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42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包括:基座件,其包括底座、旋转轴、放置板和机架,所述底座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底座上带动所述放置板周向转动,所述机架在所述放置板上随动;液压馈能件,其包括液压件和馈能件,所述液压件在所述放置板上做功,所述馈能件在所述地面上与所述液压件连接;伸缩缓冲吸附件,其包括伸缩缓冲件和吸附件,所述伸缩缓冲件在所述机架上被所述液压件驱动带动所连接的所述吸附件吸附在船舶上,并且将所述船舶的晃动力经所述伸缩缓冲件传递至所述液压件,最终存储在所述馈能件内待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灵活、适用性更强、适用于大型船舶的系泊和能量利用率高。舶的系泊和能量利用率高。舶的系泊和能量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装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船舶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智能船舶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船舶行业发展的热点,而实现船舶自动系泊已经成为实现船舶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船舶停泊方式需要系缆工人根据系缆位置、天气变化、潮位变化和风水流动等来掌握系泊作业方法、,这种系泊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差、船舶容易产生碰撞等问题。而使用自动系泊系统实现船舶的停泊,将会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目前,现有的自动系泊系统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现有的自动系泊系统结构复杂,在面临随机产生的晃动时,无法完全适应吸附船舶的位置变化。二是已存在的自动系泊系统的吸盘少,吸附能力不够,无法牢固地将大型船舶系泊在停泊处。三是已存在的自动系泊系统能量消耗大,能量利用率低。因此,设计出补偿范围更大、系统结构自由度更高、吸附能力更强、更加节能的自动系泊系统是目前实现船舶智能化、自动化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包括:
[0005]基座件,其包括底座、旋转轴、放置板和机架,所述底座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底座上带动所述放置板周向转动,所述机架在所述放置板上随动;
[0006]液压馈能件,其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其包括液压件和馈能件,所述液压件在所述放置板上做功,所述馈能件在所述地面上与所述液压件连接;
[0007]伸缩缓冲吸附件,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包括伸缩缓冲件和吸附件,所述伸缩缓冲件在所述机架上被所述液压件驱动带动所连接的所述吸附件吸附在船舶上,并且将所述船舶的晃动力经所述伸缩缓冲件传递至所述液压件,最终存储在所述馈能件内待使用。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通过底面四周的螺孔紧固在所述地面上,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顶面旋转通孔,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底面旋转通孔,所述顶面旋转通孔和所述底面旋转通孔内均嵌装有轴承;所述旋转轴一端先后贯穿嵌装在所述顶面旋转通孔和所述底面旋转通孔内的轴承中,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上,所述机架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09]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部长条通孔和下部长条通孔,以便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液压件包括液压缸、滑轮和钢索,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钢索设置在所述液压缸上;所述液压缸包括第一液压缸、
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相互平行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所述第三液压缸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滑轮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上方,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上方,同时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下方;所述钢索包括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所述第一钢索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缸顶端,所述第一钢索另一端经所述第一滑轮转向后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所述第二钢索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液压缸顶端,所述第二钢索另一端经所述第二滑轮转向后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馈能件包括储能箱和液压油管,所述储能箱设置在所述地面上,所述液压油管连接在所述储能箱上;所述液压油管包括第一液压油管、第二液压油管和第三液压油管,所述第一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储能箱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储能箱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贯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储能箱贯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液压缸贯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伸缩缓冲件包括第一伸缩缓冲件、第二伸缩缓冲件和第三伸缩缓冲件,所述第一伸缩缓冲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缓冲件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伸缩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缓冲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缓冲件上;所述第一伸缩缓冲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和动力输入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销轴自由端嵌装在所述上部长条通孔内;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钢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伸缩杆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三伸缩杆另一端铰接,同时所述第四伸缩杆另一端通过第五销轴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动力输入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销轴与所述第四伸缩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动力输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液压缸顶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缓冲件包括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上,所述第六伸缩杆一端通过第六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五伸缩杆另一端上,所述第六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销轴,所述第七销轴自由端嵌装在所述下部长条通孔内,并且所述第七销轴能够在所述下部长条通孔内沿纵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六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通过第八销轴与所述第二钢索另一端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伸缩缓冲件包括第七伸缩杆、第八伸缩杆和第九伸缩杆,所述第七伸缩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八伸缩杆一端通过第九销轴与所述第七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九伸缩杆一端通过第十销轴与所述第八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九伸缩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销轴与所述第五伸缩杆另一端铰接。
[0016]优选地,所述吸附件包括摆臂和吸盘,所述摆臂设置在所述第三伸缩缓冲件上,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一端通过所
述第九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七伸缩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摆臂一端通过所述第十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九伸缩杆一端上;所述吸盘包括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一面设置有磁力式或者真空式的吸附装置,所述第一吸盘另一面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通过第十一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吸盘与所述第一吸盘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盘的连接端通过第十二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摆臂另一端上。
[0017]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设置了摆臂、旋转轴和轴承,可以减小晃动在X方向上的分量;在伸缩缓冲件中设置由多个伸缩杆铰接组成的三个四边形机构,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减小晃动在Y、Z方向上的分量;
[0019]2)本专利技术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设置了三个四边形机构组成伸缩缓冲件,由于四边形机构易变形的特点,因此伸缩装置结构的自由度更高、灵活性更强,在面临停泊船舶随机产生的各种晃动时,适用性更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件,其包括底座、旋转轴、放置板和机架,所述底座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底座上带动所述放置板周向转动,所述机架在所述放置板上随动;液压馈能件,其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其包括液压件和馈能件,所述液压件在所述放置板上做功,所述馈能件在所述地面上与所述液压件连接;伸缩缓冲吸附件,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包括伸缩缓冲件和吸附件,所述伸缩缓冲件在所述机架上被所述液压件驱动带动所连接的所述吸附件吸附在船舶上,并且将所述船舶的晃动力经所述伸缩缓冲件传递至所述液压件,最终存储在所述馈能件内待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通过底面四周的螺孔紧固在所述地面上,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顶面旋转通孔,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底面旋转通孔,所述顶面旋转通孔和所述底面旋转通孔内均嵌装有轴承;所述旋转轴一端先后贯穿嵌装在所述顶面旋转通孔和所述底面旋转通孔内的轴承中,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上,所述机架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部长条通孔和下部长条通孔,以便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包括液压缸、滑轮和钢索,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钢索设置在所述液压缸上;所述液压缸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相互平行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所述第三液压缸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上方,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上方,同时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下方;所述钢索包括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所述第一钢索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缸顶端,所述第一钢索另一端经所述第一滑轮转向后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所述第二钢索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液压缸顶端,所述第二钢索另一端经所述第二滑轮转向后与所述伸缩缓冲吸附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能式的双吸盘自动系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馈能件包括储能箱和液压油管,所述储能箱设置在所述地面上,所述液压油管连接在所述储能箱上;所述液压油管包括第一液压油管、第二液压油管和第三液压油管,所述第一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储能箱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储能箱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贯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管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敏刘肖鹏许明姚震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