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57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申请涉及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属于阴极炭块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火道墙和横墙,所述火道墙和横墙围绕成料箱,所述料箱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炭块和填充料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与火道墙、横墙相互抵接,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承接座,炭块放置在承接座上,所述承接座滑动设置在承接板上,所述承接座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的深度方向,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接座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承接板滑动设置在料箱内,所述承接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的深度方向,炉火道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承接板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本申请具有提高炭块的成品质量的效果。有提高炭块的成品质量的效果。有提高炭块的成品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阴极炭块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阴极炭块指的是以优质无烟煤、焦炭、石墨等为原料制成的炭块,其加工工艺一般为:原料破碎

筛分

配料

混捏

成型

焙烧

冷却

成型加工工序等。
[0003]在炭块的焙烧阶段,主要使用的设备为环式焙烧炉,环式焙烧炉一般分为带盖式焙烧炉和敞开式环式焙烧炉两类,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燃料燃烧和烟气流动都在密闭的火道内进行,所以炉子运行时不加盖;敞开式焙烧炉具有燃料消耗低、废品率低、填充料消耗小、控制水平高以及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0004]敞开式环式焙烧炉主要由炉底、火道墙、横墙、料箱等组成,炭块焙烧时,首先在料箱底部铺设一层填充料(冶金焦),随后将炭块移至料箱内,再对炭块与火道墙之间、相邻炭块之间填充填充料,随后在炭块顶部也覆盖填充料,随后进行烧制。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炭块烧制冷却后,吊装炭块前,需移开炭块顶部的填充料,直至吊装夹具能够夹持炭块,随后对炭块进行吊装,在上述过程中,填充料存在板结的可能性,使得炭块与填充料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吊装过程中,易导致炭块的拉应力较大,影响炭块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提高炭块的成品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包括火道墙和横墙,所述火道墙和横墙围绕成料箱,所述料箱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炭块和填充料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与火道墙、横墙相互抵接,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承接座,炭块放置在承接座上,所述承接座滑动设置在承接板上,所述承接座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的深度方向,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接座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承接板滑动设置在料箱内,所述承接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的深度方向,炉火道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承接板滑动的第二驱动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炭块放置在料箱前,首先将填充料铺设在承接板上,并将承接座淹没在填充料内,随后根据承接座的位置将炭块放置在承接座上,最后将填充料填充料箱内,并通过填充料对炭块的顶部覆盖;炭块烧制结束后,首先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承接座滑动,承接座滑动带动炭块滑动,炭块在滑动过程中与粘接的填充料分离,便于后续炭块的吊装,降低了炭块在吊装过程中、炭块内部拉应力较大的可能性,提高了炭块的成型质量;同时,承接座带动炭块的顶部从填充料中移出,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夹具对炭块夹持,便于炭块的吊装;同时,承接座带动炭块顶开填充料的过程中,减少了工作人员移出炭块顶部填充料的过程,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节省人力;当炭块移出后,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承接板滑动,承接板带动填充料朝向料箱开口移动,提高了填充料顶部距料箱开口的距
离,便于后续填充料的移出。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承接板承接面上的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背离承接板的一端与吊装件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动承接板移出时,将第一钢丝绳与车间内的行吊连接,随后行吊对第一钢丝绳收卷,第一钢丝绳收卷带动承接板滑移,进而将填充料移出,操作简单便捷。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承接板内的多个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承接座一一对应,所述承接座的底面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进入承接板内与驱动块的顶面相互抵接,所述承接板一端的所述第一钢丝绳进入承接板内并固定连接在驱动块上,所述第一钢丝绳滑动穿设在承接板上,另一端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设置在承接板上,所述驱动块的顶面朝向第一钢丝绳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驱动块之间的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处于绷紧状态;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回移件,所述回移件用于第一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时,驱使所述驱动块回移至初始位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丝绳与行吊连接后,行吊对第一钢丝绳收卷,第一钢丝绳收卷滑移过程中带动驱动块滑移,在第二钢丝绳的作用下,带动所有驱动块滑移,驱动块滑移带动驱动杆朝向背离料箱底壁的方向滑动,驱动杆滑动带动带动承接座滑动,操作简单便捷;同时,驱动块滑动至位移最大处后,驱动块的位置固定在上述处,随后收卷第一钢丝绳带动承接板滑移,操作简单便捷;下方承接板至料箱底壁后,驱动块位于靠近滑动的第一钢丝绳方向,第一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驱使驱动块朝向固定的第一钢丝绳方向滑移,使得驱动块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后续承接座带动炭块从填充料中移出。
