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60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心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开凿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动板,T形滑动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心电检测设备主体,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T形滑槽的下内壁开凿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内活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T形滑动板的下端,最终实现便于对心电检测设备主体进行拆卸检修,对现有心电检测设备进行了优化。心电检测设备进行了优化。心电检测设备进行了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心电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心电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无线心电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心电图则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诊断可靠,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损害的优点,在现代医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医疗设备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202023960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电检测设备,所述心电检测设备包括:机壳、信息交互组件、导联接收器、心电监测组件和摄像头组件;所述心电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腔中,所述信息交互组件和所述摄像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信息交互组件和所述摄像头组件均与所述心电监测组件电连接。
[0004]现有心电检测设备和底座之间不便于拆卸,不便于心电检测设备的取下检修,为此我们提出无线心电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无线心电检测设备。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开凿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动板,所述T形滑动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心电检测设备主体,所述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T形滑槽的下内壁开凿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活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T形滑动板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电性连接于心电检测设备主体,所述连接管电性连接于电源线,所述连接管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杆,所述T形滑动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弹力限位机构,所述弹力限位机构用于防止T形滑动板从T形滑槽内脱离;工作时,当需要将心电检测设备主体从底座上拆卸时,旋转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旋转带动凸轮的旋转,凸轮的旋转带动两个弧形滑动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弧形滑动板带动两个第四连接杆、两个插块和两个第三连接杆移动,两个插块向相远离的一端带动两个弹簧压缩,两个插块从两个卡槽内脱离后可以向上移动T形滑动板,将T形滑动板从T形滑槽内抽出,T形滑动板带动第一连接杆脱离连接管,T形滑动板脱离T形滑槽后实现心电检测设备主体和底座的分离,从而实现便于心电检测设备主体的拆卸取下,当需要安装心电检测设备主体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便于对心电检测设备主体进行拆卸检修,对现有心电检测设备进行了优化。
[0007]优选的,所述弹力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卡槽、两个插块、两个第三连接杆、两个插孔、两个弹簧和两个第二插槽,两个所述第二插槽分别开凿于T形滑槽的左右内壁,两个所述插孔分别开凿于底座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插孔分别和两个第二插槽相连通,两个所述卡槽
分别开凿于T形滑动板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插块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卡槽内,两个所述插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插槽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块相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插孔内,两个所述T形滑槽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块相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插槽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同时带动两个第三连接杆移动;工作时,通过插块插在卡槽内实现防止T形滑动板上下移动,防止T形滑动板从T形滑槽内意外脱离,从而防止心电检测设备主体和底座意外分离,通过插块移动实现弹簧压缩,便于弹簧弹力复位带动插块插在卡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杆、两个弧形滑动板、转轴、转杆和凸轮,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后端,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转轴内,所述凸轮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后端,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弧形滑动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四连接杆相靠近的一端,两个所述弧形滑动板均滑动连接于凸轮;工作时,通过旋转凸轮实现带动两个弧形滑动板移动,便于凸轮带动弧形滑动板移动从而实现带动插块的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凸轮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于有弧形环,两个所述弧形滑动板的内壁均开凿有弧形滑槽,所述凸轮滑动连接于两个弧形滑槽内;工作时,弧形环的设置和弧形滑槽相匹配便于防止凸轮和弧形滑动板脱离,弧形滑槽和弧形环起到限位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凸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心电检测设备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工作时,第二连接杆的设置便于第二把手的连接,第二把手的设置便于凸轮的旋转。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管,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管内;工作时,限位管的设置便于限制第四连接杆的位置,防止第四连接杆上下前后移动,限位管对第四连接杆起到限位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方案中当需要将心电检测设备主体从底座上拆卸时,旋转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旋转带动凸轮的旋转,凸轮的旋转带动两个弧形滑动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弧形滑动板带动两个第四连接杆、两个插块和两个第三连接杆移动,两个插块向相远离的一端带动两个弹簧压缩,两个插块从两个卡槽内脱离后可以向上移动T形滑动板,将T形滑动板从T形滑槽内抽出,T形滑动板带动第一连接杆脱离连接管,T形滑动板脱离T形滑槽后实现心电检测设备主体和底座的分离,从而实现便于心电检测设备主体的拆卸取下,当需要安装心电检测设备主体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便于对心电检测设备主体进行拆卸检修,对现有心电检测设备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滑动板处的立体图。
[0018]图中:1、底座;2、T形滑槽;3、第一插槽;4、插孔;5、电源线;6、连接管;7、第一连接
杆;8、T形滑动板;9、卡槽;10、心电检测设备主体;11、第一把手;12、转轴;13、转杆;14、凸轮;15、弧形滑动板;16、弧形滑槽;17、第二把手;18、第二连接杆;19、插块;20、第三连接杆;21、限位管;22、弹簧;23、第四连接杆;24、第二插槽;25、弧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0]如图1

图4所示的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开凿有T形滑槽2,T形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动板8,T形滑动板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心电检测设备主体10,底座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5,T形滑槽2的下内壁开凿有第一插槽3,第一插槽3内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连接管6内活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固定连接于T形滑动板8的下端,第一连接杆7电性连接于心电检测设备主体1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开凿有T形滑槽(2),所述T形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动板(8),所述T形滑动板(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心电检测设备主体(10),所述底座(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5),所述T形滑槽(2)的下内壁开凿有第一插槽(3),所述第一插槽(3)内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内活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固定连接于T形滑动板(8)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杆(7)电性连接于心电检测设备主体(10),所述连接管(6)电性连接于电源线(5),所述连接管(6)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杆(7),所述T形滑动板(8)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弹力限位机构,所述弹力限位机构用于防止T形滑动板(8)从T形滑槽(2)内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心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卡槽(9)、两个插块(19)、两个第三连接杆(20)、两个插孔(4)、两个弹簧(22)和两个第二插槽(24),两个所述第二插槽(24)分别开凿于T形滑槽(2)的左右内壁,两个所述插孔(4)分别开凿于底座(1)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插孔(4)分别和两个第二插槽(24)相连通,两个所述卡槽(9)分别开凿于T形滑动板(8)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插块(19)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卡槽(9)内,两个所述插块(19)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插槽(24)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20)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块(19)相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20)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插孔(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