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组装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进行离合器从动盘总成铆接工序时,需要将两块摩擦片分别贴合在从动盘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然后通过铆接机将两块摩擦片固定在从动盘上,完成铆接工序,然而摩擦片与从动盘上的固定孔相对较多,人工难以将摩擦片与从动盘上的固定孔完全对齐,并且两个摩擦片需要同时与从动盘对齐,进一步提高对齐难度,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有部分杂质残留在摩擦片表面,导致将摩擦片铆接在从动盘上后,会有杂质夹杂在摩擦片与从动盘之间,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杂质脱落而引起松动现象,严重影响使用性能。
[0003]上述作为
技术介绍
说明的事项仅用于增进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不应解释为承认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其目的是克服人工难以同时将两个摩擦片与从动盘对齐,以及因存在杂质而导致铆接后稳定性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包括有支撑板(1)、连接杆(2)和连接板(3);支撑板(1)上侧固接有四个连接杆(2);四个连接杆(2)上端之间固接有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和除尘组件;支撑板(1)和连接板(3)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上连接有除尘组件;四个连接杆(2)均与除尘组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包括有圆杆(201)、第一花键轴(202)、第一连接架(203)、第一固定块(204)、第一支撑架(205)、第一伸缩气缸(206)、第一联动块(207)、定位杆(208)、第二支撑架(209)、第二伸缩气缸(2010)、第二联动块(2011)、套筒(2012)、第二花键轴(2013)、第二连接架(2014)、第二固定块(2015)、第三联动块(2016)、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辅助单元、防偏单元和驱动单元;支撑板(1)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201);圆杆(201)上侧固接有第一花键轴(202);圆杆(201)外侧上部固接有第一连接架(203);第一连接架(203)上侧外沿呈环形阵列固接有六个第一固定块(204);圆杆(201)外侧中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架(205);第一支撑架(205)前侧和后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伸缩气缸(206);两个第一伸缩气缸(206)的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207);两个第一联动块(207)上侧均固接有两个定位杆(208);连接板(3)上侧中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架(209);第二支撑架(209)上侧中部固接有第二伸缩气缸(2010);第二伸缩气缸(2010)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联动块(2011);连接板(3)中部转动连接有套筒(2012);套筒(201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花键轴(2013);第二花键轴(2013)与第二联动块(2011)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2013)外侧下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架(2014);第二连接架(2014)下侧外沿呈环形阵列固接有六个第二固定块(2015),并且六个第二固定块(2015)与六个第一固定块(204)一一对齐;第一花键轴(202)上侧固接有第三联动块(2016);支撑板(1)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定位单元;连接板(3)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定位单元;第一连接架(203)右侧连接有辅助单元;位于前侧左方的第一固定块(204)上连接有防偏单元;支撑板(1)右部连接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圆杆(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动盘与摩擦片铆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单元包括有第一滑套(2017)、第三固定块(2018)和第三伸缩气缸(2019);支撑板(1)上侧固接有第一滑套(2017);第一滑套(2017)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18);第三固定块(2018)与圆杆(201)插接;支撑板(1)上侧左部固接有第三伸缩气缸(2019);第三伸缩气缸(2019)的伸缩端与第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侯宁,李阳,周海东,马振来,杨红星,汤海超,孟婷,李剑,林海洋,刘红川,周威廷,姚彬,蔡鹏飞,石中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