[0013]可选的,所述回移件包括设置在承接板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背离第一钢丝绳的驱动块上,另一端位于承接板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下放过程中,在承接板重力作用下,驱动块位于靠近滑动的第一钢丝绳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承接板承接在料箱底壁后,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带动驱动块滑动至初始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同时,弹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15]可选的,所述承接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承接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钢丝绳位于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钢丝绳滑动位于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盛装有冷却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炭块在烧制过程中,炭块、填充料以及火道墙的温度较高,接近1800摄氏度,影响第一钢丝绳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第一连接管以及冷却水的作用下,第一钢丝绳所处环境的最高温度低于100摄氏度,降低了第一钢丝绳断裂的可能性,进而便于承接座以及承接板的滑动。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外管和套接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第一钢丝绳位于内管,所述内管以及外管与内管的夹层内均盛装有冷却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与内管间的冷却水沸腾后,冷却水的温度约为100摄氏度,此时冷却水对内管进行加热,使得内管内的冷却水温度低于100摄氏度,进一步降低了第一钢丝绳工作环境温度,从而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0019]可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底壁朝向承接板顶壁内凹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侧壁的端面朝向承接板顶壁下沉,所述容纳槽侧壁的竖截面呈三角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带动填充料朝向料箱开口滑移时,填充料的粉末物料经过承接板与料箱侧壁间的间隙掉落至料箱底部,导致承接板下放至料箱底壁时,承接板可能倾斜,导致炭块在烧制过程中处于倾斜状态,导致炭块易形变;承接板在下放过程中,三角形侧壁对料箱侧壁以及堆积在料箱边角的粉料挤压,使得粉料朝向料箱中部移动,进而便于承接板的底部承接在料箱底壁。
[0021]可选的,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料箱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隔板同一方向上的侧壁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包括火道墙(1)和横墙(2),所述火道墙(1)和横墙(2)围绕成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3)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炭块和填充料的承接板(4),所述承接板(4)的侧壁与火道墙(1)、横墙(2)相互抵接,所述承接板(4)上设置有多个承接座(5),炭块放置在承接座(5)上,所述承接座(5)滑动设置在承接板(4)上,所述承接座(5)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3)的深度方向,所述承接板(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接座(5)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承接板(4)滑动设置在料箱(3)内,所述承接板(4)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料箱(3)的深度方向,炉火道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承接板(4)滑动的第二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承接板(4)承接面上的第一钢丝绳(6),所述第一钢丝绳(6)背离承接板(4)的一端与吊装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承接板(4)内的多个驱动块(7),所述驱动块(7)与承接座(5)一一对应,所述承接座(5)的底面设置有驱动杆(8),所述驱动杆(8)进入承接板(4)内与驱动块(7)的顶面相互抵接,所述承接板(4)一端的所述第一钢丝绳(6)进入承接板(4)内并固定连接在驱动块(7)上,所述第一钢丝绳(6)滑动穿设在承接板(4)上,另一端所述第一钢丝绳(6)固定设置在承接板(4)上,所述驱动块(7)的顶面朝向第一钢丝绳(6)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驱动块(7)之间的第二钢丝绳(9),所述第二钢丝绳(9)处于绷紧状态;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回移件,所述回移件用于第一钢丝绳(6)处于松弛状态时,驱使所述驱动块(7)回移至初始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移件包括设置在承接板(4)内的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位于背离第一钢丝绳(6)的驱动块(7)上,另一端位于承接板(4)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4)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承接板(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钢丝绳(6)位于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钢丝绳(6)滑动位于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盛装有冷却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炉火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外管和套接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第一钢丝绳(6)位于内管,所述内管以及外管与内管的夹层内均盛装有冷却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彪陶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国星炭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