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冲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72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塑膜冲坑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上,并沿铝塑膜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预处理组件及冲坑组件;其中,预处理组件包括设置在架体上,并相对布置在铝塑膜的上下两侧的第一凸模及第一凹模,第一凸模可驱动地靠近第一凹模,以构成对铝塑膜上冲坑位置的预冲压,且预处理组件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在第一凸模对铝塑膜进行预冲压时,构成对冲坑位置的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铝塑膜冲坑装置,通过设置有预处理组件及加热单元,能够对铝塑膜上的冲坑位置进行预冲压,从而实现对冲坑位置的多阶段处理,并且能够在预冲压时对冲坑位置进行加热,从而使冲坑位置的铝塑膜可承受的负荷更大,防止铝塑膜出现破损断裂的情况。断裂的情况。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塑膜冲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软包电池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铝塑膜冲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包电池由于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应用于各行各业。铝塑膜作为软包锂电池的外层保护膜,主要由尼龙层、铝层和PP层组成,起到了保护电池内部结构,防止内部的电解液泄漏的作用。现有的动力电池的铝塑膜成型工艺,多采用与铝塑膜上凹坑相匹配的凸模与凹模配合,直接冲压而成。
[0003]在现有的部分铝塑膜冲坑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体积的电池材料,其冲坑的深度可能也不相同,以100μm左右厚度的铝塑膜为例,其冲坑深度的极限为7mm

8mm,超过该深度时,铝塑膜局部位置受力过大,极容易造成铝塑膜产生形变甚至破损撕裂的情况,因此限制了铝塑膜的最大冲坑深度,进而限制了软包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的提升。此外,在铝层破损后,铝塑膜外的水分就会进入到动力电池内,导致电池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铝塑膜冲坑装置,防止铝塑膜在冲坑过程中出现破损撕裂的情况,提升冲坑深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冲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冲坑装置包括架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沿铝塑膜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预处理组件及冲坑组件;所述预处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相对布置在所述铝塑膜的上下两侧的第一凸模(201)及第一凹模(301),所述第一凸模(201)可驱动地靠近所述第一凹模(301),以构成对所述铝塑膜上冲坑位置的预冲压,所述预处理组件还包括加热单元(4),所述加热单元(4)在所述第一凸模(201)对所述铝塑膜进行预冲压时,构成对所述冲坑位置的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4)设置在所述第一凸模(201)的周侧,所述加热单元(4)的底部高于第一凸模(20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坑组件包括相对布置在所述铝塑膜的上下两侧的第二凸模(202)及第二凹模(302),所述第二凸模(202)可驱动的靠近所述第二凹模(302);所述架体(1)上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冲压件及支撑件,所述冲压件包括冲压板(2),所述第一凸模(201)及所述第二凸模(202)设置在所述冲压板(2)的底部,所述支撑件包括冲压台(3),所述第一凹模(301)及所述第二凹模(302)设置在所述冲压台(3)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冲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模(202)的周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持件(5),所述压持件(5)与所述冲压板(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6),所述第二凸模(202)对所述铝塑膜冲坑时,在所述弹性件(6)的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玥史童男朱开鑫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