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光学纯(+)γ-内酰胺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34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纯(+)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纯(+)
γ

内酰胺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纯(+)γ

内酰胺的制备工艺。具体涉及利用海泥中筛选的产γ

内酰胺酶菌株进行选择性拆分,制备光学纯(+)γ

内酰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γ

内酰胺酶是酰胺酶的一种,是催化酰胺类化合物γ

内酰胺酰胺键的一种新型酰胺酶,但γ

内酰胺自身却是外消旋体,包含(
±
)两种旋光构型:(+)γ

内酰胺以及(



内酰胺,(+)γ

内酰胺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药物,如治疗艾滋病的阿巴卡韦以及治疗甲型流感的帕拉米韦,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利用外消旋体原料进行药物合成存在弊端,会致使由其合成的药物也带有手性,而手性药物存在不同对映体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潜在危害。
[0003]利用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是目前制备光学纯(+)γ

内酰胺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其过程通常较为复杂,成本很高,并且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光学纯(+)γ

内酰胺,选择一株产γ

内酰胺酶的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对γ
r/>内酰胺的降解情况,利用菌株进行5L发酵、底物拆分、产物回收生产安全、无毒的光学纯(+)γ

内酰胺。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制备光学纯(+)γ

内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 发酵罐培养基制备;
[0008]按5L的发酵体积准备LB培养基,将培养基粉末加入5L发酵罐,加水至4.5L(灭菌过程中水位会上涨),开蒸汽进夹套阀门使罐温升至100℃,开蒸汽进罐体阀门使罐体温度维持在121℃,灭菌30min。关闭蒸汽进夹套阀门、蒸汽进罐体阀门,通空气吹干空气滤芯,通空气进罐体降温,开恒温水泵使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37℃。
[0009]步骤二:接种;
[0010]按3%接种量接种产(+)γ

内酰胺酶菌株,待菌液OD
600
值达到0.6

0.8时,加入终浓度5g/L的乳糖。37℃继续培养6h后8000r/min离心30min收获菌体,加入含有50g/L(
±


内酰胺的1L反应罐,反应过夜。
[0011]步骤三:产物回收;
[0012]翌日将反应液离心,上清用500mL正丁醇萃取,使用旋转蒸发仪干燥,再将干燥产物溶于少量水,利用冷冻干燥机冻干。
[0013]步骤四:选择性拆分及HPLC检测;
[0014]取步骤二的发酵菌液2mL,8000r/min离心5min留沉淀,加10g/L的(
±


内酰胺溶液1.5mL。充分混匀,25℃摇床反应1h。或者取超声破碎上清2mL,加入0.5mL50g/L的(
±
)
γ

内酰胺溶液,充分混匀,25℃摇床反应1h。而后将反应液8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0.75mL,加等体积正丁醇反复颠倒混匀数次,8000r/min离心5min,注射器吸取上层,经有机滤膜过滤制备上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底物降解情况检测,采用AS

H手性色谱柱。
[0015]优选地,所述的产(+)γ

内酰胺酶的菌株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sp.BH24;由渤海海泥中筛选得到。网站:http://www.cgmcc.net/(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登记号:NR114581。
[0016]菌株初筛
[0017]取渤海海域海水、海泥样品共20份,海水5m L,海泥各取2.0g左右加入10m 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取上清接进行富集培养基,按5%的接种量转入相同富集培养基中再培养2d。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涂布在平板筛选培养基上,28℃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斜面保藏,用于进一步活性测定。然后将离心获得的湿菌经0.05mol/L,p 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3次以上,直至发酵液洗净为止,将洗涤后的菌体悬浮于质量浓度为10g/L的N

乙酰

L

苯丙氨酸的上述磷酸盐缓冲液中。在28℃、150r/min条件下反应8h,8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的方法测定转化率。将能转化N

乙酰

L

苯丙氨酸的32菌株进行保藏待用。
[0018]菌株复筛
[0019]将初筛获得的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在28℃、150r/min培养24h,按5%的接种量转入相同种子培养基中,28℃、150r/min培养24h,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初始发酵培养基,28℃、150r/min培养24h。然后将离心获得的湿菌经0.05mol/L,p 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3次以上,直至发酵液洗净为止,将洗涤后的菌体悬浮于质量浓度为10g/L的N

乙酰

L

苯丙氨酸的上述磷酸盐缓冲液中。在28℃、150r/min条件下反应,在10h后取样,手性HPLC分析检测转化后样品中(
±


内酰胺成分的变化,将具有较高(+)γ

内酰胺酶活性的菌株保藏待用。
[0020]最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菌株BH24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0021]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LB培养基(g/L):胰蛋白胨10.0,酵母浸粉5.0,NaCl 10.0,调节pH 7.2。
[0022]优选地,步骤二和步骤四所述种子培养基(g/L)为:酵母浸粉5.0,葡萄糖5.0,KH2PO47.0,NaHPO
4 2.0,MgSO
4 0.4,FeSO4 0.02,CaCl20.02,NH4Cl 5.0,调节pH 7.0。
[0023]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的离心条件为8000r/min,30min。
[0024]优选地,步骤四中所述的HPLC的流动相为乙腈异丙醇9:1(体积比),总流速为0.6mL/min,230nm波长检测,待基线平上样10μL。
[0025]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纯(+)γ

内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γ

内酰胺酶选择性拆分,分离(+)γ

内酰胺以及(



内酰胺,将产(+)γ

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5L发酵、底物拆分、产物回收,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对γ

内酰胺的降解情况,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发酵罐培养基制备按5L的发酵体积准备LB培养基。将培养基粉末加入5L发酵罐,加水至4.5L,开蒸汽进夹套阀门使罐温升至100℃,开蒸汽进罐体阀门使罐体温度维持在121℃,灭菌30min;关闭蒸汽进夹套阀门、蒸汽进罐体阀门,通空气吹干空气滤芯,通空气进罐体降温,开恒温水泵使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37℃;步骤二、接种按3%接种量接种产(+)γ

内酰胺酶的菌株,待菌液OD
600
值达到0.6

0.8时,加入终浓度5g/L的乳糖;37℃继续培养6h后8000r/min离心30min收获菌体,加入含有50g/L(
±


内酰胺的1L反应罐,反应过夜,步骤三、产物回收翌日将反应液离心,上清用500mL正丁醇萃取,使用旋转蒸发仪干燥,再将干燥产物溶于少量水,利用冷冻干燥机冻干;步骤四、选择性拆分及HPLC检测取步骤二的发酵取菌液2mL,8000r/min离心5min留沉淀,加10g/L的(
±


内酰胺溶液1.5mL;充分混匀,25℃摇床反应1h;或者取超声破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芳佟欣禹魏振勇刘春莹迟雪梅王严夏水英迟乃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