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642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1:材料选择:选取厚度为的铝合金钣金件;步骤S2:冲压成型:将铝合金钣金件进行多次热冲压,最后得到盘状结构;步骤S3:线切割:将步骤S2中的盘状结构放置在切割床上,通过线切割加工出与桨叶数量相同的多个呈斜角圆弧流线状结构的耳片,其中耳片与盘体之间的连接为光顺衔接,且相邻两个耳片之间为光滑曲面过渡连接,耳片与桨叶轴线的夹角α为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涵道尾桨结构加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涵道尾桨用于提供侧向拉力,平衡主桨的反作用力矩,而其操纵组件主要是通过其直线运动转换为桨叶的扭转运动,用于实现桨叶的变距。某型尾桨的操纵组件设计有耳片,耳片的设计角度与桨叶变距销的倾斜角一致,保证耳片操纵孔与变距销垂直,操纵组件的直线运动带动桨叶变距销的扭转,从而实现桨叶的变距。操纵组件为铝合金钣金冲压结构,主要承受变距力和自身离心力的作用。
[0003]目前,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操纵盘的强度较低、耐疲劳性能较差,使得操纵盘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工出的操纵盘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出的操纵盘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加工步骤:
[0008]步骤S1:材料选择:选取厚度为的铝合金钣金件;
[0009]步骤S2:冲压成型:将步骤S1中的铝合金钣金件进行多次热冲压,最后得到盘状结构;
[0010]步骤S3:线切割:将步骤S2中的所述盘状结构放置在切割床上,通过线切割加工出与桨叶数量相同的多个呈斜角圆弧流线状结构的耳片,其中所述耳片与盘体之间的连接为光顺衔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耳片之间为光滑曲面过渡连接,所述耳片与桨叶轴线的夹角α为6
°
,切割完成后得到操纵盘初品;
[0011]步骤S4:研磨锉修:人工对操纵盘初品的横截面进行锉修,其锉修方向与线切割方向相同,锉修后的截面粗糙度精度达到0.4。
[001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中考虑钣金冲压件冲压过程导致局部厚度不均匀,通过强度计算分析等手段,设计铝合金钣金冲压件的整体厚度为3.4mm;为了尽量消除主要受力部位的疲劳源,通过提高受力部位的粗糙度,尤其是板材受力截面的粗糙度,设计粗糙度为0.4,从而可减小表面光洁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薄壁冲压结构的耳片成型采用了线切割,而为了保证相邻耳片过渡区域主要受力方向的一致性,消除疲劳应力,使线切割方向与修锉方向一致;并且耳片与耳片之间、耳片的外形采用了斜角圆弧流线设计,耳片与盘体之间
的连接采用了光顺衔接,注重细节设计,消除两耳片之间、耳片与本体过渡受力较大区域的不光顺现象,保证过渡区域的光滑过渡要求,尽量消除由于不光顺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为了保证整体钣金冲压件的强度及提高疲劳性能,考虑到操纵盘设有耳片同时又是铝合金薄壁结构件,设计结构复杂,机加难度太大,操纵盘选用了钣金多次冲压工艺加工。因此,本专利技术考虑了铝合金钣金冲压件局部厚度减薄带来的强度降低,增强了整体强度;考虑了铝合金钣金冲压结构件的表面光洁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从制造细节上尽量消除疲劳源,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构件的疲劳性能,最终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加工出的操纵盘其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线切割的切割起始点从所述耳片的最高点起刀。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为了保证切割起始点带来的应力集中,切割起始点应避开主要受力部位的两个耳片过渡区域,使起始点在耳片的顶部。
[0015]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在所述耳片上线切割出耳片孔,所述耳片孔中穿固有用于桨叶变矩销穿设的耐磨衬套。
[0016]进一步的,所述耐磨衬套与所述耳片孔粘结固定。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耐磨衬套的设置使得桨叶变距销转动灵活,减少磨损。
[0018]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2中,每次冲压前均对冲压模具的工作面进行清理,并加强润滑。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冲压时,物料与冲压模具之间粘连,而影响待冲压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附图为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流程图。
[0022]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操纵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附图为操纵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附图为耳片的线切割与锉修方向需一致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加工步骤:
[0027]步骤S1:材料选择:选取厚度为的铝合金钣金件;
[0028]步骤S2:冲压成型:将步骤S1中的铝合金钣金件进行多次热冲压,最后得到盘状结构1;具体的,操纵盘为圆盘式铝合金结构件,薄壁,使用了模具多次冲压成型,每次冲压前进行热处理,使材料处于软状态,即增加材料的延展性,拉伸后再次进行热处理,如此反复4次,方可得到设计结构;
[0029]步骤S3:线切割:将步骤S2中的盘状结构1放置在切割床上,通过线切割加工出与桨叶数量相同的多个呈斜角圆弧流线状结构的耳片2,其中耳片2与盘体之间的连接为光顺衔接,且相邻两个耳片2之间为光滑曲面过渡连接,耳片2与桨叶轴线的夹角α为6
°
,切割完成后得到操纵盘初品;
[0030]步骤S4:研磨锉修:人工对操纵盘初品的横截面进行锉修,其锉修方向与线切割方向相同,即将锉修方向按线切割进刀方向加工,锉修后的截面粗糙度精度达到0.4。
[0031]步骤S3中的线切割的切割起始点从耳片2的最高点201起刀。
[0032]在步骤S3中,在耳片2上线切割出耳片孔202,耳片孔202中穿固有用于桨叶变矩销穿设的耐磨衬套3,耐磨衬套3为碳化钨材质,且衬套内表面具有润滑层。
[0033]耐磨衬套3与耳片孔202粘结固定。
[0034]在步骤S2中,每次冲压前均对冲压模具的工作面进行清理,并加强润滑。
[0035]该方法中考虑钣金冲压件冲压过程导致局部厚度不均匀,通过强度计算分析等手段,设计铝合金钣金冲压件的整体厚度为3.4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尾桨中的操纵盘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加工步骤:步骤S1:材料选择:选取厚度为的铝合金钣金件;步骤S2:冲压成型:将步骤S1中的铝合金钣金件进行多次热冲压,最后得到盘状结构(1);步骤S3:线切割:将步骤S2中的所述盘状结构(1)放置在切割床上,通过线切割加工出与桨叶数量相同的多个呈斜角圆弧流线状结构的耳片(2),其中所述耳片(2)与盘体之间的连接为光顺衔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耳片(2)之间为光滑曲面过渡连接,所述耳片(2)与桨叶轴线的夹角α为6
°
,切割完成后得到操纵盘初品;步骤S4:研磨锉修:人工对操纵盘初品的横截面进行锉修,其锉修方向与线切割方向相同,锉修后的截面粗糙度精度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九领鲁金华刘胜美姜雪肖刘培元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