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及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82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装置整体的冷却效率(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抑制润滑油向热交换器下游的润滑油路的供给量这两者。装置具备:热交换器;动力传递机构;润滑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引导润滑油;排放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排放润滑油。排放润滑油。排放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装置及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及板。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油压回路的装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该油压回路将从油泵供给的油经由调节阀及油路向冷却器供给,并将由冷却器冷却后的油向各润滑部供给。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4962号公报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那样的装置中,在为了实现装置整体的冷却效率(热交换效率)的提高而增加向冷却器供给的油的情况下,有可能向润滑部过剩地供给油,润滑部的动作阻力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装置整体的冷却效率(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抑制润滑油向热交换器下游的润滑油路的供给量这两者。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装置,其具备:热交换器;动力传递机构;润滑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引导润滑油;排放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排放润滑油。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板,具备:润滑油路,其与热交换器的下游连接;排放油路,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连接。
[0011]在这些方式中,通过在热交换器的下游具有排放油路,能够将从热交换器流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排放油路排出。由此,即使为了提高装置整体的冷却效率(热交换效率)而增加向热交换器供给的油,也能够抑制润滑油向润滑油路的供给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
[0013]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润滑系统的图。
[0014]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4是图3的IV-IV截面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3的V-V截面的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对具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以下,称为“CVT”)1的车辆100进行说明。
[0018]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CVT1的车辆10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车辆100具备发动机5、对发动机5的旋转进行变速并向驱动轮20传递的CVT1、设置在发动机5与CVT1之间的液力变矩器6。另外,液力变矩器6具有锁止离合器6c。
[0019]CVT1是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的自动变速器,作为扭矩传递部件的初级带轮2及次级带轮3以两者的V型槽对齐排列的方式配设,在这些带轮2、3的V型槽上架设有V型带4。与初级带轮2同轴地配置发动机5,在发动机5与初级带轮2之间,从发动机5侧起依次设有液力变矩器6、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
[002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以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7a为主要构成要素,其太阳轮经由液力变矩器6与发动机5结合,行星齿轮架与初级带轮2结合。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还具备将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7a的太阳轮及行星齿轮架间直接连结的前进离合器7b及固定齿圈的后退制动器7c。而且,在前进离合器7b联接时,从发动机5经由液力变矩器6的输入旋转直接向初级带轮2传递,在后退制动器7c联接时,从发动机5经由液力变矩器6的输入旋转反转,向初级带轮2传递。
[0021]初级带轮2的旋转经由V型带4传递至次级带轮3,次级带轮3的旋转经由输出轴8、齿轮组9及差动齿轮装置10传递至驱动轮20。
[0022]为了在上述的动力传递中能够变更初级带轮2及次级带轮3之间的变速比,将形成初级带轮2及次级带轮3的V型槽的圆锥板中的一方设为固定圆锥板2a、3a,将另一方的圆锥板2b、3b设为能够向轴线方向位移的可动圆锥板。
[0023]这些可动圆锥板2b、3b通过向初级带轮室2c及次级带轮室3c供给以管路压为初始压而制作出的初级带轮压Pp及次级带轮压Ps而向固定圆锥板2a、3a施力,由此使V型带4与圆锥板摩擦卡合而进行初级带轮2及次级带轮3之间的动力传递。
[0024]在变速时,通过与目标变速比对应地产生的初级带轮压Pp及次级带轮压Ps之间的差压,使两带轮2、3的V型槽的宽度变化,使V型带4相对于带轮2、3的卷绕圆弧直径连续地变化,由此实现目标变速比。
[0025]控制阀单元11响应来自变速器控制器(省略图示)的信号进行控制,基于从机械油泵12及电动油泵13供给的油压,调节初级带轮压Pp及次级带轮压Ps、选择前进行驶模式时联接的前进离合器7b及选择后退行驶模式时联接的后退制动器7c的联接油压。
[0026]另外,控制阀单元11调整向上述各部分的油压,并且经由热交换器14向带轮2、3、V型带4、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等动力传递机构供给作为润滑油的油。
[0027]图2是用于说明CVT1的润滑系统的图,表示从控制阀单元11向热交换器14供给的油的流动。
[0028]向热交换器14供给的油是在对控制阀单元11内的初级带轮压Pp等初始压进行调压的调节阀(未图示)调压时排放的油、或者从液力变矩器6排出的油经由切换阀(未图示)的油,被热交换器14冷却的油流入位于热交换器14下游的润滑油路15或排放油路16。
[0029]润滑油路15是将油向带轮2、3、V型带4、前进后退切换机构7的旋转要素等动力传递机构的构成要素引导的油路。流入润滑油路15的油向动力传递机构的构成要素被引导,对动力传递机构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冷却及润滑。
[0030]排放油路16是将油向电动油泵收纳室35(参照图3、4)引导的油路。流入排放油路16的油向电动油泵收纳室35排放。
[0031]以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根据从润滑油路15向动力传递机构供给的油的量,该油有可能成为动作阻力而妨碍动力传递机构的驱动,会导致车辆100的燃料消耗率降低。
[0032]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抑制向润滑油路15的油的供给量为目的,如上所述,将用于排出油的排放油路16设置在热交换器14的下游。
[0033]参照图3至图5,对润滑油路15及排放油路16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4]图3是表示CVT1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IV截面的示意图。另外,在图3、4中,对于与说明无关的部分省略了一部分记载。图5是图3的V-V截面中的作为CVT1所具有的板的罩31的示意图。
[0035]首先,在说明润滑油路15及排放油路16的结构之前,对形成润滑油路15及排放油路16的部位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6]如图3及图4所示,CVT1具备划分出多个收纳室的壳体30。在壳体30的各收纳室收纳上述CVT1的构成要素。如图3所示,在壳体30固定有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的流出口14a与形成在壳体30内的流路14b连接。
[0037]如图4所示,壳体30具有罩31、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第一部件32具有壁32c,壁32c具有第一面32a和作为第一面32a的背面的第二面32b。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装置,具备:热交换器;动力传递机构;润滑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引导润滑油;排放油路,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排放润滑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具备壁,该壁具有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所述壁的所述第一面侧,所述排放油路将润滑油向所述壁的所述第二面侧排放。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排放油路具有主部和流路面积比所述主部小的节流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节流部的长度比所述主部的长度短。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排放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柿实亮池田智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