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05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属于汽车换电技术领域,包括转盘体和设置在转盘体上的两道RGV轨道,两道RGV轨道均与RGV行进方向的转盘体的中轴线L平行,且两道RGV轨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转盘体,在所述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的衔接处彼此断开;其中一道RGV轨道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1,另一道RGV轨道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一种换电站,采用了上述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RGV两侧的车轮可以先后经过轨道断开的衔接处,因此RGV的车轮不会卡住,RGV能够顺利经过衔接处继续运行。RGV能够顺利经过衔接处继续运行。RGV能够顺利经过衔接处继续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及换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换电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换电站就是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而创新出的自动、快速、简便更换电池的设备,打破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充电难、充电时间长等障碍,加快推广普及电动汽车,真正达到汽车的节能零排放。
[0003]换电站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RGV拆卸电池机构,电池是否更换取决于RGV加解锁平台是否解锁或安装电池,RGV形式随着不同车型稍有不同,但功能基本一致。RGV需要先将电动汽车上亏电的电池拆卸下来转移至充电区,然后将充电区里满电的电池搬运至换电区装载到电动汽车上。
[0004]往往由于场地的限制,换电站的实际空间是有限的,一般换电区仅设置有一个汽车的出入口,为了方便驾驶者顺利将电动汽车驶入和驶出换电区,在换电区通常设置有换电转盘,驾驶者将汽车正向驶入换电区停放在换电转盘上,在RGV完成换电工作后,换电转盘旋转将汽车的车头朝向出入口,驾驶者可以将汽车正向驶出。换电期间,RGV在换电区的转盘和充电区之间来回运动,RGV行驶的轨道从转盘一直单侧延伸至充电区,而转盘由于自身的转动,转盘上的轨道与转盘之外的轨道衔接处是断开的,RGV在经过这种断开式的轨道衔接处时,RGV的轮子容易卡住,导致RGV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RGV在经过断开式的轨道衔接处时,RGV的轮子容易卡住,导致RGV无法运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RGV在经过断开式的轨道衔接处时,RGV的轮子不易卡住,从而保证RGV继续运行。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换电站,包括上述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能够使RGV在充电区和换电区之间平顺穿行。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包括转盘体和设置在转盘体上的两道RGV轨道,两道RGV轨道均与RGV行进方向的转盘体的中轴线L平行,且两道RGV轨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转盘体,在所述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的衔接处彼此断开;其中一道RGV轨道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1,另一道RGV轨道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
[0010]进一步的,所述RGV轨道包括外轨和内轨,外轨和内轨之间存在间隔,该间隔用于供RGV辅助轮行驶。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内轨的衔接处各自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
位于内轨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
[0012]进一步的,两道所述内轨之间连接有多根轨道连杆,多根轨道连杆沿所述内轨的长度方向排布。
[0013]进一步的,所述RGV轨道的下方设置有矩形的RGV承载框架,非旋转状态下,所述RGV承载框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轴线L的方向一致,其宽度方向关于所述中轴线L对称;所述RGV承载框架内部设置有多根垂直于所述中轴线L的支撑连杆。
[0014]进一步的,所述RGV承载框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靠近与所述中轴线L距离为D1的RGV轨道的一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体的下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转盘体围绕转盘体的中心旋转,该中心在所述中轴线L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的行星齿轮、从动齿圈和轴承圈,所述行星齿轮带动从动齿圈在轴承圈内围绕从动齿圈的中心旋转,该中心位于所述中轴线L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体上设置有车轮定位装置,当车辆停泊在所述车轮定位装置上时,车辆的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与所述中轴线L的方向垂直。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入口平台,所述入口平台与车轮定位装置配合形成车辆过道。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包括充电区和换电区,所述充电区和换电区通过隔墙分隔开,还包括上述的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所述RGV轨道延伸出转盘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电区,供RGV在充电区和换电区之间穿行。
[0020]进一步的,所述隔墙设置有两道,两道隔墙与所述入口平台配合形成车辆行进空间;非旋转状态下,所述隔墙的长度方向投影与RGV轨道垂直。
[0021]进一步的,所述隔墙设置有供转盘体转动的避让空间。
[0022]3.有益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的衔接处彼此断开,便于转盘体转动。两道RGV轨道各自与RGV行进方向的转盘体的中轴线L的距离不同,则两道轨道各自的衔接处不在转盘体的同一切线上,当RGV经过断开的衔接处时,RGV两侧的车轮不会同时经过两道轨道的衔接处,两侧的车轮可以先后经过断开的衔接处,因此RGV的车轮不会卡住,RGV能够顺利经过衔接处继续运行。
[0025](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通过在RGV轨道的外轨和内轨之间设置间隔,便于RGV的辅助轮在间隔中行驶,辅助轮的轮面与间隔两侧的内轨、外轨的轨道面垂直,能够防止RGV在运行的过程中偏离轨道,辅助轮配合间隔能够修正RGV的行驶轨迹。在转盘体之上或之外的内轨的衔接处各自设置倒角,倒角可以使辅助轮在通过轨道的衔接处时更加流畅,过渡平顺。
[0026](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多根轨道连杆能够增加两根内轨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加RGV轨道的承重能力,维持RGV稳定运行。RGV承载框架主要起到对整个RGV轨道的支撑作用,其次能够增加转盘体的结构强度。由于RGV承载框架的宽度方向是关于中轴线L对称设置的,因此RGV轨道在RGV承载框架上的位置是偏置的,加强杆则增加了RGV承载框架一侧的结构强度,起到平衡力矩的作用。
[0027](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转盘体围绕转盘体的中心转动,中轴线L经过该中心则能够保证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能够顺利衔接。旋转机构采用行星齿轮带动从动齿圈转动,进而带动整个转盘体转动。轴承圈可以将从动齿圈限制在轴承圈中转动,进而保证从动齿圈在行星齿轮的作用下也可以围绕自身的中心转动,从动齿圈的中心位于中轴线L上则可以进一步保证转盘体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能够顺利衔接。
[0028](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车轮定位装置可以使车辆停在转盘体上合适的位置,方便RGV对车辆进行换电。车辆的停泊方向与中轴线L垂直,配合转盘体的旋转,能够使车辆正向驶入和正向驶出,降低驾驶者的车辆驾驶难度,减少安全事故。入口平台与车轮定位装置配合形成车辆过道,方便车辆驶入转盘体。
[0029](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换电站,通过RGV轨道沟通充电区和换电区,RGV能够在充电区和换电区之间平顺穿行。两道隔墙和入口平台配合形成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体(1)和设置在转盘体(1)上的两道RGV轨道(2),两道RGV轨道(2)均与RGV行进方向的转盘体(1)的中轴线L平行,且两道RGV轨道(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转盘体(1),在所述转盘体(1)之上和之外的RGV轨道(2)的衔接处彼此断开;其中一道RGV轨道(2)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1,另一道RGV轨道(2)到所述中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RGV轨道(2)包括外轨(201)和内轨(202),外轨(201)和内轨(202)之间存在间隔(204),该间隔(204)用于供RGV辅助轮行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RGV轨道(2)的下方设置有矩形的RGV承载框架(3),非旋转状态下,所述RGV承载框架(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轴线L的方向一致,其宽度方向的形状关于所述中轴线L对称;所述RGV承载框架(3)内部设置有多根垂直于所述中轴线L的支撑连杆(3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RGV承载框架(3)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杆(4),所述加强杆(4)靠近与所述中轴线L距离为D2的RGV轨道(2)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带RGV单侧轨道的换电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体(1)的下方设置有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政王卫刘治华凌亚平叶高高
申请(专利权)人:泽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