传统油料作物相比,微藻的高光能转化效率、可持续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使得微藻在持续生产生物柴油领域拥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使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微藻、微藻油脂的分离是使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储存脂质的微藻通常是单细胞的,密度低,在悬浮液中难以被分离,利用目前现有的物理、化学等分离技术来分离微藻会产生巨额成本且对环境易造成污染,因此利用安全无污染的生物法回收微藻变得尤为重要。丝状真菌是一种呈丝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域、空气等自然环境中无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丝状真菌的菌丝粗而长,比表面积大,且表面拥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这些结构特征使得丝状真菌在产油、净化废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张靖洁等人在菌藻耦合对小球藻生物量和产油率影响的实验中,分别利用假单胞菌、菠萝泛菌与埃氏小球藻构成菌藻耦合体系,显著提高了了埃氏小球藻的生物量,并提高了藻细胞油脂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烯酸和十八烯酸)合成积累量,但假单胞菌和菠萝泛菌均无法有效回收微藻(张靖洁,段露露,程蔚兰,季春丽,崔红利,李润植.菌藻耦合提高小球藻生物量和产油率[J].生物技术通报,2019)。顾琼等利用卷枝毛霉对小球藻进行高效收获时,其共培养48h使小球藻的收获率达到91.08%(顾琼,金文标,陈远清,郭仕达,万超凡.利用卷枝毛霉成球特性高效收获微藻[J].环境科学,2017)、中国专利CN114317283A中报道了利用黑曲霉捕获微藻,接种黑曲霉菌丝球后24~72h使微藻的收获率维持在93%~97%;卷枝毛霉和黑曲霉虽能使小球藻的收获率达到90%以上,但并未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能保证快速、稳定收获微藻,又能促进微藻产油的菌种,因此,寻找到一种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微生物菌种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青霉菌及其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微藻产油技术中产油微藻培养耗时长、油脂含量低,且无法高效回收微藻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青霉菌,所述青霉菌的保藏名称为Penicillium sp.AHP14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363。
[0006]优选的,所述青霉菌的ITS拼接遗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青霉菌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
骤:
[0008]步骤一、将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至形成菌丝球;
[0009]步骤二、将所述菌丝球加入到微藻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使其回收微藻,并形成菌藻耦合体;
[0010]步骤三、将所述菌藻耦合体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以促进微藻产油。
[0011]步骤一中接种的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为孢子悬液。
[0012]优选的,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的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为1
×
102~1
×
107个/mL。
[0013]优选的,步骤一中青霉菌培养的温度为25~35℃,转数为110~200rpm,时间为24~96h。
[0014]优选的,步骤二中采用的微藻种子液的藻细胞数为1
×
106~1
×
109个/mL;回收微藻条件为的温度为23~30℃,转数为120~180rpm,时间为8~36h。
[0015]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共培养条件为25~32℃,转数为120~180rpm,时间为96~168h。
[0016]可选的,所述微藻包括小球藻。
[0017]优选的,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PDB培养基、改良的BG

11培养基。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青霉菌在废水处理以及提高菌藻产油量中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的收获成本高、油脂含量低的问题,且絮凝回收微藻后形成的菌

藻耦合体可在短时间内降低废水COD、TP、TN,并促进油脂的积累,满足商业化生产应用的需求,是促进微藻回收、产油的一条新途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使微藻收获率最高达到99.7%,在100%屠宰废水中进行菌藻共培养时,油脂产量提高了24.46%。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经培养后形成菌丝球状态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絮凝小球藻Chlorella sp.后形成菌藻耦合体状态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2、3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实球藻Pandorina sp.和栅藻Scendesmus sp.絮凝收获的结果统计图;
[0025]图5为实施例4中屠宰废水处理前后颜色变化;
[0026]图6为实施例4中油脂产量统计图;
[0027]图7为实施例6中油脂产量统计图;
[0028]图8为实施例8中油脂产量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青霉菌,青霉菌的保藏命名为Penicillium sp.AHP141,于2022年9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363。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青霉菌菌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与微藻形成耦合体从而达到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霉菌的保藏名称为Penicillium sp.AHP14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3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青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霉菌的ITS拼接遗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青霉菌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至形成菌丝球;步骤二、将所述菌丝球加入到微藻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使其回收微藻,并形成菌藻耦合体;步骤三、将所述菌藻耦合体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青霉菌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接种的青霉菌Penicillium sp.AHP141为孢子悬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青霉菌高效回收微藻并促进微藻产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的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宾施正晟徐嘉璐张琴唐金鹏魏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