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79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其包括第一水箱和设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水箱,其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能够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水箱向所述换热管供送热水,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向所述第二水箱供水;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第一进口供入冷水时能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热水经所述第一出口顶入所述第二水箱内。本申请所公开的换热装置具有安装使用场景丰富、可多种温度凉白开水出水、大流量出水、出水响应快、节约能耗、结构布局紧凑合理等优点。结构布局紧凑合理等优点。结构布局紧凑合理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净水器绝大部分都只是实现过滤水功能,把自来水过滤成纯水,也有一些带即热技术的净水器,这种净水器把净化后的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如100℃、90℃、80℃、45℃等,然后直接排出来,但是这种带有即热技术的净水器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当净水器内的热胆内的热水用完后,需要从滤芯补入新过滤的常温纯净水,然后将常温纯净水通过即热装置再加热至预设温度,加热时间慢,用户等待时间长,加热所需能耗高;第二,即热技术是将常温水加热至设定温度,无法将水烧开至沸腾,若净水器出现滤芯过期或故障的情况,用户很有可能喝到生水,有安全风险;第三,用即热装置加热虽然可以烧开,但是若用户需要喝温开水和凉白开水则需要等待沸腾水冷却,自然降温耗时太久,影响用户体验。也有一些技术,通过在热水中混入常温水,达到降温的目的,但若净水器出现滤芯过期或故障的问题,常温水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存在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第二水箱,其中: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水箱和设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水箱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能够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水箱向所述换热管供送热水,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向所述第二水箱供水;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第一进口供入冷水时能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热水经所述第一出口顶入所述第二水箱内。
[0006]本申请中的换热装置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0007]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水箱底座,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进口设于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
[0008]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所述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供水。
[0009]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所述换热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自所述第一水箱的同一侧伸出。
[0010]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比例调节阀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
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择一或一起打开,所述测温装置设于所述比例调节阀至所述总出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
[0011]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底部的发热盘或设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内部的加热管。
[0012]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管连接,另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连接。
[0013]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的加热单元和第二换向阀,所述加热单元设为即热装置,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二抽水泵与所述即热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进水口与所述即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箱设有第三进口,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口连接。
[0014]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出水电磁阀,所述出水电磁阀设于所述即热装置的出水口至所述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的流体路径上。
[0015]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三抽水泵,所述第二水箱设有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出口经所述第三抽水泵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7]1.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装置,既可与净水器搭配使用,也可直接与市政水龙头搭配使用,安装使用场景丰富、便捷。换热组件可以用于常温水和热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常温水升温、热水降温,例如,换热装置与净水器搭配使用时,可以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通入常温纯净水,置于第二水箱内的纯净水加热至沸腾状态并通入换热管,第一水箱内的常温水和换热管内的开水换热,沸腾开水降温形成温开水或凉白开水,因温开水或凉白开水是经过加热沸腾的杀菌消毒过程,更加健康、适宜饮用,而且,通过常温水和热水交换使热水降温比热水静置降温更快,提升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接水等待时长,体验效果更佳。此外,第一水箱内的常温水经过换热过程升温形成热水,可以将第一水箱内的热水补入第二水箱,使得第二水箱内的热水二次加热的时间远远小于向第二水箱内补入常温水所加热的时间,提升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所需的能耗,具备节约能耗效果。在此基础上,将第一水箱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设于第一水箱的底部和顶部,当经第一进口向第一水箱内补入冷水时,由于通常情况下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使得补入的冷水会自下向上地将第一水箱内原有经过换热升温的热水从第一出口顶出,从而保证第一水箱向第二水箱补入地热水具有较高的水温,缩短第二水箱内的水继续烧开的时间和节省能源。
[0018]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在水箱底座的上方,安装紧凑,节约外壳内竖向方向上的空间,避免换热装置过高而不易放置。此外,将第二进口设于第二水箱的顶部,便于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之间的管路就近连接,有助于简化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水路结构布置。
[0019]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使得从第一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比从
第二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换热时间更久、下降的温度更多,则换热管可实现单次进水、多种温度出水,可同时出不同温度的温开水、凉白开水等,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出水的多样要求。
[0020]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且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以及第二换热出口均自第一水箱的同一侧伸出,有助于延长换热管在第一水箱内的延伸长度,进而延长了常温水和热水换热的时间,提升换热效率,使热水可大幅降温,以达到出更低温度凉白开水的目的。而且,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以及第二换热出口均自第一水箱的同一侧伸出,有助于换热管与第一水箱、第二水箱之间的管路结构的快速连接,不用在连接过程中来回颠倒第一水箱。
[002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组件,其包括第一水箱和设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水箱,其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能够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水箱向所述换热管供送热水,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向所述第二水箱供水;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第一进口供入冷水时能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热水经所述第一出口顶入所述第二水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水箱底座,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进口设于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所述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供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至少部分流体路径呈螺旋布置,所述换热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自所述第一水箱的同一侧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比例调节阀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和所述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金煜吴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