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7951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输水装置,输水装置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自清洗过滤器单元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雨水清水池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消毒单元输出端设有回用水供水泵,回用水供水泵输出端与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回用水供水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雨水收集池进行初步过滤,再进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进行二次过滤,接着依次进入雨水清水池、消毒单元、回用水供水泵、输水装置、缓冲收集池对雨水进行回收输送至车间内设备内,减低水资源废弃率,由通过收集雨水通过第一反冲洗管道进行池底反冲,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资源综合利用,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雨水收集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

2、现有的光伏车间将雨水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大大浪费了水资源或采用简单的过滤回收系统(公开号:cn201180278y)进行粗过滤回收,无法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

3、公开号:cn201180278y,雨水过滤回收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池、排水管、过滤网、回收池、导水管、细排水管、限位排水管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有一段竖直放置,有很长一段水平放置。水平放置的排水管末端封闭,下方连有细排水管,上方连有限位排水管。较限位排水管略远离排水管末端的排水管上方位置有连接导水管的排水口,排水口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水平放置的排水管内壁最高点的高度。

4、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光伏车间外收集的雨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光伏车间雨水利用率低或直接废弃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控制器6、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缓冲收集池8输入端与外部雨水收集管9连接,缓冲收集池8输出端分别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输水装置7,输水装置7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3,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4,消毒单元4输出端设有回用水供水泵5,回用水供水泵5输出端与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回用水供水泵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设置雨水收集池1进行初步过滤,再进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进行二次过滤,接着依次进入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对雨水进行回收输送至车间内设备内,减低水资源废弃率,由通过收集雨水通过第一反冲洗管道25进行池底反冲,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控制器6、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其特征在于:缓冲收集池8输入端与外部雨水收集管9连接,缓冲收集池8输出端分别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缓冲收集池8用于将外部雨水缓存并分别输入至雨水收集池1和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输水装置7,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内的水输出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内,输水装置7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用于对收集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3,雨水清水池3用于收集过滤的洁净雨水,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4,消毒单元4用于对洁净雨水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单元4输出端设有回用水供水泵5,回用水供水泵5用于将处理后的雨水输出至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回用水供水泵5输出端与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回用水供水泵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输水装置7包括壳体71、提升泵72,壳体71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壳体71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提升泵72,用于将收集雨水输送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提升泵72之间还设有排泥泵73,排泥泵73一端与第一进水口连接,排泥泵73另一端与外部的下游雨水口连接,排泥泵73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输入的雨水进行排污排泥。

5、进一步的,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包括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第一输送主管22、第一输送支管23、第二输送支管24,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的侧边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主管22与雨水清水池3输入端连接,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输送支管23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支管24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一输送支管23上、第二输送支管24上和第一输送支管23与第二输送支管24之间的第一输送主管22上均设有蝶阀,用于控制管道开闭。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主管22与雨水收集池1之间还设有第一反冲洗管道25,用于雨水对雨水收集池1底部进行冲洗。

7、进一步的,所述消毒单元4包括第二输送主管41、紫外消毒器42,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通过第二输送主管41与回用水供水泵5输入端连接,第二输送主管41上设有紫外消毒器42,用于对雨水进行消毒。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主管41还设有旁通阀结构43,用于紫外消毒器42关停维修。

9、进一步的,雨水收集池1、雨水清水池3内均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第一反冲洗管道25上靠近第一输送主管22处、第一输送主管22靠近与第一反冲洗管道25连接处均还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回用水供水泵5、排泥泵73、提升泵72均为电动阀,电动阀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收集池8包括缓冲本体81、第三输送主管82、第一挡水板83、弃流聚集槽84、第二挡水板85、截污网86,缓冲本体81内部的底部设有弃流聚集槽84,用于雨水汇集至缓冲本体81内,弃流聚集槽84中部的上方设有第二挡水板85,用于控制雨水输出、进入的流量,缓冲本体81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出水口811,第三出水口811处设有截污网86,用于过滤杂质,第三出水口811通过第三输送主管82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连接,缓冲本体81内部的一侧设有第四出水口812,第四出水口812处设有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缓冲本体81内部靠近第四出水口812处设有第一挡水板83,用于控制雨水输出、进入的流量。

