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0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旋转钢护筒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安装主体由主体钢套筒、上固定盘、下固定盘构成,主体钢套筒套装在结构柱上,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形成旋转钢护筒安装空间;旋转钢护筒安装于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的安装空间内,撞击力吸收结构层位于安装主体的主体钢套筒与旋转钢护筒之间。通过该结构柱保护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地铁车站等土建施工中的结构柱进行保护,当受到切线方向撞击力时旋转钢护筒能够相对于安装主体移动和转动,进而将撞击力进行分解,当受到正面撞击力或切线方向撞击力时撞击力吸收结构层能够利用形变对撞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到达全面有效的保护结构柱,避免受碰撞破损的目的。碰撞破损的目的。碰撞破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以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建设越发如火如荼,地铁车站土建施工完成后至站内机电装修完成有长达1、2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因为由很多不同专业不同单位参与地铁建设,而地铁车站内部往往空间下载,多单位多工种挤在一起作业,很容易对车站成品实体进行污染、损坏,这其中车站结构柱体受损较为严重,油漆涂料污染或机械设备碰撞事件较多,造成了额外增加的修复费用,且结构柱是车站受力的根基,破损修复不利于车站长久使用。
[0003]由于车站结构柱体的多为矩形柱体,现有的结构柱保护装置并不能对车站结构柱体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0004]申请号为CN201821271434.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柱阳角护角装置,其通过护角板对结构柱的四角处进行保护;若机械设备与结构柱碰撞位置不在结构柱的四角处,则无法对结构柱形成有效保护。
[0005]申请号为CN20172189697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用保护性柔性模板,其通过干混水泥砂浆加水润湿后固化形成刚性模板框对结构柱进行保护;机械设备碰撞混水泥砂浆后,会导致固化形成的混水泥砂浆范围性脱落,若再次发生碰撞则会造成结构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该结构柱保护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地铁车站等土建施工中的结构柱进行保护,避免结构柱受碰撞破损。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该结构柱保护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旋转钢护筒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所述安装主体由主体钢套筒、上固定盘、下固定盘构成,主体钢套筒套装在结构柱上,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钢套筒的顶部和底部,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均为圆形板体,且向主体钢套筒外部延伸,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形成旋转钢护筒安装空间;所述旋转钢护筒安装于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的安装空间内,其受切线方向撞击力时能够相对于安装主体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撞击力吸收结构层位于安装主体的主体钢套筒与旋转钢护筒之间,旋转钢护筒受正面撞击力或切线方向撞击力时,撞击力吸收结构层能够产生形变。
[0009]进一步的,所述撞击力吸收结构层为橡胶环、沙袋或气囊;所述撞击力吸收结构层外侧嵌入式安装若干球体,其通过球体与旋转钢护筒内壁滚动接触,撞击力吸收结构层内侧嵌入式安装若干减震弹簧,其通过减震弹簧与主体钢套筒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球体和若干减震弹簧均以圆周方向阵列式排布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主体的主体钢套筒、上固定盘、下固定盘,以及旋转钢护筒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均为左右对称的分体结构;其中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上设有拼装连接板和拼接螺栓。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盘的顶部还设有用于信息化表示牌安装的卡扣。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该结构柱保护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地铁车站等土建施工中的结构柱进行保护,当受到切线方向撞击力时旋转钢护筒能够相对于安装主体进行移动和转动,进而将撞击力进行分解,当受到正面撞击力时撞击力吸收结构层能够利用形变对撞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到达全面有效的保护结构柱,避免结构柱受碰撞形成破损的目的。
[0015]该结构柱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制作方便,且能够对结构柱形成有效全面的保护,特别适用于地铁车站等土建施工。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8]图2和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1—4中,1—主体钢套筒,2—上固定盘,3—下固定盘,4—结构柱,5—旋转钢护筒,6—撞击力吸收结构层,7—球体,8—减震弹簧,9—拼装连接板,10—拼接螺栓,11—卡扣,12—环形挡圈,13—信息化表示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该结构柱保护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旋转钢护筒5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6;该结构柱保护装置整体安装后如图1所示,以下对安装主体、旋转钢护筒5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6的具体结构、制作、安装进行详细描述:
[0024]如图2所示,安装主体由主体钢套筒1、上固定盘2、下固定盘3三部分构成,其中主体钢套筒1的截面形状与结构柱4相同,若结构柱4为圆形则主体钢套筒1则为钢板制成的中空圆柱体,若结构柱4为矩形,则主体钢套筒1则为钢板制成的中空棱柱体;主体钢套筒1的
长度尺寸需要满足1—2米,使该结构柱保护装置安装后由地面向上形成1—2米的保护范围。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均为钢板切割成的等尺寸圆形板体,考虑到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之间的空间需要安装旋转钢护筒5,因此,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除中心处形成有满足结构柱4的过孔外,还需要向主体钢套筒1外部延伸,并在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上焊接环形挡圈12;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分别采用焊接固定在主体钢套筒1的顶部和底部。此外,考虑到该结构柱保护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钢套筒1、上固定盘2、下固定盘3,以及旋转钢护筒5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6均采用左右对称的分体结构,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通过拼装连接板9和拼接螺栓10使得该结构柱保护装置能够整体拼接安装,从而实现安装和拆卸方便。
[0025]由于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向主体钢套筒1外部延伸,进而上固定盘2和下固定盘3之间形成旋转钢护筒5安装空间,利用该安装空间安装旋转钢护筒5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6;其中撞击力吸收结构层6可以采用橡胶环、沙袋、气囊或其它缓冲材料;旋转钢护筒5则采用两块钢板窝弯制作,两块钢板安装在安装主体的安装空间内后在进行焊接形成整体旋转钢护筒5,但需要保证两块钢板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构柱保护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旋转钢护筒和撞击力吸收结构层;所述安装主体由主体钢套筒、上固定盘、下固定盘构成,主体钢套筒套装在结构柱上,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钢套筒的顶部和底部,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均为圆形板体,且向主体钢套筒外部延伸,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形成旋转钢护筒安装空间;所述旋转钢护筒安装于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之间的安装空间内,其受切线方向撞击力时能够相对于安装主体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撞击力吸收结构层位于安装主体的主体钢套筒与旋转钢护筒之间,旋转钢护筒受正面撞击力或切线方向撞击力时,撞击力吸收结构层能够产生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海峰赵伟王天梁王巍李辉张灿峰管庆波侯建平王新豪韩雪银朱沐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