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得到的汽油调和组分和反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产环烷烃生产汽油调和组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以C5~C8轻质烷烃为原料,降低其中苯含量并多产环烷烃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生产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车用汽油标准愈发严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车用汽油质量标准的升级速度,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的国VI A车用汽油标准要求较之现行的国V标准对于汽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芳烃含量降低至35体积%,苯含量降低至0.8体积%,烯烃含量降至18体积%,并对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做出了更加严苛的规定,而预计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VI B车用汽油标准更是将烯烃含量降至15体积%。
[0003]目前我国汽油池调和组分的主要来源是催化汽油和重整汽油,其余为烷基化汽油和MTBE等。其中,催化汽油是我国最主要的汽油调和组分,但是硫含量、烯烃含量较高,辛烷值偏低。而重整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且烯烃、硫、氮含量很低,但是芳烃以及苯含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蒸馏塔由上至下至少包括:精馏段、轻烃异构反应段和提馏段,轻烃原料进入催化蒸馏塔内,使得轻烃原料中5~20质量%的苯和环烷烃进入所述的轻烃异构反应段发生异构化反应后经过精馏段分离,塔顶得到C5烷烃及多甲基C6异构烷烃;在所述的精馏段抽出侧线出料进入芳构化反应区进行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区的反应产物作为循环物料返回所述的催化蒸馏塔;使得轻烃原料中80~95质量%的苯和环烷烃与其它重组分经提馏段后,进入环烷异构反应区进行苯饱和与环烷烃异构化反应,反应后物流经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液相产品,与催化蒸馏塔塔顶出料混合后得到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烃原料为C5‑
C8的烷烃、环烷烃及芳烃;优选地,所述的轻烃原料组成为20~80质量%C5~C8的烷烃、0~50质量%的环烷烃和1~50质量%的苯。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烷异构反应区在所述的催化蒸馏塔外部,所述的催化蒸馏塔的进料位置位于所述的轻烃异构反应段,来自芳构化反应区的循环物料返回催化蒸馏塔的位置位于所述的提馏段。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催化蒸馏塔总塔板数为基准,所述的精馏段的塔板数占比为25
‑
50%、所述的轻烃异构反应段的塔板数占比为40
‑
60%,所述的提馏段的塔板数占比为5
‑
35%。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烷异构化反应区设置在所述的催化蒸馏塔内,所述的催化蒸馏塔由上至下包括精馏段、轻烃异构反应段、第一提馏段、环烷异构反应区和第二提馏段。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催化蒸馏塔总塔板数为基准,所述的精馏段的塔板数占比为25
‑
50%,所述的轻烃异构反应段的塔板数占比为35
‑
65%,环烷异构反应区的塔板数占比为10
‑
35%,第一提馏段和第二提馏段的塔板数比例各为0
‑
25%;优选地,所述的精馏段的塔板数占比为30
‑
40%,轻烃异构反应段的塔板数占比为50
‑
55%,环烷异构反应段的塔板数比例为10
‑
15%。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蒸馏塔操作压力为0.2MPa
‑
5.0MPa,塔顶温度为60℃
‑
150℃,塔底温度为200℃
‑
300℃,塔侧线抽出温度为120℃
‑
240℃,原料进料质量空速为0.2
‑
10.0h
‑1,氢/烃摩尔比为0.1
‑
6.0;优选地,所述的催化蒸馏塔操作压力为0.5
‑
5MPa,塔顶温度为80℃
‑
140℃;塔底温度为200
‑
280℃;塔侧线抽出温度为140
‑
200℃;原料进料质量空速为0.5
‑
5.0h
‑1;氢/烃摩尔比为0.5
‑
5.0。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汽油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欣,王澈,马爱增,张玉红,张秋平,于中伟,李金芝,潘罗奇,肖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