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17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属于汽车车窗领域,包括车门本体、下边框、上边框和密封垫;车门本体上设置有门框;下边框和上边框均设置在车门本体上;下边框位于门框的下端;上边框位于门框的上端;密封垫设置有两个,两个密封垫分别设置在车门本体和上边框上;密封垫与车门本体和上边框滑动连接,且可拆连接;车门本体和上边框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垫移动的推动机构;两个密封垫对称设置;车门本体和上边框的一端呈半弧形结构;密封垫和推动机构与上边框的结构形状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密封垫进行更换,且密封效果好。且密封效果好。且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窗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窗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门窗框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车门作为车身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风格、强度、刚度、可靠性及工艺性等必需满足车身整体性能的要求;车门窗框内设有车窗玻璃。
[0003]而车窗玻璃与汽车车门窗框密封性不好,使得车门窗框出现漏风,风噪变大等情况,现有技术中,密封垫通常是用胶水安装到边框上,与车窗玻璃贴着,而时间久了胶水和密封垫老化后,车窗玻璃无法与密封垫完全贴合,此时则需要对密封垫进行更换,在更换时需要完全去除残留的胶水,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施工周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方便对密封垫进行更换,且密封效果好的汽车车门窗框。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包括车门本体、下边框、上边框和密封垫;
[0006]车门本体上设置有门框;下边框和上边框均设置在车门本体上;下边框位于门框的下端;上边框位于门框的上端;密封垫设置有两个,两个密封垫分别设置在车门本体和上边框上;密封垫与车门本体和上边框滑动连接,且可拆连接;车门本体和上边框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垫移动的推动机构;两个密封垫对称设置;车门本体和上边框的一端呈半弧形结构;密封垫和推动机构与上边框的结构形状对应。
[0007]优选的,上边框上设置有密封槽和收纳槽;密封垫滑动设置在收纳槽内,推动机构设置在收纳槽内;抵接条设置在密封槽的上端。/>[0008]优选的,收纳槽内设置有卡接槽;密封垫和推动机构均与卡接槽卡接;密封垫包括密封部和推动部;密封部设置在推动部上;推动部滑动设置在卡接槽内,密封部与上边框卡接。
[0009]优选的,推动机构包括弹性件和推板;推板滑动设置在卡接槽内,推板与推动部抵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边框和推板连接。
[0010]优选的,抵接条的下端设置有压槽;抵接条的形状与上边框的形状契合;抵接条位于车门本体与上边框的连接处。
[0011]优选的,下边框内设置有密封条。
[0012]优选的,下边框上设置有倒斜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中,密封垫为一体成型式,且具有韧性,车窗玻璃位于车门本体内,且与车门本体滑动连接,在车窗玻璃合上时,车窗玻璃的上端插入到密封槽内,并与抵接条抵
接,位于压槽内,压槽挤压在车窗玻璃上,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通过弹性件推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推动部移动,推动部推动密封部移动,使得密封部抵在车窗玻璃上,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当车窗玻璃与密封部分离时,推动机构推动两个密封垫抵在一起,当车窗玻璃关上时,则车窗玻璃与密封部接触,能够挤开密封部,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在需要对密封垫进行更换时,将将推动部从卡接槽内抽出,从而能够取下密封垫,在安装新的密封垫时,先将推板压入到收纳槽内,压缩弹性件,提供推动部安装的空间,当推动部安装到收纳槽内后,剪去多余的密封垫,松开推板,使得弹性件推动推板移动,从而能够将密封部挤出收纳槽,此时推动部卡在卡接槽上,从而完成对密封垫的更换;更换方便,且由于密封垫始终被推动机构推着挤压在车窗玻璃上,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车门本体;2、下边框;3、上边框;301、密封槽;302、收纳槽;303、卡接槽;4、密封垫;401、密封部;402、推动部;5、推动机构;501、弹性件;502、推板;6、抵接条;601、压槽;7、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包括车门本体1、下边框2、上边框3和密封垫4;
[0020]车门本体1上设置有门框;下边框2和上边框3均设置在车门本体1上;下边框2位于门框的下端;上边框3位于门框的上端;密封垫4设置有两个,两个密封垫4分别设置在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上;密封垫4与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滑动连接,且可拆连接;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垫4移动的推动机构5;两个密封垫4对称设置;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的一端呈半弧形结构;密封垫4和推动机构5与上边框3的结构形状对应。
[0021]上边框3上设置有密封槽301和收纳槽302;密封垫4滑动设置在收纳槽302内,推动机构5设置在收纳槽302内;抵接条6设置在密封槽301的上端。收纳槽302内设置有卡接槽303;密封垫4和推动机构5均与卡接槽303卡接;密封垫4包括密封部401和推动部402;密封部401设置在推动部402上;推动部402滑动设置在卡接槽303内,密封部401与上边框3卡接。推动机构5包括弹性件501和推板502;推板502滑动设置在卡接槽303内,推板502与推动部402抵接;弹性件501的两端分别与上边框3和推板502连接。抵接条6的下端设置有压槽601;抵接条6的形状与上边框3的形状契合;抵接条6位于车门本体1与上边框3的连接处。
[0022]下边框2内设置有密封条7。下边框2上设置有倒斜面;密封条7能够抵在车窗玻璃上,从而能够增加密封效果,倒斜面能够对雨水进行导向,减少雨水进入到车门本体1内的概率。
[0023]本技术中,密封垫4为一体成型式,且具有韧性,车窗玻璃位于车门本体1内,且与车门本体1滑动连接,在车窗玻璃合上时,车窗玻璃的上端插入到密封槽301内,并与抵接条6抵接,位于压槽601内,压槽601挤压在车窗玻璃上,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通过弹性
件501推动推板502移动,推板502推动推动部402移动,推动部402推动密封部401移动,使得密封部401抵在车窗玻璃上,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当车窗玻璃与密封部401分离时,推动机构5推动两个密封垫4抵在一起,当车窗玻璃关上时,则车窗玻璃与密封部401接触,能够挤开密封部401,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在需要对密封垫4进行更换时,将将推动部402从卡接槽303内抽出,从而能够取下密封垫4,在安装新的密封垫4时,先将推板502压入到收纳槽302内,压缩弹性件501,提供推动部402安装的空间,当推动部402安装到收纳槽302内后,剪去多余的密封垫4,松开推板502,使得弹性件501推动推板502移动,从而能够将密封部401挤出收纳槽302,此时推动部402卡在卡接槽303上,从而完成对密封垫4的更换;更换方便,且由于密封垫4始终被推动机构5推着挤压在车窗玻璃上,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00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1)、下边框(2)、上边框(3)和密封垫(4);车门本体(1)上设置有门框;下边框(2)和上边框(3)均设置在车门本体(1)上;下边框(2)位于门框的下端;上边框(3)位于门框的上端;密封垫(4)设置有两个,两个密封垫(4)分别设置在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上;密封垫(4)与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滑动连接,且可拆连接;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垫(4)移动的推动机构(5);两个密封垫(4)对称设置;车门本体(1)和上边框(3)的一端呈半弧形结构;密封垫(4)和推动机构(5)与上边框(3)的结构形状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其特征在于,上边框(3)上设置有密封槽(301)和收纳槽(302);密封垫(4)滑动设置在收纳槽(302)内,推动机构(5)设置在收纳槽(302)内;抵接条(6)设置在密封槽(301)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收纳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大均孙其高吴生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羽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