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膜下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6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撕膜下料组件,属于撕膜机构领域,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内的第一三轴模组、设在所述第一三轴模组上的撕膜模组以及设在所述撕膜模组下方的流水线,所述第一三轴模组带动所述撕膜模组移动,所述撕膜模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三轴模组上的第一撕膜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一撕膜安装板上的吸嘴安装块、设在所述吸嘴安装块上的吸嘴、设在所述第一撕膜安装板上的驱动件以及设在所述驱动件上的夹爪,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爪与所述吸嘴进行夹合,所述吸嘴与所述夹爪配合进行撕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撕膜,利用气缸带动并利用真空吸,同时利用夹爪与吸嘴配合进行撕膜处理,并利用机械手进行NG下料,同步运行并大大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撕膜下料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撕膜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撕膜下料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自动化行业的兴起,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成为无可替代的趋势。对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产品在完成加工后,需要在其表面覆设离型纸等膜材,以避免在运输及存储等环节被外物划伤。而在后续组装或再加工等环节中,需要将覆盖在产品表面的膜材撕去。
[0003]目前,撕膜作业一般采用人工进行,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市场上现有的一些撕膜设备则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有些撕膜设备仅设有吸盘或者吸嘴,很容易导致膜材受力不均,从而被撕破并残留在物料上,又如有些撕膜设备采用机械手或机械手进行撕膜,导致很难将底膜撕开或者在撕膜过程中损坏底膜,并且机械手容易划伤物料表面甚至破坏物料,撕膜失败的物料要到下一环节才能被发现,再进行返工,浪费时间和人力,影响工作效率。
[0004]因此,需要一种容易将底膜撕开、撕膜干净,没有残留物、不破损物料表面,并且能够及时检测撕膜是否成功的撕膜下料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撕膜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第一三轴模组(1)、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模组(1)上的撕膜模组(2)以及设置在所述撕膜模组(2)下方的流水线(3),所述第一三轴模组(1)带动所述撕膜模组(2)移动,所述撕膜模组(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模组(1)上的第一撕膜安装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撕膜安装板(21)上的吸嘴安装块(22)、设置在所述吸嘴安装块(22)上的吸嘴(23)、设置在所述第一撕膜安装板(21)上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夹爪(24),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爪(24)与所述吸嘴(23)进行夹合,所述吸嘴(23)与所述夹爪(24)配合进行撕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23)上设有第一转轴(233),所述夹爪(24)上设有第一通孔(241),所述第一转轴(23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41),所述夹爪(24)以所述第一转轴(233)为中心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23)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吸气口(235),所述夹爪(24)包括向所述吸气口(235)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43),所述延伸部(243)与所述吸气口(235)的下端进行夹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撕膜安装板(21)上的气缸(291)以及所述气缸(291)驱动的连接件(293),所述连接件(293)上设有第二转轴(295),所述夹爪(24)上设有第一腰孔(242),所述第二转轴(295)在所述第一腰孔(242)内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撕膜下料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祥哲金林根武强刘武雷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