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5106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通过培养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提取过滤结晶后制备的麦角硫因产品HPLC检测纯度为≥99%。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麦角硫因产品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更为简单的且更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方式来发酵提取麦角硫因,同时有效提升了麦角硫因的纯度,提供高质量的麦角硫因产品。提供高质量的麦角硫因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麦角硫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方法当中制备发酵麦角硫因浓度低,所获得的麦角硫因纯度低,生产成本高。现有技术的工艺纯化获得的麦角硫因纯度96.6

99%,在一些高端的需求领域并不能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及应用。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樟芝菌丝体接种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对数繁殖期初期,所述樟芝菌丝体的菌种来自于2001年3月5日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菌株CGMCC NO.0543号;所述第一步当中采用的培养基当中包含如下组分:麦芽浸粉 1.5

2.5w/v%;葡萄糖 1.5

2.5w/v%;蛋白胨0.05

0.2w/v%;酵母膏0.07
ꢀ‑
0 .12w/v%;溶剂为水;第二步,将培养后的樟芝锥形瓶菌丝体以0.5

1%的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繁殖得到含有成熟菌丝体的发酵液,所得成熟菌丝体离心去除培养液后,对除液后的成熟菌丝体加水提取,得到麦角硫因;所述发酵培养基当中包含如下组分:碳源30.0~60.0g/L;有机氮源10.0~50.0g/L;无机盐0.1~5.0g/L;微量元素0.001~0.005g/L;所述含有成熟菌丝体的培养溶液混合物当中的麦角硫因的含量不低于100mg/ Kg。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当中的培养容器为锥形瓶,培养方式为摇瓶培养。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摇瓶培养具体为:于20

30℃的环境温度和pH=4.5

6.5的酸碱条件下,以50

200rpm的速率震荡培养
至对数繁殖期初期,培养时间为5

7天。
[0007]进一步地,优选的环境温度为30℃,酸碱条件为pH=4.5。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当中还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50.0~60.0g/L;牛肉膏10.0~25.0g/L;蛋白胨10.0~25.0g/L;无机盐 0.5~1.5g/L;硫酸锌0.003~0.005g/L;维生素B60.001~0.002g/L。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含有成熟菌丝体的发酵液当中的麦角硫因的含量不低于150mg/ Kg。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水提取具体为:在所述除液后的成熟菌丝体加入10倍去离子水后破碎成糊状;在糊状物当中再补入10倍去离子水混匀后,用高压均质机800

1200Mpa破碎菌丝体细胞壁得到菌丝体和水的混合物;将所述菌丝体和水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后将清液一次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后进行二次过滤;将过滤产物进行一次浓缩脱盐至电导100us/cm以下和脱色操作至滤出液近无色,后将滤出液二次浓缩结晶得麦角硫因产品。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16000r/min。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次过滤为采用50nm陶瓷膜过滤。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过滤为超滤膜过滤,通过超滤膜截留分子量300

1000Da的大分子杂质,相对小分子的麦角硫因通过超滤膜存在于滤液中。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浓缩为将过滤后的麦角硫因水溶液浓缩至5%

10%浓度范围;所述脱盐为通过电渗析器脱盐至电导100us/cm以下;所述脱色为采用ADS

7大孔树脂脱色,滤出液近无色;所述二次浓缩为浓缩至麦角硫因含量为20%后结晶处理。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麦角硫因产品HPLC检测纯度为≥99%,优选为100%。
[0016]一种麦角硫因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将提取后的麦角硫因产品用于制备麦角硫因乳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更为简单的且更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方式来发酵提取麦角硫因,同时有效提升了麦角硫因的纯度,提供高质量的麦角硫因产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麦角硫因产品的HPLC检测谱图。
[0019]图2为实施例2的麦角硫因产品的HPLC检测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1)樟芝菌丝体摇瓶培养:自平板上刮取新鲜樟芝菌丝体(菌种来自于2001年3月5日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菌株CGMCC NO.0543,现于中国台湾已有公开出售,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803528B)接种于锥形瓶中;培养基成分如下:麦芽浸粉 1.5

2.5w/v %;葡萄糖 1.5

2.5w/v %;蛋白胨0.05

0.2w/v%;酵母膏0.07
ꢀ‑
0 .12w/v%;溶剂为水。
[0021]于30℃、pH4.5环境下,以50

200rpm的速率震荡培养至对数繁殖期(log期)初期(约5

7天)。
[0022]其中,培养的温度、pH值等条件可依实际情况调整,较佳的温度为20至30℃,pH值为4.0

6.5。
[0023](2)樟芝菌丝体发酵:将樟芝锥形瓶菌丝体以0.5

1%的比例接种到培养基中,20~30℃条件下培养后的25~35 天繁殖得到成熟菌丝体,所得菌丝体离心去除培养液,菌丝体加水提取,得到麦角硫因。
[0024](3)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碳源30.0~60.0g/L、有机氮源10.0~50.0g/L、无机盐0.1~5.0g/L、 微量元素0.001~0.005g/L,优选包括以下组分:葡萄 糖50.0~60.0g/L、牛肉膏10.0~25.0g/L、蛋白胨10.0~25.0g/L、无机盐 0.5~1.5g/L、硫酸锌0.003~0.005g/L、维生素B 60.001~0.002g/L。
[0025](4)樟芝菌丝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为100mg/KG以上,优选为150mg/Kg 以上。
[0026](5)樟芝菌丝体中麦角硫因提取:樟芝菌丝体加入10倍去离子水用胶体磨破碎成糊状,再补入10倍去离子水混匀后用高压均质机800

1200Mpa破碎菌丝体细胞壁。
[0027]菌丝体和水混合物以管式离心机16000转离心,清液用50nm陶瓷膜二次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樟芝菌丝体接种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对数繁殖期初期,所述樟芝菌丝体的菌种来自于2001年3月5日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菌株CGMCCNO.0543号;所述第一步当中采用的培养基当中包含如下组分:麦芽浸粉1.5

2.5w/v%;葡萄糖1.5

2.5w/v%;蛋白胨0.05

0.2w/v%;酵母膏0.07

0.12w/v%;溶剂为水;第二步,将培养后的樟芝锥形瓶菌丝体以0.5

1%的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繁殖得到含有成熟菌丝体的发酵液,所得成熟菌丝体离心去除培养液后,对除液后的成熟菌丝体加水提取,得到麦角硫因;所述发酵培养基当中包含如下组分:碳源30.0~60.0g/L;有机氮源10.0~50.0g/L;无机盐0.1~5.0g/L;微量元素0.001~0.005g/L;所述含有成熟菌丝体的培养溶液混合物当中的麦角硫因的含量不低于100mg/K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当中的培养容器为锥形瓶,培养方式为摇瓶培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瓶培养具体为:于20

30℃的环境温度和pH=4.5

6.5的酸碱条件下,以50

200rpm的速率震荡培养至对数繁殖期初期,培养时间为5

7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角硫因的发酵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当中还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50.0~60.0g/L;牛肉膏10.0~25.0g/L;蛋白胨10.0~25.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