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41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SL7,且特征在于,于2022年08月2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429。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筛选获得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可适用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的环境,可降解水体、食品或饲料中的亚硝酸盐。同时,该菌株还具有优异的耐高盐能力。该菌株还具有优异的耐高盐能力。该菌株还具有优异的耐高盐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广泛使用。因为亚硝酸盐可作为发色剂,使肉制品具有良好的感官颜色,并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起到的防腐作用,并且会给腌制品带来良好的风味,因此在腌制食品如腌腊肉制品、发酵蔬菜、腌鱼等中通常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且时常出现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的现象。但是,亚硝酸盐摄入过量对机体有极大危害,若人体一次性摄入0.4g左右就会中毒身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亚硝酸盐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晕、心慌等中毒症状,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二是亚硝酸盐能够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因子,导致机体癌变。而亚硝酸盐的作用和功能又是商家无法放弃的,因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成为一个困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严重问题。
[0003]亚硝酸盐降解有两种途径,酸降解和亚硝酸还原酶降解。酸性环境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利用微生物反硝化过程也能将食品中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逐步还原为NO、N2O和N2,将液态氨素化合物转化为气态氨素化合物并释放到大气中,达到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通过发酵技术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避免有害微生物的侵害,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筛选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优良发酵菌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0004]乳酸菌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性,且乳酸菌大多为益生菌,但目前鲜有魏斯式菌的相关研究。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可在养殖产业防止水体中亚硝酸盐积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养殖水体的维护成本,改善水质提升鱼等水产品品质;或在发酵食品、饲料中广泛应用,从而达到降解腌制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改善食品和饲料品质的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SL7,于2022年08月2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429。
[0007]优选的,所述类肠膜魏斯氏菌SL7从腌腊肉中筛选分离得到,对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超过99%。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SL7的筛选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从腌腊肉样品中分离菌株,经10倍系列稀释后,均匀涂布于含1.5%

2%碳酸钙的MRS培养基,35℃培养40

48h,挑取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通过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及16SrDNA序列鉴定,确定该菌为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盐酸茶乙二胺法测定筛选得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
[0009]优选的,所述通过盐酸茶乙二胺法测定筛选是将类肠膜魏斯氏菌降解亚硝酸盐条件控制为35

37℃,pH5.8~6.2条件下,培养30~36h,能得到最大亚硝酸盐降解率。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包含活菌的菌剂,由第一个技术方案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发酵液冷冻干燥后获得。
[0011]优选的,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含:无菌条件下,将类肠膜魏斯氏菌SL7接种到MRS肉汤培养基中,35

37℃恒温培养18

24h后得到类肠膜魏斯氏菌发酵液。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四个技术方案为:第三个技术方案的包含活菌的菌剂作为亚硝酸盐降解剂、发酵剂在水体、食品或饲料制备中的应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包含活菌的菌剂作为亚硝酸盐降解剂、发酵剂在水体、食品或饲料制备中添加量为2%~5%。即按照降解对象的重量计,亚硝酸盐降解剂的添加量为2%~5%。例如,用在食品中时,亚硝酸盐降解剂的添加量为食品重量的2%~5%;用在饲料中时,亚硝酸盐降解剂的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2%~5%;用在水体中时,亚硝酸盐降解剂的添加量为水体重量的2%~5%。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获得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可适用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的环境,可降解水体、食品或饲料中的亚硝酸盐。同时,该菌株还具有优异的耐高盐能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各菌株24h亚硝酸盐降解率;图2ab分别为类肠膜魏斯氏菌的菌株培养特征和显微镜形态图;图3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系统发育树图;图4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生长曲线图;图5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产酸能力图;图6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和对比菌株对食盐耐受性曲线;图7abc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与其他菌株拮抗性试验;图8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和对比菌株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曲线;图9为不同温度对类肠膜魏斯氏菌SL7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图;图10为不同初始pH对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图;图11为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和对比菌株60h内亚硝酸盐降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7]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筛选1)类肠膜魏斯式菌的分离、筛选本专利技术所需菌种从四川腊肉中分离所得,在无菌条件下,取腊肉内部组分25g,剪碎,放入无菌均质袋中,加入225ml无菌生理盐水,于拍打式均质器中拍打3min;作10倍梯度稀释,共有10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七个浓度,取200微升样品涂布于含有1.5%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上,每个浓度做3个重复,静置30min后于37℃条件下倒置培养48h。
[0018]将具有明显溶钙圈的菌落接种于MRS培养基,划线纯化直到出现单菌落且整个平板和镜下观察菌落形态一致,然后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挑取革兰氏阳性、不产H2S、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产黏液和肌红蛋白阳性菌株,筛选得到的菌株于

4℃条件下进行斜面保存备用。
[0019]2)对亚硝酸盐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筛选将上述分离到的菌株按1%接种于含150ug/mL NaNO2,pH6.0的MRS肉汤培养基中,35 ℃培养24 h后,检测培养基中的NaNO2含量,用亚硝酸盐降解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SL7,且特征在于,于2022年08月2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42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SL7,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肠膜魏斯氏菌SL7从腌腊肉中筛选分离得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SL7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从腌腊肉样品中分离菌株,经10倍系列稀释后,均匀涂布于含1.5%

2%碳酸钙的MRS培养基,35℃培养40

48h,挑取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通过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及16SrDNA序列鉴定,确定该菌为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盐酸茶乙二胺法测定筛选得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崟钱琴贾溅琳王林果张鹏程陈秋月彭海川曾庆张应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