11、进一步的,第二挡水板85顶部高度低于第三出水口811底部高度,第一挡水板83顶部高度高于第三出水口811顶部高度,第一挡水板83顶部高度低于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高度。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控制器6、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缓冲收集池8输入端与外部雨水收集管9连接,缓冲收集池8输出端分别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输水装置7,输水装置7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3,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4,消毒单元4输出端设有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控制器(6)、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其特征在于:缓冲收集池(8)输入端与外部雨水收集管(9)连接,缓冲收集池(8)输出端分别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缓冲收集池(8)用于将外部雨水缓存并分别输入至雨水收集池(1)和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输水装置(7),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内的水输出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内,输水装置(7)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用于对收集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3),雨水清水池(3)用于收集过滤的洁净雨水,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4),消毒单元(4)用于对洁净雨水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单元(4)输出端设有回用水供水泵(5),回用水供水泵(5)用于将处理后的雨水输出至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回用水供水泵(5)输出端与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回用水供水泵(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7)包括壳体(71)、提升泵(72),壳体(71)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壳体(71)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提升泵(72),用于将收集雨水输送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提升泵(72)之间还设有排泥泵(73),排泥泵(73)一端与第一进水口连接,排泥泵(73)另一端与外部的下游雨水口连接,排泥泵(73)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输入的雨水进行排污排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包括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第一输送主管(22)、第一输送支管(23)、第二输送支管(24),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的侧边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主管(22)与雨水清水池(3)输入端连接,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输送支管(23)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支管(24)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一输送支管(23)上、第二输送支管(24)上和第一输送支管(23)与第二输送支管(24)之间的第一输送主管(22)上均设有蝶阀,用于控制管道开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主管(22)与雨水收集池(1)之间还设有第一反冲洗管道(25),用于雨水对雨水收集池(1)底部进行冲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单元(4)包括第二输送主管(41)、紫外消毒器(42),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通过第二输送主管(41)与回用水供水泵(5)输入端连接,第二输送主管(41)上设有紫外消毒器(42),用于对雨水进行消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主管(41)还设有旁通阀结构(43),用于紫外消毒器(42)关停维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池(1)、雨水清水池(3)内均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第一反冲洗管道(25)上靠近第一输送主管(22)处、第一输送主管(22)靠近与第一反冲洗管道(25)连接处均还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回用水供水泵(5)、排泥泵(73)、提升泵(72)均为电动阀,电动阀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收集池(8)包括缓冲本体(81)、第三输送主管(82)、第一挡水板(83)、弃流聚集槽(84)、第二挡水板(85)、截污网(86),缓冲本体(81)内部的底部设有弃流聚集槽(84),用于雨水汇集至缓冲本体(81)内,弃流聚集槽(84)中部的上方设有第二挡水板(85),用于控制雨水输出、进入的流量,缓冲本体(81)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出水口(811),第三出水口(811)处设有截污网(86),用于过滤杂质,第三出水口(811)通过第三输送主管(82)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连接,缓冲本体(81)内部的一侧设有第四出水口(812),第四出水口(812)处设有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缓冲本体(81)内部靠近第四出水口(812)处设有第一挡水板(83),用于控制雨水输出、进入的流量。

10.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雨水清水池(3)、消毒单元(4)、回用水供水泵(5)、控制器(6)、输水装置(7)、缓冲收集池(8),其特征在于:缓冲收集池(8)输入端与外部雨水收集管(9)连接,缓冲收集池(8)输出端分别与雨水收集池(1)输入端、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连接,缓冲收集池(8)用于将外部雨水缓存并分别输入至雨水收集池(1)和外部市政雨水弃流溢流管(10),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输水装置(7),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内的水输出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内,输水装置(7)输出端设有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用于对收集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输出端设有雨水清水池(3),雨水清水池(3)用于收集过滤的洁净雨水,雨水清水池(3)输出端设有消毒单元(4),消毒单元(4)用于对洁净雨水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单元(4)输出端设有回用水供水泵(5),回用水供水泵(5)用于将处理后的雨水输出至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回用水供水泵(5)输出端与光伏车间设备的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回用水供水泵(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7)包括壳体(71)、提升泵(72),壳体(71)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壳体(71)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提升泵(72),用于将收集雨水输送至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提升泵(72)之间还设有排泥泵(73),排泥泵(73)一端与第一进水口连接,排泥泵(73)另一端与外部的下游雨水口连接,排泥泵(73)用于将雨水收集池(1)输入的雨水进行排污排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车间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清洗过滤器单元(2)包括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第一输送主管(22)、第一输送支管(23)、第二输送支管(24),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自清洗过滤器本体(21)的侧边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主管(22)与雨水清水池(3)输入端连接,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输送支管(23)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支管(24)与第一输送主管(22)连接,第一输送支管(23)上、第二输送支管(24)上和第一输送支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华项琼宋吉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