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96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体起吊装置,包括车轮(11)、起吊梁(1),起吊梁(1)两端设有起吊件(5),起吊件(5)上设有吊装孔(9),起吊梁(1)一侧设有第一尼龙垫板(2),起吊梁(1)上设有第二尼龙垫板(3),第一尼龙垫板(2)与第二尼龙垫板(3)对齐,车轮(11)设在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体起吊装置,起吊稳定性高、对车体无损伤、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体起吊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起吊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AMP车体进行起吊转移时,没有合适的起吊装置。由于车体自身无法设置合适的起吊位置,常用的吊具如吊带吊钩,由于APM车体结构复杂、重量大、表面容易损伤,直接使用普通吊具无法保证起吊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并且在使用时吊带吊钩会对车体表面进行损伤,还会造成车体起吊转移时的效率低下。
[0003]公告号为CN 217516508 U的技术专利,于2022年9月30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车体活动式起吊环,该车体活动式起吊环,包括底座、起吊环、销轴,所述的底座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腰形孔,两个腰形孔同轴;所述的起吊环上设有一个销孔,销孔的轴线平行与腰形孔的轴线,起吊环置于U形槽内,销轴穿过底座上的两个腰形孔及起吊环上的销孔,实现底座与起吊环的连接。该车体活动式起吊环,稳定性低,不能提高车体的转移工作效率。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车体起吊转移无合适的起吊装置,无法保证稳定性,采用一般吊具会对车体造成损伤,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吊稳定性高、对车体无损伤、工作效率高的车体起吊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该车体起吊装置,包括车轮、起吊梁,所述起吊梁两端设有起吊件,所述起吊件上设有吊装孔,所述起吊梁一侧设有第一尼龙垫板,所述起吊梁上设有第二尼龙垫板,所述第一尼龙垫板与所述第二尼龙垫板对齐,所述车轮设在所述第一尼龙垫板和第二尼龙垫板上。
[0008]所述第一尼龙垫板和第二尼龙垫板在所述起吊梁上成对设置,所述成对的第一尼龙垫板和第二尼龙垫板间距与所述车轮间距相适配。
[0009]所述起吊件包括连接梁和连接板,所述吊装孔设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0]所述起吊梁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梁穿过所述起吊梁端部。
[0011]所述连接梁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起吊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梁通过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起吊梁固定连接。
[0012]所述起吊梁成对设置,所述起吊梁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部连接板,所述起吊梁中部固定连接有中间连接板。
[0013]所述起吊梁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尼龙垫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尼龙垫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尼龙垫板与所述起吊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尼龙垫板一侧设有定位销。
[0014]所述端部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起吊梁连接。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采用本技术的车体起吊装置,通过设置起吊件可实现车体的运输转移,并可避免对车体的损伤,通过尼龙垫板和车轮的配合使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可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7]图1是本技术车体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车体起吊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车体起吊装置工作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为:1、起吊梁;2、第一尼龙垫板;3、第二尼龙垫板;4.端部连接板;5、起吊件;6、中间连接板;7、定位销;8、连接螺栓1;9、吊装孔;10、安装板;11、车轮;12、安装孔;13、连接梁;1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2]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车体起吊装置,包括车轮11、起吊梁1,起吊梁1两端设有起吊件5,起吊件5上设有吊装孔9,起吊梁1一侧设有第一尼龙垫板2,起吊梁1上设有第二尼龙垫板3,第一尼龙垫板2与第二尼龙垫板3对齐,车轮11设在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上。
[0023]起吊件5的吊装孔9用于安装吊具,可将整体装置吊起运输,车体的车轮11轮面与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接触,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为车轮11起支撑作用。
[0024]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在起吊梁1上成对设置,成对的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间距与车轮11间距相适配。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与车轮11配合,用于提高车轮11的在运输时的稳定性。
[0025]起吊件5包括连接梁13和连接板14,吊装孔9设在连接板14上。
[0026]起吊梁1为中空结构,连接梁13穿过起吊梁1端部。起吊梁1为中空结构方便连接梁13可穿过起吊梁1一端,便于起吊件5的安装和拆卸。
[0027]连接梁13一侧设有安装孔12,起吊梁1上设有与安装孔12对应的连接螺栓8,连接梁13通过连接螺栓8与起吊梁1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螺栓8实现起吊件5和起吊梁1的固定。
[0028]起吊梁1成对设置,起吊梁1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部连接板4,起吊梁1中部固定连接有中间连接板6。端部连接板4用于固定两处起吊梁1的间距,中间连接板6用于加强起吊梁1的结构强度和运输稳定性。
[0029]起吊梁1一侧设有安装板10,第一尼龙垫板2安装在安装板10上,第一尼龙垫板2与安装板10固定连接,第二尼龙垫板3与起吊梁1固定连接,第二尼龙垫板3一侧设有定位销7。通过设置安装板10可方便第一尼龙垫板2的安装和拆卸,当车轮11安装在第一尼龙垫板2和
第二尼龙垫板3上时,定位销7可提供支撑作用。
[0030]端部连接板4和中间连接板6均通过螺栓与起吊梁1连接。通过螺栓螺母连接,结构强度高,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0031]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该车体起吊装置,起吊梁1和起吊件5均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将各自部件连接,第一尼龙垫板2和安装板10开螺纹孔使用螺栓与起吊梁11固定连接,
[0032]使用时,首先将起吊梁1分别调运至车体的橡胶轮胎前后两侧,调整位置使得第一尼龙垫板2与车轮11轮胎花纹面对齐;将轮胎前后两侧的起吊梁1通过中间连接板6和端部连接板4使用螺栓螺母连接紧固,将起吊件5的连接梁13插入起吊梁11两端,使用螺栓螺母连接紧固,再安装第二尼龙垫板3,将定位销7插入起吊梁1预留孔内;在起吊件5的吊装孔9安装固定吊索吊带等吊具,安装完成后即可对车体进行运输。
[0033]该车体起吊装置,通过设置起吊件可实现车体的运输转移,并可避免对车体的损伤,通过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与车轮11的配合使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可提高工作效率。
[003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1)、起吊梁(1),所述起吊梁(1)两端设有起吊件(5),所述起吊件(5)上设有吊装孔(9),所述起吊梁(1)一侧设有第一尼龙垫板(2),所述起吊梁(1)上设有第二尼龙垫板(3),所述第一尼龙垫板(2)与所述第二尼龙垫板(3)对齐,所述车轮(11)设在所述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在所述起吊梁(1)上成对设置,所述成对的第一尼龙垫板(2)和第二尼龙垫板(3)间距与所述车轮(11)间距相适配。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5)包括连接梁(13)和连接板(14),所述吊装孔(9)设在所述连接板(14)上。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梁(13)穿过所述起吊梁(1)端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伟蒋克动杨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力钧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