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912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电池结构包括:采用掺镓P型硅作为衬底;衬底的背面具有N区、P区、镂空结构、正电极和负电极;衬底的正面从背面至正面依次涂覆有氧化铝和钝化层;N区从正面至背面依次涂覆有隧穿氧化层、氧化钛层、氧化铝和钝化层;P区从正面至背面依次涂覆有氧化铝和钝化。制备方法的步骤大致为:清洗抛光;生长隧穿氧化层及氧化钛;激光开膜;清洗及正面碱制绒;硅片双面生长氧化铝及钝化层;再次激光开膜;丝网印刷正负电极;光注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艺流程上高效的同时,高温机台少,降低机台和工艺的繁琐性,因此有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PERC是最主流的电池技术。然而,相比于前两年电池效率的快速提升当前PERC电池盈利承压且转换效率面临天花板的背景下,PERC技术即将走入终结,一定会被转换效率更高的技术所替代。随着N型电池技术迭代加快,光伏行业基于掺杂硅层钝化的技术有异质结和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TOPcon、IBC和HJT多条路线有望并行存在。其中钝化接触结构分别有本征非晶硅和掺杂非晶硅、氧化层和掺杂多晶硅组成;根据不同的掺杂类型分为电子选择性接触和空穴选择性接触;两种电池技术都保持着较高的电池转换效率,这主要归功于钝化接触结构出色的表面钝化J0和低接触电阻率ρc以上薄膜的沉积均需要额外的掺杂技术形成对载流子的选择性。
[0003]然而相较P型硅,N型硅电池在硅片成本上较昂贵,使得目前各高效电池上线进展缓慢,加之HJT银浆成本大约是PERC的6倍以及采用低温工艺,银浆的拉力降低,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为掺镓P型硅;所述衬底的背面具有N区和P区,所述P区的边缘处为镂空结构,通过所述镂空结构实现N区和P区的分隔;所述衬底的正面从背面至正面依次涂覆有氧化铝和钝化层;其中,所述N区从正面至背面依次涂覆有隧穿氧化层、氧化钛层、氧化铝和钝化层;所述P区从正面至背面依次涂覆有氧化铝和钝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电极,垂直设于所述P区;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衬底之间为局部接触;负电极,处置设于所述N区;所述负电极与所述衬底无直接接触。3.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衬底进行清洗抛光;于衬底的背面生长隧穿氧化层及氧化钛;步骤二、按照预定图形使用激光开膜的方式将背表面生长的部分隧穿氧化层及氧化钛开掉,分别得到N区和P区;步骤三、清洗,并在衬底的正面碱制成绒面,将绒面反射率控制在11%以内;与衬底的正、背面依次生长氧化铝和钝化层;步骤四、按照预定图形再次使用激光开膜,将背表面P区边缘处生长的氧化铝及钝化层开掉,实现P区和N区的分隔;步骤五、丝网印刷正负电极,N区印刷负电极Ag浆,P区印刷正电极Al浆及烧结;步骤六、光注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掺镓P型硅料,通过清洗抛光处理后,所述表面反射率达到34%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背接触P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隧穿氧化层及氧化钛采用ALD或LPCVD任一种方式进行生长,其中隧穿氧化层的厚度为1

2nm,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文凯董思敏向亮睿
申请(专利权)人:普乐新能源科技泰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