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16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按键以及一电池,本体具有一电路板、一开关组件以及一处理器,开关组件及处理器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按键设置于本体上并可相对于本体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电池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本体,当按键位于该第一位置时,电池与本体卡合,当按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释放电池并触发开关组件以传递一控制讯号至处理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渐发达,相关通讯产品的日渐普遍,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传统的移动电话通常需先关闭电源,再借由按下电池按键而使电池与移动电话本体脱离。然而,若在电源未关闭前,电池即与移动电话本体脱离,则当时未储存的使用中、处理中的资料便会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可在检测到电池即将脱离时,立即储存使用、处理中的数据,并关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以保护可携式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按键以及一电池,本体包括一电路板、一开关组件以及一处理器,上述开关组件及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上述按键设置于本体上且可相对于上述本体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电池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上述本体,当上述按键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电池与上述本体卡合,当上述按键移动至上述第二位置时释放上述电池并触发上述开关组件以传递一控制讯号至上述处理器。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上述控制讯号并关闭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上述控制讯号并储存处理中的资料。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按键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于上述电路板。在一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滑块,上述按键具有一第一斜面,当上述按键沿一第一方向由上述第一位置移动至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按键通过上述第一斜面推顶上述滑块沿一第二方向由一第三位置移动至一第四位置,上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上述第二方向。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块具有一第一相对斜面,上述按键的上述第一斜面抵顶上述滑块的上述第一相对斜面,使上述滑块由上述第三位置移动至上述第四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块具有一第二斜面,当上述电池置入于上述本体时,上述电池推顶上述第二斜面,进而推动上述滑块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具有一第二相对斜面,上述电池的上述第二相对斜面抵顶上述滑块的上述第二斜面,使上述滑块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四位置较上述第三位置更远离上述电池。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还具有一壳体,上述壳体具有一容纳部,当上述滑块位于上述第三位置时,上述滑块与上述电池卡合并使上述电池固定于上述容纳部。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上述开关组件及上述处理器均设置于上述壳体内。在一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弹性体,抵接于上述壳体及上述按键之间,提供一第一恢复力使上述按键由上述第二位置回复至上述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体为一弹簧。在一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弹性体,抵接于上述壳体及上述滑块之间,当上述按键由上述第二位置回复至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第二弹性体提供一第二恢复力使上述滑块由上述第四位置回复至上述第三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弹性体及上述滑块为一体成形。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弹性体为一悬臂结构。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壳体还具有一第一开孔,上述按键可活动地穿过上述第一开孔。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块具有一第二开孔,上述按键可活动地穿过上述第二开孔。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开孔,上述滑块可活动地穿过上述第三开孔。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还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述上壳体及上述下壳体包覆上述电路板、上述开关组件以及上述处理器,而上述按键及上述电池设置于上述下壳体上。附图说明图1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份组件透视图;图2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按键的示意图;图2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按键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滑块的示意图;图4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份组件剖面示意图;以及图4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份组件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1 本体111电路板112开关组件113处理器114上壳体115下壳体12 按键121第一斜面13 电池132第二相对斜面14 滑块141第一相对斜面142第二斜面15 第一弹性体16 第二弹性体F 固定部G 凹槽 H 抵接孔H1第一开孔H2第二开孔H3第三开孔R 容纳部S1第一位置S2第二位置S3第三位置S4第四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形态内容加以详细说明。图1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主要包括本体11、按键12、电池13、滑块14、第一弹性体15以及第二弹性体16。本体11由电路板111、开关组件112、处理器113、壳体所构成,开关组件112及处理器113设置于电路板111上,且彼此电性连接,再借由壳体的上壳体114及下壳体115包覆所有组件。本体11的下壳体115上具有一容纳部R,电池13以可拆卸地方式容置于容纳部R中。下壳体115上又具有第一开孔H1,按键12可活动地部份穿过第一开孔H1而设置于下壳体115上,且按键12可相对于本体11沿Z轴于第一位置S1及第二位置S2之间移动。另外,下壳体115还具有第三开孔H3,滑块14穿过第三开孔H3而设置于按键12的下方,另外,滑块14上具有第二开孔H2,按键12穿过第一开孔H1后再穿入第二开孔H2中。图1B显示组装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份组件示意图。由图1B中可知,第一弹性体15设置于按键12及下壳体115之间,借以提供按键12于Z轴上的一第一恢复力;以及,第二弹性体16设置于滑块14及下壳体115之间,借以提供滑块14于X轴上的一第二恢复力。上述的第一弹性体15例如可为一弹簧。请参见图2A和图2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按键12。如图2A所示,按键12的前侧具有第一斜面121,例如可为一圆弧状的斜面,另外,按键12的两侧形成有固定部F借以设置于下壳体115上。又如图3所示,在按键12上形成有两抵接孔H,用以抵顶并固定上述的第一弹性体15。再请参见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滑块14,如图3所示,在滑块14的第二开口H2边缘具有第一相对斜面141,在滑块14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斜面142,而第二弹性体16设置于滑块14的另一侧。上述的第二弹性体16例如可为悬臂结构。另外,第二弹性体16亦可直接一体成型于滑块14上。接着,请参见图4A和图4B,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动作,图4A和图4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份组件剖面示意图。如图4A中所示,此时本体11的电路板111大致平行于X轴,电池13容置于下壳体115的容纳部R中,并借由电池13的凹槽G而与滑块14卡合,此时,按键12位于第一位置S1上,且滑块14位于第三位置S3上。在上述中,在将电池13置入容纳部R时,电池13的第二相对斜面132会抵顶滑块14的第二斜面142,迫使滑块14沿X轴(第二方向)向右移动,直到电池13容置于容纳部R中,滑块14沿X轴向左移动回复至第三位置S3而与电池1的凹槽G卡合为止,在上述过程中,按键12不会产生任何移动。再请参见图4B,当沿Z轴(第一方向)按下按键12,使得按键12由第一位置S1移动至第二位置S2时,按键12即触发开关组件112,开关组件112立即传递一控制讯号给处理器113,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包括一电路板、一开关组件以及一处理器,该开关组件及该处理器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彼此电性连接;一按键,相对于该本体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电池,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该本体 ,当该按键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电池与该本体卡合,当该按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释放该电池并触发该开关组件以传递一控制讯号至该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效吾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