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N手性氮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6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P,N手性氮杂化合物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其中,R1包括H、Me、OMe、CF3、F或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轴手性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之中,同时基于芳环的轴手性骨架是众多手性配体、手性催化剂的核心骨架,在有机合成、医药转化和材料科学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基于芳环的轴手性骨架的不对称构建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近年来,构建轴手性联芳环骨架、杂芳环骨架、苯甲酰胺骨架等众多轴手性骨架的策略相继被开发出来。其中,催化不对称构建轴手性联芳环、杂芳环骨架的策略发展地尤为迅速。
[0003]氮杂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母核,是许多天然生物碱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单元。但是,基于氮杂类化合物类的轴手性骨架却未曾有报道,虽然氮杂类母核很有可能给轴手性骨架带来一些独特的性质。
[0004]由于P,N手性氮杂化合物在药物学、合成化学和材料化学中的良好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合成的P,N手性配体仅仅局限于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单元,对于含有氮杂七元环的手性P,N配体是一类全新轴手性P,N化合物,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它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0008][0009]其中,R1包括H、Me、OMe、CF3、F或t

Bu,R2包括(R)
‑2‑
丙基
‑1‑
醇基或(R)
‑2‑
丙基
‑1‑
醇硅醚基,Ar包括苯基、2

甲基苯基、3

甲基苯基、4

甲基苯基、4

甲氧基苯基、4

氟苯基、萘基或3,5

二甲基苯基。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11]使包含2

(4

(2

氨基芳基)

1H

吲哚
‑1‑
基)丙醇类化合物、2

(二芳基磷酰基)
‑1‑
萘醛类化合物、反应助剂和溶剂的第一混合反应体系进行反应,获得成环的膦氧中间产物;
[0012]使包含所述成环的膦氧中间产物、氧化剂和溶剂的第二混合反应体系进行氧化反应,获得芳香膦氧中间产物;
[0013]以及,使包含所述芳香膦氧中间产物、还原剂、有机碱和溶剂的第三混合反应体系进行还原反应,获得P,N手性氮杂化合物。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方法制备的P,N手性氮杂化合物。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的P,N手性氮杂化合物于制备有机合成不对称催化材料或光学材料中的用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2

(4

(2

氨基芳基)

1H

吲哚
‑1‑
基)丙醇类化合物为原料,与2

(二芳基磷酰基)
‑1‑
萘醛类化合物反应,并且进一步氧化芳构化,随后将芳基氧膦还原成芳基膦,经三步反应制得新型的P,N手性氮杂化合物;
[0018](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新型的P,N手性氮杂化合物产率高、立体选择性高;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没有强酸强碱和高温高压,易于工业化生产,同时对设备要求低;
[002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不需要金属催化剂,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的1H

NMR表征图谱;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的
13
C

NMR表征图谱;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的
31
P

NMR表征图谱;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的所对映的消旋品拆分HPLC谱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的手性HPL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包括H、Me、OMe、CF3、F或t

Bu,R2包括(R)
‑2‑
丙基
‑1‑
醇基或(R)
‑2‑
丙基
‑1‑
醇硅醚基,Ar包括苯基、2

甲基苯基、3

甲基苯基、4

甲基苯基、4

甲氧基苯基、4

氟苯基、萘基或3,5

二甲基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N手性氮杂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N手性氮杂化合物包括(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对甲基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对甲氧基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对氟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3,5

二甲基苯基)膦基))萘
‑1‑
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9‑
(三氟甲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10

叔丁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10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R)
‑2‑
(6

(2

(二苯基膦基))萘
‑1‑
基)

10

甲氧基

4H

苯并[6,7]氮杂[3,4,5

cd]吲哚
‑4‑
基)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以及其对应的光学异构体。3.一种P,N手性氮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包含2

(4

(2

氨基芳基)

1H

吲哚
‑1‑
基)丙醇类化合物、2

(二芳香基磷酰基)
‑1‑
萘醛类化合物、反应助剂和溶剂的第一混合反应体系进行反应,获得成环的膦氧中间产物;使包含所述成环的膦氧中间产物、氧化剂和溶剂的第二混合反应体系进行氧化反应,获得芳香膦氧中间产物;以及,使包含所述芳香膦氧中间产物、还原剂、有机碱和溶剂的第三混合反应体系进行还原反应,获得P,N手性氮杂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2

(4

(2

氨基芳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高喜杨化萌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韦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