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40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由依次连通且环绕成圈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设置在中心的沉淀池组成,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有交替分布的上流道和下流道,以形成一条上下折返的过水通道,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颗粒状的生物填料设置在好氧池内;导流装置设置在沉淀池内,导流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好氧池连通,出水口朝向沉淀池的池底延伸;集液槽设置在沉淀池内的上部,通过溢流的方式收集沉淀池的上层水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提高生物处理效果污泥悬浮物沉淀效率高,出水质量好。出水质量好。出水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均采用较为成熟的生物处理技术,即A2O工艺(Anaerobic

Anoxic

Oxic厌氧

缺氧

好氧),但是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设备布置占用的面积大,且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期。此外,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污泥等悬浮物,较难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提高生物处理效果污泥悬浮物沉淀效率高,出水质量好。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由依次连通且环绕成圈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设置在中心的沉淀池组成,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内均设有交替分布的上流道和下流道,以形成一条上下折返的过水通道,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0005]生物填料,颗粒状的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能够自由移动;
[0006]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所述导流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池连通,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延伸;
[0007]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的上部,通过溢流的方式收集所述沉淀池的上层水流。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环绕成圈,且沉淀池设置在中心位置处,能够缩小占地面积,同时保持较大的池容;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有交替分布的上流道和下流道,共同形成上下折返的过水通道,有效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使微生物与污水进行充分反应;生物填料设置在好氧池内,使得生物填料上也能附着生长微生物,提高池内微生物的含量,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结合,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导流装置的出水口朝沉淀池池底延伸,同时集液槽设置在沉淀池内的上部,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更难进入到集液槽中,提高悬浮物沉淀效果。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设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导流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的流道内设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交替排列在所述导流装置的流道内壁两侧,形成折返通道。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内均竖向设有多个上隔
板和多个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沿水流方向交替布置,使得所述上隔板的下方形成下流道,所述下隔板的上方形成上流道。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之间设有输泥装置,以将所述沉淀池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池中。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缺氧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的所述出水口处设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的板面与所述导流装置的轴线垂直,且与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设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所述集液槽的出口连通。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平面展开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
[0022]处理池100、上隔板101、下隔板102、厌氧池110、缺氧池120、好氧池130、曝气装置131、沉淀池140、污泥池150、输泥装置151、污泥回流管152、清水池160、生物填料200、导流装置300、进水口310、出水口320、挡板330、挡泥板340、集液槽400、加药装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6]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100,处理池100由依次连通且环绕成圈的厌氧池110、缺氧池120、好氧池130以及
设置在中心的沉淀池140组成,厌氧池110和缺氧池120内均设有交替分布的上流道和下流道,以形成一条上下折返的过水通道,好氧池130内设有曝气装置131;
[0028]生物填料200,颗粒状的生物填料200设置在好氧池130内,能够自由移动;
[0029]导流装置300,导流装置300设置在沉淀池140内,导流装置300上设有进水口310和出水口320,进水口310与好氧池130连通,出水口320朝向沉淀池140的池底延伸;
[0030]集液槽400,集液槽400设置在沉淀池140内的上部,通过溢流的方式收集沉淀池140的上层水流。
[0031]污水经过厌氧池110、缺氧池120,微生物分解进行厌氧反应和缺氧反应,分别去除COD、反硝化脱氮,在好氧池130中,曝气装置131向池内水体补充溶解氧,生物填料200上附着有微生物,结合原有的活性泥内的微生物,共同进行好氧反应,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好氧池130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口310进入到导流装置300内,经过导流装置300输送至沉淀池140的池底部,促进污水中悬浮物的沉积,悬浮物沉积在沉淀池140的池底,随液位高度的上升,水流逐渐清澈,含有悬浮物少的水溢流至集液槽400内,以输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00),所述处理池(100)由依次连通且环绕成圈的厌氧池(110)、缺氧池(120)、好氧池(130)以及设置在中心的沉淀池(140)组成,所述厌氧池(110)和所述缺氧池(120)内均设有交替分布的上流道和下流道,以形成一条上下折返的过水通道,所述好氧池(130)内设有曝气装置(131);生物填料(200),颗粒状的所述生物填料(200)设置在所述好氧池(130)内,能够自由移动;导流装置(300),所述导流装置(300)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40)内,所述导流装置(300)上设有进水口(310)和出水口(320),所述进水口(310)与所述好氧池(130)连通,所述出水口(320)朝向所述沉淀池(140)的池底延伸;集液槽(400),所述集液槽(400)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40)内的上部,通过溢流的方式收集所述沉淀池(140)的上层水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加药装置(500),所述加药装置(500)与所述导流装置(300)的进水口(3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300)的流道内设有多个挡板(330),所述挡板(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会芳何国钢梅连春王志杨坤曾伟吴镇江
申请(专利权)人:曲誉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