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544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在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与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之间设置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对压缩空气进行预冷,使得压缩空气中温度降低,压缩空气结露排水使得压缩湿度降低,湿度较低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中的热吸附式干燥机组,降低吸附式干燥机组的干燥填料用量,也降低工人增加填料的频率,有效节能,同时整个系统在夏季与过渡季采用不同的供冷方式,夏季采用板式换热器组提供冷却水,过渡季采用冷却塔组提供冷却水,降低了能耗,满足节能的生产需求。满足节能的生产需求。满足节能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工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作为工业生产上最环保的动力源,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塑胶,纺织,电力,建材等各行各业,作为喷涂,搅拌,输送等等,气压与电压,油压相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基本上,每一个工厂都会配备一个空压站。
[0003]公开号:CN201721064530.8,一种空压机节能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空压机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所述空压机的气管依次连接冷冻式干燥机和吸附式干燥机,空气经过空压机压缩并依次通过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干燥和降温处理,低温压缩空气输入至车间膨胀吸热。
[0004]使用冷冻式干燥机来进行空气的降温,冷冻式干燥机能耗大,又或者不设置冷冻式干燥机直接进入吸附式干燥机进行干燥供气,这样会提高干燥机内的填料消耗量,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来进行干燥料的更换。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耗小、减少填料频率、可按需切换冷却方式的,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耗小、减少填料频率、可按需切换冷却方式的,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0007]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包括冷却水系统9、冷冻水系统10、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通过管道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输入端连接,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入端连接,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出端通过空压主管14与外部车间储气罐连接,冷冻水系统10分别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冷却水系统9的水路连接,冷却水系统9分别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的水路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由多个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并联组成,用于将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结露并将结露水排出,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内设有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用于将温度较高的压缩空气与温度较低的冷冻水进行换热,换热系统一端分别设有冷冻水进口22、冷冻水出口23,冷冻水出口23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26与冷冻水系统10连接,冷冻水进口22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27与冷冻水系统10连接,换热系统另一侧边分别设有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压缩空气进口24通过第一供气管道28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输出端连接,压缩空气出口25通过第二供气管道29与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入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下方连接设有多个电子液位排水器211,用于排出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内空气结露所形成的结露水;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26与冷冻水
出口23连接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压力表231、第一温度计232、第一蝶阀233,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27与冷冻水进口22连接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球阀221、第二压力表222、第一Y型过滤器223、第二蝶阀224;所述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处均设有第一球阀241,用于控制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处开闭。
[0010]进一步的,第一供气管道28与第二供气管道29上还连接有第一旁通管291,便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进行检修,第一旁通管291上设有第二球阀292,用于控制第一旁通管291开闭。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包括空压机组11、储气罐组12、第一过滤器组13,空压机组11的空压机组11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储气罐组12输入端连接,储气罐组12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器组13输入端连接,第一过滤器组13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的压缩空气进口24连接,空压机组11由多个空压机111并联连接,储气罐组12由多个储气罐121并联连接,第一过滤器组13由多个初效过滤器131并联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包括热吸附式干燥机组31、第二过滤器组32,热吸附式干燥机组31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的压缩空气出口25连接,热吸附式干燥机组31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器组32输入端连接,第二过滤器组32输出端通过空压主管14与外部车间储气罐连接,热吸附式干燥机组31由多个热吸附式干燥机311并联组成,第二过滤器组32由多个第二过滤器装置321并联组成,第二过滤器装置321包括中效过滤器322、高效过滤器323。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效过滤器131、中效过滤器322、高效过滤器323底部均连接有自动排水器,自动排水器通过水管就近将水排至排水沟。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系统9包括冷却塔组4、板式换热器组5、冷却水泵组6、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第一中温冷冻水供水管8,所述冷却塔组4由多个冷却塔41并联组成,板式换热器组5由多个板式换热器组51并联组成,冷却塔组4输出端处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切换阀门71,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与冷却塔组4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四切换阀门72;板式换热器组5与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切换阀门74,板式换热器组5与冷却水泵组6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切换阀门73。
[0015]进一步的,夏季时关闭第一切换阀门71、第四切换阀门72,空压机111的出水口、热吸附式干燥机311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与板式换热器组5冷却水进水口,板式换热器组5冷却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泵组6输入端连接,冷却水泵组6输出端通过第一中温冷冻水供水管8与空压机111的进水口、热吸附式干燥机311的进水口连接;
[0016]过渡季时关闭第二切换阀门73、第三切换阀门74,空压机111的出水口、热吸附式干燥机311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与冷却塔41进水口连接,冷却塔41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泵组6输入端连接,冷却水泵组6输出端通过第一中温冷冻水供水管8与空压机111的进水口、热吸附式干燥机311的进水口连接。
[0017]进一步的,冷却水泵组6还连接有气体定压罐61,气体定压罐61通过管道连接有软化水箱62,软化水箱62底部泄水口,泄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地漏或排水沟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温冷冻水回水管7与第一中温冷冻水供水管8之间还连接有自动加药装置,用于保证水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台空压机111、热吸附式干燥机311均自带控制柜。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压机111为水冷无油离心式空压机,所述热吸附式干燥机311为高效节能鼓风热吸附式干燥机。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初效过滤器131过滤精度为1μm、中效过滤器322过滤精度为0.1μm、高效过滤器323过滤精度为0.01μm。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包括冷却水系统(9)、冷冻水系统(10)、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通过管道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输入端连接,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入端连接,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出端通过空压主管(14)与外部车间储气罐连接,冷冻水系统(10)分别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冷却水系统(9)的水路连接,冷却水系统(9)分别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的水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由多个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并联组成,用于将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结露并将结露水排出,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内设有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用于将温度较高的压缩空气与温度较低的冷冻水进行换热,换热系统一端分别设有冷冻水进口(22)、冷冻水出口(23),冷冻水出口(23)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26)与冷冻水系统(10)连接,冷冻水进口(22)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27)与冷冻水系统(10)连接,换热系统另一侧边分别设有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压缩空气进口(24)通过第一供气管道(28)与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输出端连接,压缩空气出口(25)通过第二供气管道(29)与第二压缩空气供气组(3)输入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下方连接设有多个电子液位排水器(211),用于排出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内空气结露所形成的结露水;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26)与冷冻水出口(23)连接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压力表(231)、第一温度计(232)、第一蝶阀(233),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27)与冷冻水进口(22)连接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球阀(221)、第二压力表(222)、第一Y型过滤器(223)、第二蝶阀(224);所述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处均设有第一球阀(241),用于控制压缩空气进口(24)、压缩空气出口(25)处开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供气管道(28)与第二供气管道(29)上还连接有第一旁通管(291),便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21)进行检修,第一旁通管(291)上设有第二球阀(292),用于控制第一旁通管(291)开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空气供气组(1)包括空压机组(11)、储气罐组(12)、第一过滤器组(13),空压机组(11)的空压机组(11)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储气罐组(12)输入端连接,储气罐组(12)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器组(13)输入端连接,第一过滤器组(13)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高效预冷节能冷却器组(2)的压缩空气进口(2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华项琼宋吉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