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44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设置上端与反应室的顶端、下端与反应室的底端之间均留有间距的竖隔板,且上部间距大,下部间距小,反应室内,自顶端竖直向下至竖隔板上端之间的区域作为缺氧区,缺氧区以下的区域通过所述竖隔板分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反应分区,较大的反应分区作为好氧区,并设有搅拌装置与曝气装置,较小的反应分区作为厌氧区;所述反应室内的污泥与外部的旁流厌氧发酵罐之间通过污泥输入管道及污泥输出管道能够相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为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不同功能菌群繁衍创造条件,能够顺利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进行。能够顺利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进行。能够顺利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多数针对的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领域,相对于农村等较为分散的地区,其污水更加集中,设备更加大型,按照法规要求,达标排放,技术比较先进。
[0003]在现阶段,虽然生物脱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水的处理,但能耗高、成本高以及工艺流程复杂等传统生物除氮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在限制技术的推广,开发高效,经济的氮素去除工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好氧反应器内,运用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可以实现有机物和氮素的同步去除,在提高氮素去除率的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简化了氮素去除流程。
[0004]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反应机理:微生物絮体表面的溶解氧浓度高,以硝化菌为主;深入内部氧气传递受阻产生缺氧区,反硝化菌为优势。两种优势菌在絮体的比例因氧浓度不同而不同,絮体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硝化反硝化性能也因此不同。
[0005]高浓度污水的处理中,采用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泥龄冲突:硝化菌(Nitrifyingbacteria)属于长世代生物,PAos为短世代生物;(2)碳源竞争:异养菌(反硝化菌(Denitrifyingbacteria)和聚磷菌(Phosphateaccumulatingorganisms,PAOs)都需要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和吸释磷;(3)曝气、剩余污泥量大:由于好氧吸磷、曝气硝化均是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的,排磷则需要通过排出大量剩余污泥来去除,这将会增加反应器整体运行能耗。
[0006]然而,现有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申请号为“201621300822.2”、名称为“一种小型家用污水处理装置”的专利,包括集水槽、水泵、净化池、滤水板和储水箱,再结合复杂的传动装置,其结构较为臃肿,操作复杂,不适合农村使用。
[0007]又如,申请号为“201910029956.7”、名称为“农村家庭小型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专利,大幅简化了处理器结构,降低了运行成本和操作难度,但其运用成熟的“厌氧—曝气—沉淀”工艺仍然存在结构过复杂,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处理效果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为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不同功能菌群繁衍创造条件,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进行。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特点是:
[0011]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设置上端与反应室的顶端、下端与反应室的底端之间均留有间距的竖隔板,且上部间距大,下部间距小,反应室内,自顶端竖直向下至竖隔板上端
之间的区域作为缺氧区,缺氧区以下的区域通过所述竖隔板分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反应分区,较大的反应分区作为好氧区,并设有搅拌装置与曝气装置,较小的反应分区作为厌氧区;
[0012]所述反应室设有用于接收污水的污水进水口、用于排出上清液的出水口,用于排出污泥的污泥排出口,用于接收污泥的污泥输入口;
[0013]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外设置一带有污泥排入口与污泥输出口的旁流厌氧发酵罐,所述旁流厌氧发酵罐的污泥排入口与反应室的污泥排出口通过设有输入泵的污泥输入管道相接,用于接收来自反应室排出的污泥,所述旁流厌氧发酵罐的污泥输出口与反应室的污泥输入口通过设有输出泵的污泥输出管道相接,用于向反应室内输入污泥。
[0014]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0015]所述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用于对好氧区内污水的搅拌,所述曝气装置用于对好氧区内的好氧曝气。
[0016]所述反应室经污泥输入管道排出至旁流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量占反应室内沉淀的污泥总量的20%。
[0017]所述反应室内腔为上大下小的方形锥斗状结构,竖隔板为按照反应室内腔外形尺寸对应设置的上大下小的板状结构。
[0018]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9]本技术通过在现有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增设一道竖隔板,将反应室内分区形成好氧区、厌氧区与缺氧区,利用竖隔板改变曝气状态,控制反应室内溶剂氧含量,实现各区溶解氧浓度不同,从而可为不同功能菌群繁衍创造条件,提高对污水处理的精准度,用以保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顺利进行。并有,通过增设旁流厌氧发酵罐,创造厌氧环境,可实现聚磷菌的单独化培养,而厌氧发酵的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可以输送至SBR反应池中供给SND使用,从而可提高碳氮比,改善畜禽养殖污水中碳氮比过低的现状。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反应室内各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4]图中,1反应室;2竖隔板;3缺氧区;4好氧区;5厌氧区;6搅拌装置;7出水口;8污泥排出口;9污泥输入口;10旁流厌氧发酵罐;11污泥排入口;12污泥输出口;13污泥输入管道;14输入泵;15污泥输出管道;16输出泵;17发酵罐出水口;18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设置为:
[0027]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1内设置上端与反应室1的顶端、下端与反应室1的底端之间均留有间距的竖隔板2,且上部间距大,下部间距小,反应室1内,自顶端竖直向下至竖隔板2上端之间的区域作为缺氧区3,缺氧区3以下的区域通过竖隔板2分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反应分区,较大的反应分区作为好氧区4,并设有搅拌装置6与曝气装置18,较小的反应分区作为厌氧区5;
[0028]反应室1设有用于接收污水的污水进水口、用于排出上清液的出水口7,用于排出污泥的污泥排出口8,用于接收污泥的污泥输入口9;
[0029]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1外设置一带有污泥排入口11与污泥输出口12的旁流厌氧发酵罐10,旁流厌氧发酵罐10的污泥排入口11与反应室1的污泥排出口8通过设有输入泵14的污泥输入管道13相接,用于接收来自反应室1排出的污泥,旁流厌氧发酵罐10的污泥输出口12与反应室1的污泥输入口9通过设有输出泵16的污泥输出管道15相接,用于向反应室1内输入污泥。
[0030]该污水处理装置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0031]搅拌装置6为电动搅拌器,用于对好氧区4内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SND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内设置上端与反应室的顶端、下端与反应室的底端之间均留有间距的竖隔板,且上部间距大,下部间距小,反应室内,自顶端竖直向下至竖隔板上端之间的区域作为缺氧区,缺氧区以下的区域通过所述竖隔板分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反应分区,较大的反应分区作为好氧区,并设有搅拌装置与曝气装置,较小的反应分区作为厌氧区;所述反应室设有用于接收污水的污水进水口、用于排出上清液的出水口,用于排出污泥的污泥排出口,用于接收污泥的污泥输入口;在SBR反应器的反应室外设置一带有污泥排入口与污泥输出口的旁流厌氧发酵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厚云王蔚凯张杰黄子睿黄显怀闫益佳谢发之薛同站余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